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很欣赏管仲,而孟子却看不起他?是何原因?

2024-04-29

1. 为什么孔子很欣赏管仲,而孟子却看不起他?是何原因?

孔子是十分欣赏管仲的,因此对于管仲的评价也是极高的,甚至认为广大百姓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都是因为管仲的功劳。但是孟子与孔子的观点完全相反。孟子认为管仲是一个能力不强的人,因为管仲已经主持朝政这么久了,但是在政绩方面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效果,也没有什么比较卓越的贡献。

一、关于管仲的功绩管仲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春秋时期立下了不少功绩。他在春秋时期曾经帮助齐桓消灭了谭国,后来还一路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一方霸主。除此之外,他还在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首先管仲在政治制度方面整顿了当时的行政系统,使得当时的农、工、商、士各自从事各自的行业,从而达到了彻底革除残余部落的影响,是当时的社会呈现出一个稳定的局面。

二、孔子的看法孔子个人是十分欣赏管仲的,认为管仲是一个有德行。他认为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会成为一种披头散发的野蛮之人。他认为正因为管仲积极改革内政,辅助齐桓公,对于当时的齐国的繁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孟子的观点孟子认为齐桓公当时是完全信任管仲,放手让管仲去改革内政,但是实际上,管仲在改革内政方面的政绩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他认为管仲仅仅是帮助了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而已,并不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再者说,管仲最终也没有帮助齐桓公称王。另外,孟子也因为管仲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但却没有学会好好选择正确的道路。其实,孟子之所以与孔子的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孟子和孔子所接受的思想有所不同,所信奉的思想也有所不同。

为什么孔子很欣赏管仲,而孟子却看不起他?是何原因?

2. 孔子很欣赏管仲,而孟子却看不起他,是何原因?

孟子看不起管仲是因为管仲主政这么久,但是政绩却一直提不上来。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是极度高的,他认为民众一直受惠他的功德,我们只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广众跟子路之间差距太大,也不愿意将曾西同管仲一起做比较,看不起管仲,他认为,管仲并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他也不可能效法管仲的。
一、管仲功绩卑微孟子并不是一个没有自己主见的人,他看不起管仲,肯定不是因为前任“小”管仲,是由于自己的思想判断而对管仲,产生不满。孟子认为,当时齐桓公这么信任管仲,可管仲,在这么多年里,政绩依然卑微提不上去,他认为广中只是协助了齐桓公称霸,并没有辅佐齐桓公当上王,所以在孟子眼里他并不是一个十分有德行的人。
二、孟子见解孟子眼里,他认为王道和霸道是有区别的,春秋五霸都是罪的,所以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他觉得他也是个罪人,虽然这跟孔子的观点有违和的,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所想。他认为,只有为民想,得民心得人,才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尽管如此,他也认为管仲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没有选择自己正确的一条政治道路。孟子认为,管仲器量小,不知节俭不知礼,所以他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器重管仲。
孔子十分欣赏广种,他认为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但孟子对他评价却不相一致。她不能接受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尽管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他这一点是让孟子一直看不起的。孟子不愿意效仿他,他认为真正有才德的人,必须是个得民心的人,他才会给他高度的评价。所以孟子并不欣赏广众,也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这跟他政治思想,跟他的观点论述是息息相关的。

3. 管仲的评价很高,但孟子却是看不起管仲的,为什么会这

因为孟子主张的主要是治国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而未闻弑君也”等。管仲虽然是优秀的政治家,确是积极提倡军事和外交上强烈手段,属于主战方,所以孟子不赞同管仲的观点

管仲的评价很高,但孟子却是看不起管仲的,为什么会这

4. 孔子孟子眼中的管仲是怎样的?

  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一语,似乎不太恰当。孔子确实说过管仲器量狭小,不知节俭,更不知礼,因为他几乎什么都要与诸侯国的君主一样。然而,孔子也另有话直接颠覆了这个意思,更有对管仲的高度评价。例如,他将“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之事,归功于管仲,连声说“如其仁!如其仁”;又如,他说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如此等等,何谓“小之”?如果说是“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孟子小之”,或许倒是比较确切的。

  孟子与他的学生公孙丑曾有一番对话。公孙丑说:管仲辅佐国君称霸,晏子辅佐国君扬名,管仲和晏子还不足以效法吗?孟子不以为然地说:“你真是个齐人,只知道管仲、晏子”。他对公孙丑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曾问曾参的孙子(也有学者认为是儿子)曾西,“你和子路哪个有德行?”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先祖父所敬畏的人。”那人说:“那么你和管仲哪个有德行?”曾西就不高兴了,说:“你怎么竟把我和管仲相比?”孟子反问公孙丑说:“管仲是曾西不愿效法的对象,你认为我会愿意吗?”这便是孟子“小”管仲的例证。

  孟子“小”管仲,看来是继承了“孔门”的一个传统。“孔门”传人中,对于管仲的“小之”,至少是从曾参的孙子(或儿子)曾西起就开始了的。在曾西眼中,不要说管仲与孔子,就是管仲与子路也有天壤之别,甚至不愿人家将曾西与管仲相比。孟子当然也是不愿效法管仲的。齐宣王召请孟子,孟子以病为借口推辞不去。有一个叫景丑的人说,你这样做,好像不合礼义吧。孟子说:“成汤对于伊尹、齐桓公对于管仲都不敢传唤。管仲尚且不能传唤,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孟子是有思想的人,当然不是因为前人“小”管仲而“小”管仲。但他是认可曾西“小”管仲之理由的。他与公孙丑对话时说到曾西的一句话:齐桓公那么信赖管仲,管仲主政又那么久,政绩却是那样的卑微。这大概既是曾西,也是孟子“小”管仲的一个理由。然而,按照孔子所说,管仲的功绩,170年后的孔子都受其惠,何言卑微?难道一辈子难以施展抱负,连自己都难以立足的,才算功德圆满?曾西以及孟子,认为管仲的功绩卑微,主要是因为管仲只是帮助齐桓公称霸,而未能辅佐齐桓公至王。孟子是相当强调王道与霸道之区别的。在他眼里,春秋“五霸”全是“三王之罪人”。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安能不“小”?然而,这与孔子的有关论断其实也是相违背的。如前所述,孔子将“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之事,归功于管仲,“不以兵车”,使多少人免于战争之苦难?孔子恐怕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连声说“如其仁!如其仁”的,他并不认为管仲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对于“孔子小之”这句话,《史记正义》说:“言管仲世所谓贤臣,孔子所以小之者,盖以为周道衰,桓公贤主,管仲何不劝勉辅弼至於帝王,乃自称霸主哉?”由此观之,“孔子小之”云云,倒是应该改写为“孟子小之”的。孟子并不否认管仲是杰出人才,他在说“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举的实例之一,就是“管夷吾举于士”。他说“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亦与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庶几相近。可见,司马迁用“小之”二字,是非常确切的——“小之”不等于“非之”,只是将此二字错用到孔子头上去了。

  “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小”管仲的倾向,也一直沿袭下来。如前所说,孔子确实也曾说过管仲器量狭小,不知节俭,更不知礼之类的话,或许孔门弟子以及儒家传人,对孔子的学说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只强调孔子的这些话,而没有顾及孔子对管仲的积极评价,于是孔子的这些话,就成了儒家传人“小管仲”的源头。但我也很诡异地想起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菩萨,各有自己的信众,甲的信众认为甲比乙强,把甲搬到乙的右边,乙的信众认为乙比甲强,又把乙搬到甲的右边,搬来搬去的折腾,全身的泥都脱落了。那天夜里,菩萨说话了:我们本来好端端的,都是被他们搬来搬去地搬弄坏的。

5. 为什么《论语》里面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还不错,而《孟子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并不是盛赞,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能力很强,一方面又指出管仲“不知礼”。儒家极重“礼”,“不知礼”表明,管仲虽极具能力,却非孔门弟子效仿的对象。孟子是孔门弟子,自然说“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荀子说“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可见孟子、荀子和孔子评价管仲“不知礼”的态度是一致的。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这是非常了解孔子的评价。
2、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对管仲能力的称赞,都是有场合有背景的,都是在弟子小觑管仲时。孔子说,不要小觑管仲,管仲还是很牛的。孔子是个最擅长因材施教的老师,他总是意在指出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孔子曾说“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简,斐然成章,都是夸弟子的,不知所裁,是指出弟子的问题。孔子要做的就是“裁之”。这里能看出孔子很灵活,很幽默,孔子小觑管仲,弟子都是知道的,所以弟子自然也小觑管仲了,这时孔子就不同意了:老子可以看不起管仲,批评管仲,你们这帮小子怎么可以!你们可不能太张狂啊!(这里的老子指的是孔子^_^)
3、到了孟子,孟子是个狂人,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可见其狂。孟子说话不像孔子那么含蓄,孟子直率,有一说一,不背后藏着掖着。然而,孟子就不知道管仲的个人能力强吗?孟子当然非常清楚,但在当时,普天下皆言“称霸之道”,孟子要力矫这种流弊,必定会竖起反潮流的大旗,只有这样才能振聋发聩。这是时势使然。把孔子放在孟子那个年代,孔子也会这么做。

为什么《论语》里面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还不错,而《孟子

6. 为什么《论语》里面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还不错,而《孟子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并不是盛赞,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能力很强,一方面又指出管仲“不知礼”。儒家极重“礼”,“不知礼”表明,管仲虽极具能力,却非孔门弟子效仿的对象。孟子是孔门弟子,自然说“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荀子说“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可见孟子、荀子和孔子评价管仲“不知礼”的态度是一致的。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这是非常了解孔子的评价。
2、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对管仲能力的称赞,都是有场合有背景的,都是在弟子小觑管仲时。孔子说,不要小觑管仲,管仲还是很牛的。孔子是个最擅长因材施教的老师,他总是意在指出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孔子曾说“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简,斐然成章,都是夸弟子的,不知所裁,是指出弟子的问题。孔子要做的就是“裁之”。这里能看出孔子很灵活,很幽默,孔子小觑管仲,弟子都是知道的,所以弟子自然也小觑管仲了,这时孔子就不同意了:老子可以看不起管仲,批评管仲,你们这帮小子怎么可以!你们可不能太张狂啊!(这里的老子指的是孔子^_^)
3、到了孟子,孟子是个狂人,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可见其狂。孟子说话不像孔子那么含蓄,孟子直率,有一说一,不背后藏着掖着。然而,孟子就不知道管仲的个人能力强吗?孟子当然非常清楚,但在当时,普天下皆言“称霸之道”,孟子要力矫这种流弊,必定会竖起反潮流的大旗,只有这样才能振聋发聩。这是时势使然。把孔子放在孟子那个年代,孔子也会这么做。

7. 孔夫子怎么评价管仲?

孔子有三段论管仲的话。
一段是:“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以下只注篇名)

一段是: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接下来一段是: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

孔夫子怎么评价管仲?

8. 孔子如何评价管仲?看完才知道,让人意想不到

孔子如何评价管仲?看完才知道,让人意想不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