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欣赏孔子?

2024-04-30

1.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欣赏孔子?

说实在的我也不喜欢孔子,但是说到欣赏,我觉得他还是很有成就的,至少比大部分的人都成功,是个成功人士。不过说是圣人我就不同意的。
其实孔子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好的地方就是好的思想,仁爱等儒家思想啊,还有教学方面的策略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坏的方面也有,就是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一个人哪怕是伟人的思想可以超越当时历史的界限,封建社会的思想是逃脱不了封建社会的思想总体的。所以,很多陋习都是传承儒家的某些不好思想的。也许很多人不喜欢孔子的原因就在于此。
而且历史学有种说法是其实当年百家争鸣的局面被破坏,真正的凶手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也不是法家,而是儒家,是儒家让很多古代优秀的思想学说消失的。
不过儒家好的方面我们是必须学的,做人方面等等,至少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都是来自儒家思想的。我们的优秀品质,勇敢,睿智,坚毅等等都是儒家所倡导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欣赏孔子?

2. 为啥孔子越来越不受欢迎?

从孔子仁爱思想来说.仁爱自然是对本土人民来说的.仁爱思想是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巩固统治的.不适用于对外.
所以在一个长期需要依靠战争来解决发展的时期,在一个以战争来实现统一的时期,仁爱思想是不受欢迎的.
春秋战国时代,主要矛盾是民族和阶层矛盾,并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爱,人民与统治阶层的矛盾,另一方面,战争导致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地下,甚至基本不具备一定的政治和思想能力,作为于普通民众角度提出的仁爱思想自然不受欢迎

3.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欣赏孔子

孔子与他创立的儒家文化学说影响了国人几千年,在人们眼里,孔子俨然一个圣人。你看现在,我们国家对外,孔子就代表中国文化,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都成立了孔子学院。 
我们现在一说起中国传统文化,谈到国学,首先提到孔子及儒家学说。儒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礼教,三纲五常、私塾科举制度、等级观念、伦理道德等,就这些毒害人的东西竟然能在中国影响几千年的时间,可是这些东西对于21世纪的今天究竟又有什么现实的作用与意义呢?
几千年文明古国,诞生了老子、庄子、墨子等多少灿烂的文化,单单凭一个孔子就代表中国的文化或者说传统文化,这太不公平了、太局限了吧?而且前段时间又弄出个孔子的标准像来向全世界推广,那几千幅孔子像中,为什么非要搞一个所谓的标准像?不去好好地研究孔子的学说而去弄一个孔子的像干什么?难道不是一种商业行为?是要拿孔子来赚钱。这分明是文化上的霸权与垄断,更是一种文化暴力。
现在有好多学者教授甚至建议将现在的中国教师节改在孔子的诞辰那天,还有人提议把孔子的诞辰作为中国的圣诞节,这是何等的无知何等的荒唐?文化上教育上大打孔子品牌,是对文化的亵渎、糟蹋与侮辱,更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拥有孔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悲哀,孔子是历史的罪人,一个孔子害了多少有良知的人?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欣赏孔子

4. 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孔子?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文化处于本土文化主流地位的时间是占多数的,对我国2500多年的封建文化影响最为深刻。他归纳和发展起来的“礼”、 “仁” 、“孝”、 “乐”等言论,至今仍然是人们为人处事的行为道德准则。他首先提出了统治者应该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主张,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同时,他也强调,民应忠于国忠于君。这为缓和阶级矛盾清除了思想障碍。   
  
孔子留给世人的非物质遗产,大体可分为做人、处世和做学问三部分内容,这些理念迎合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礼之用,和为贵”,这些几乎都已成为后人广泛接受的为人处世准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学习经验和技巧同样也深人心。   
  
作为中国社会教育事业的鼻祖,孔子一生中的一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打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地位,开创了平民教育之先河,创立和总结了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主张对学生实行“应材施教”的方针,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这些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教育从业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制度,便是依据孔子教育思想量体定做的一套选材方案。   
  
综观孔子一生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看到了他在人性传播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为思想襁褓中的世人搭建了有别于神灵或者魔鬼的灵魂小屋,他为快乐或者悲伤的人规范了言行,他为富贵或者贫贱的人找到了和谐的纽带。我想,一群被孔子思想哺育着的孩儿,是无法遗忘母体那份温暖的。

5. 孔子一直被推崇为什么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在道德、政治、教育、美学等方面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
1、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5、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孔子一直被推崇为什么

6. 很多人都说孔夫子是个官迷,那事实上也如此吗?

孔子是官迷之说哪里来的?
孔子一生都在教书育人,偶尔做官也是宣扬自己的思想。要说当官,孔子20几岁当过仓库管理员、30来岁做齐国高子的家臣并且因业绩突出齐景公想封孔子尼溪之地。但被晏子阻止。后孔子就是在母国鲁国先后做过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理国相。并且在与齐国夹谷之会中逼迫齐景公还了鲁国汶上三城。
代理国相才3个月就使鲁国路不拾遗,鲁国大治。齐鲁两国是邻国。齐景公君臣怕鲁国强大压制齐国,齐国君臣使用反间计贿赂鲁国君臣。孔子愤而辞官,开始周游列国。陆续经过卫、宋、齐、晋、陈、蔡、楚,唯独没去秦
可能就是孔子一生为官里程穿出了官迷的名声

孔子周游列国为宣传自己思想
孔子的理想是要像偶像周公一样用周礼治理国政。喜欢的是尧舜时代和周公发明的周礼。让国君以“仁”来治国。孔子非常欣赏“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管仲辅政的齐桓公高举尊周大旗驱除夷狄,保护华夏文明。这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国家,理想中的治国理政!
但当时的国际形势不允许
孔子所处的年代正在春秋末期,鲁国出现陪臣执国政的阳虎之乱。晋国六卿相互压榨。各诸侯相互攻伐,不尊周天子。诸侯受制于卿大夫,卿大夫又受制于家臣。如孔子说,君不君臣不臣。兵家、法家学说才是诸侯们迫切需要学说。所以国际形势不允许孔子实现自己理想。

孔子真的是官迷吗?
孔子说“吾十五有志于学” 十五岁的孔子已经树立理想,要好好学习。30多岁开始收徒“有教无类”。50岁在鲁国任中都宰,52岁任大司寇。55岁开始周游列国。一直到68岁被请回鲁国。孔子的一生都在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试想一下,不从官方入手怎样,自己不做官怎么实现理想?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炼自己本事,做好自己帮助朋友亲人帮助天下百姓。如果说孔子是官迷,不如说孔子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圣人

7. 关于孔夫子的问题?

孔子学生 

孔子一生,据史书记载,教导了三千多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有十位,更是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 
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从学生们的年岁,以及他们的籍贯,我们大致可以推定孔子在不同的时期中,收了三批重要的学生。 

第一批是孔子30岁以后到45岁之间收的早年学生,这批学生比孔子大概年轻7、8岁到15岁之间。大都是在鲁国出生的青年。这批学生有: 

仲由(子路,少孔子9岁)鲁人,卞之野人,尝食藜霍,负米百里之外。 
颜路(颜回之父)鲁人 
曾点(曾参之父)鲁人 
公冶长(孔子之侄女婿)齐人,曾坐牢 
孟懿子(鲁国贵族) 
南宫敬叔(鲁国贵族) 
冉耕(伯牛,少孔子7岁,冉雍之叔伯辈)鲁人 
闵损(子骞、少孔子15岁)鲁人,事父母至孝。 

第二批是孔子45岁以后至60岁左右,由出仕鲁国到周游列国期间收的弟子。这批学生年龄大多少孔子30岁左右,以鲁地、和卫国年青人为主,孔子游历外国,停留最长时间在卫国。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此段期间,孔子开始在政治上(51岁为鲁中都宰,54 岁为鲁大司寇,摄行相事)和学术上都有成就,有声望,因此得以举荐不少他的生出仕於多国,荐冉求、冉雍为季氏宰,荐子路为季氏宰及卫国大夫孔悝为邑宰,荐子贡代表鲁国出使齐、吴、越、晋等国。这批学生有: 

冉求(少孔子29岁)鲁人,助季氏聚敛,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端木赐(子贡,少孔子31岁)卫人,利口巧辩,善外交。 
冉雍(仲弓,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 
颜回(少孔子30岁)鲁人,《论语》称:“回也屡空”,“贤哉回也”。 
高柴(子羔,少孔子30岁)卫人,《史记》载:“柴也愚,长不盈五尺”。 
宰我(前522-458),与子贡大抵同年辈,鲁人,利口辩词,与孔子辩三年二丧。孔子斥为不仁。昼寝,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 
商瞿(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传《易》於瞿 

第三批是孔子晚年在60-70岁之间收的弟子,孔子游历多国,68岁返鲁定居,专心整理六经。所收弟子有来自多国,而以文学、言语见长。大多是学问型弟子,得传孔子诗书六艺之学。这批学生有: 

卜商(少孔子40岁)卫人,魏文侯师,后世有子夏之儒 
曾参(少孔子46岁)卫人,传孝经,后世有子思之儒(子思即孔伋,是曾子弟子,孔子之孙) 
有若(少孔子43岁)鲁人,又称有子。 
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 
颛孙师(少孔子48岁)陈人,孔子曾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辟”等,后世有子张之儒。 
樊迟(少孔子36岁)齐人,问稼,孔子斥为“小人”;问仁,孔子答以“爱人”。 
原宪(少孔子36岁)宋人,隐而不仕。谓:“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 

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最为后人乐道的,有以下数端: 

有教无类 

孔子本身是贵族出身,政治上仍力谋恢复旧制度(复周礼),但在教育方面,他却主张打破一切界限,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把属於贵族的知识材艺传授给一般庶民。他所收的学生,就阶级身份以致资质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他对自己的学生,不论贫富、不别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有的学生父子两代,或叔侄两代来求学的,如颜路、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耕、冉雍叔侄。有的学生终生跟随他,如子路、颜渊、子贡等。好学生,他固然欢喜欣赏,性行顽劣的,他也一样尽心教导。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学生中,真是诸色人等都有。 
族子弟如:孟懿子、南宫适、司马牛;卑贱贫穷出身的子弟如:颜回、闵子骞、原宪、曾参、子路、冉耕、冉雍、公冶长等。品格好,资质高的学生如:颜回、子贡、子夏、子游等;资质鲁钝的学生如:高柴、曾参、子路等;品德较差的学生如:宰我、冉求、原壤、子张等。孔子莫不悉心教导,循循善诱。

关于孔夫子的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