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2024-05-13

1. 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涵生.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2] 李志远.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3] 薛成彬.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4] 魏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近期走势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5] 邢红.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尚玥佟. 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理论与反贫困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 
[2]南守重. 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 
[3]吴莉芳. 贸易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3 . 
[4]郑仰南. 森林产品进出口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5]何映昆.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 
[6]刘方. 对外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 
[7]李昭华.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消费排污与战略性环境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8]范爱军. 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 2005 . 
[9]王春晓.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10]卢光明. 基于纠纷管理的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组织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6] 杨晓辉.高等学校筹资:国际比较与借鉴[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7] 任倩.中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8] 张乔.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9] 李玮.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0] 付彩芳.论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崔龙杰. 论科学技术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 2000 . 
[2]张军生. 论入世与中国货物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 
[3]顾松华.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苏州大学, 2002 . 
[4]张亚光.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非均衡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 2003 . 
[5]宋晓东. 生产转移与对外直接投资[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3 . 
[6]李东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D]广西大学, 2003 . 
[7]杨小勋. 开放条件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D]西北工业大学, 2003 . 
[8]陈建伟. 产业簇群研究:以浙江南浔为例[D]浙江大学, 2002 . 
[9]郭文喜. 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电力贸易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 
[10]孙健. 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济合理性及其应用[D]黑龙江大学, 2003 .

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写一篇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具备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我们就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方面,我们具备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主要有:一是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二是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谓“一枝独秀”。三是我国金融形势稳定,资金充足,流动性良好,银行贷款大幅增加。四是我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五是我们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迅速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抓住了时机,赢得了时间。六是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又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扩大内需的空间很大。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需急剧收缩的情况下,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扩大投资,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城乡面貌有一个新的更大改变,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工程建设,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消除人民群众投资和消费的后顾之忧,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通过扩大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特别是通过制定实施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局面,使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消费拉动的基础上。这是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会迫使行业、产业以及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生产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知名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创造更多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众多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我国出口大幅下降的同时,也带来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我们应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一方面,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特别是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建立国家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呀?

审视金融危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呀?

4. 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献

浙江温州经典纸业从容面对金融危机
“今年初,公司新征用地84亩用于建设大型厂房和锅炉房,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增加20条流水线,年加工特种纸能力达5万吨,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并将带动近2亿元的原纸需求量。”温州经典纸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温州经典纸业有限公司隶属浙江温州三联集团,是一家集造纸、纸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特种纸专业生产企业,拥有不同型号的纸机18台及一条生产自制浆的流水线,并配备四色快速印染涂布机100台,年生产规模达17万吨,其中纸产品15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特种花式纸生产研发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引领国内外纸业潮流,营销网络覆盖国内各省市,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南非、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大部分依赖出口的企业,造成企业订单下滑、产品积压、资金断链、原材料价格上涨……一系列冲击威胁着企业更好发展。面对市场危机,为进一步坚定信心,温州经典纸业提出“断臂求成”的口号,出台多项应对措施从容应战全球金融危机。为了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良的产品质量,公司积极寻找商机,推行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战略,大力开拓市场,优化服务质量,努力突破市场“坚冰”,打造中国特种纸生产基地。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及时调整战略,从原来接大单转变为大小单子一起接,并针对年初的原材料上涨等现状,将纸张烘干工艺从用电改用蒸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销售经营方式上,公司采取区域性销售经营方式,保证客户不流失,使其在特种纸业领域中独占鳌头。

5. 求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论文的评价标准:
1)论点要正确;
2)论据要充分;
3)角度要新颖;
提出问题:金融危机的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
可以从如下几房间去论述:
1)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
3)金融危机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4)金融危机对社会精神文明,价值观,制度,安定等影响
5)金融危机对你个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可以标新立异点---从恋爱成本角度,进行缩影式阐述),会成为你论文的亮点

求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6.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7. 写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

审视金融危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写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

8. 论金融危机的全文

这是东北老农的第一篇关于金融领域的论文,其专业性相当于博士前。东北老农,男,22周岁。至今从未走进过金融机构的大门。因为太穷,一直弄不明白俺这个没金没钱的老农怎么会和金融危机产生瓜葛。这事还得从08年秋天说起:这一年,我家的农作物都是增产的。这本来是件好事。要按去年的物价水平,那我家一定会增加不少收入的。可是,可是,到目前为止,手中的“收成”仍没变成RMB。也就是说,都没卖出去。而且不光我家是这样。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风调雨顺的怎么就不收钱呢?后来据可靠消息称,这全是金融危机给闹的。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整个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人们的消费信心大减。很多公司该停产的停产,该破产的破产。个人破产不奇怪,没想到连国家也能破产。这才让我明白,,此次金融危机是如此的严重!做为传统的脆弱行业——农业也没机会幸免。一起被拉下了水。一时间,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无不奔走相告:“金融海啸来了!请大家捂紧自己的钱包。我又在想: 这”海啸“本发生在外国,怎么能上中国来撒野呢。后来得知,这一年是中国开放的第30年。中国早已是世界的一部分了。但我一直=想不明白,金融危机应该就是银行出了问题。可银行能出什么问题啊,我们老百姓辛苦挣的那点钱不都送到银行里了吗。除非遇上打劫的,否则银行是不会赔钱的。难不成老外的银行全被人抢了吗?后来从权威人士的口中得知,这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次贷”惹的祸。何为“次贷”?我从新华字典查到康熙大字典都没找出这介词的含义,让我这个农民不明白的是,汉语这门拥有如此悠久历史的语言竟解释不了一个小小的“次贷”!后来得知,“次贷”和“艾滋”一样,都发源于大洋彼岸。现在就请我这个东北老农帮你讲解一下什么是“次贷”。话说,某些人,为了想发财,向银行申请贷款去做买卖,而某些银行为了想多赚点利息,把钱交给了申请贷款的人。这两条本是当今社会中最平常,最没有争议的经济行为。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的严重后果,但目前的结果确实相当的严重,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出在那个“次”上。所谓的“次”其实就是指还贷能力最差,甚至是根本就没有还贷能力的人。既然是这样,那银行为什么还会把钱贷给那些还贷能力“次”的人呢?其实说白了,还不是为了利益吗!当某些决策者的眼中只有利益的时候,那就算有再大的风险也会被挡在视线之外,用中国那句古话讲:“一钱障目,不见泰山。”而当众多投资者最爱的房地产行业进入“熊市”时,“次贷危机”一炮打响,二炮走红,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至于“次贷危机”是怎么和“经济危机”拐到一起的,这个问题挺深奥,在这里就不方便透露,总之不给学费我是不能讲的。但有一件事我是一定得讲的。那是公元2006年发生在我家的一次特大“金融危机”,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村有位能人想做大生意,资金不够,就想贷款,每到年初的时候,农村信用社会都会给农村发放贷款,但每户的贷款额度是有限制的。我们家地少,所以投入也少,从来不贷款,贷款那是“长腿的钱”,不光要还本,还得拿利息,所以能不用尽量不用。那个能人自己的贷款不够用。又惦记上我家的名额,因为都是乡亲,关系也说的过去,而且只是让我家给做担保人,还贷时不用我家拿一分钱,那人也说了,肯定不用我家还一分钱的。而且他也知道我家条件不好,就这样,我家帮他担保了一万元。一个做生意的人还一万元贷款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我家也没多说什么。但半年以后,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那个能人的大买卖赔了,但我们也想,生意就算赔了,也不至于连一万元也还不起吧,但接下来传来的一个消息就有点不像话了,我们得知,周围的很多村子的很多村民也都为那个能人做了担保人。那个人在村里确实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以至于让众多当代农民一瞬间变成了杨白劳,一场影响甚广的“乡村金融危机”一炮打响,接下来的情形我就不必细说了,过的是很上火的。后来很快又是半年过去了。贷款到期了,接下来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惨啊。有个自称“黄世人手下”的信用社员工在贷款到期前就已多次登门拜访过了,说让我家做好最坏的一种打算,小时候看《杨白劳》觉得挺搞笑,现在才体会杨白劳的命到底有多苦,要知道,那笔贷款加上利息,会占到我家十年GDP的 46.7% 。那可是要动老本的!这笔钱真要是让我们家出。那我家的经济马上就会进入负增长,最关键的是这钱出的让人窝火啊。就为帮别人点忙。却把自己推火坑里去了,而且那时正临近年关,前所未有的压力,最后那位能人是怎么把那“西墙”给堵上的,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知道这一堑确实够大的。最后,那个年就算过去了。现在我回顾那场金融危机是因为里面的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深说。第一点就是,在这场危机中,风险最大的当属担保人一方,而中国银行却是绝对的零风险,绝对的零风险,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在开始贷款时,我爸是当作担保人来办理贷款的。而申请做担保人的程序是相当的严格,不光要让我爸按手印,拍相片,还给我爸量身高,测体重,量血压,整个过程就和给罪犯备案完全一样。要是条件允许的话,没准连DNA都一起做了。总之就是不论这个担保人跑到哪里,都一样能给找出来,而申报财产时更严格,就连我家的房子有几扇窗子,厕所有几平米,院里有几只能下蛋的鸡,自行车什么牌子,都一字不落的被记录在“担保人持有财产”一栏,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担保人,在担保期间,你家房上的瓦,锅中的铁都暂时归银行所有,而所有权最终归谁还要看担保人的运气了。而且还有一条更加严谨的措施,就是叫“五家连营”。五个贷款人家放在一起处理。就是说有一家还不上贷款的,其他人家就有责任代为还款。那是立了字据的。不禁要问,如此严格的金融制度真的有必要吗?现在看来,那是相当的有必要!试想一下,如果银行将制度放宽一些,门槛降低一些,其业务量必将成倍的增加。但银行自身的风险也会随之大增。在我看来,银行就是一个公司,只不过其经营的产品与其他公司不同,既然是公司,那承担点风险也是很正常的。而且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大,当一个公司在大风险中“翻船”时,最严重的后果也不过就是这家公司“关门大吉”,一家公司破产是一件常有的事,不会有太多的人为此难过,但如果是银行这家“公司”关门的话,那其后果有多严重我就不说了,总之那是相当相当的严重。不管是张王李赵还是男女老少,其存折上的数字都被“归0”了。那是灾难啊!银行想赚钱我不反对,但可千万不能拿老百姓的“家底”去外面兜风,那可是一种很表脸的行为!所以说,严格的制度不仅是保护了银行,更是保护了全天下的老百姓,谁家在银行里没有个三头二百的存款啊。中国的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大门就一定得把紧了。相比之下,国外的某些制度就要开放很多了,自由很多。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机构都“大吉”了呢。是“关门大吉”了。虽然中国已经“开放”了整整30年了。其开放程度仍远不及国外,当然出的“乱子”也没国外的有水平。还是中国的那句古话讲的好,“开放非无边,自由应有度。”说完金融危机那些闹心事,再让我这个东北老农给你讲讲经济危机是怎么个意思。众多的新闻里都说过这样的消息,XX国,XX商场,XX商品,已打一折的价格来出卖了。但是,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很多人都在捂钱包呢。所以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群众不愿消费;因为群众不愿消费,所以商家不赚钱;因为商家不赚钱,所以经济不景气。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无法终止的恶性循环。难道就真的找不到一个“突破口”吗?其实不然,那个“突破口”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先听我这个老农是怎么理解“危机”一词的:“危机”就是指“危险”与“机遇”,(这是新闻里的原话)。但有人会问,他在“危机”中看到除了危险就是风险。哪有机遇啊。那我就告诉你。是这么回事:“危机”中的危险是一般人都能看到的。而其中的机遇却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危机”是先有“危”后有“机”,所以“一般人”在看到“危”以后就被吓在那里了,所以看不到“机”。而“不一般人”却相反,是先从“机”开始看的。我再说一下“危机”到底是怎么来的。所谓的“危机”就是指某些人的错误决策与行为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隐患。在“危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众多投机者因为光看到其中的利益,而看不到其背后的巨大的风险!所以“危机”就变成了一个定时炸弹,在那场错误的商业行为中,所有的“一般人”只看到了机遇,只有少数的“不一般人”才能看到其中的危险。而早早收手。在“危机”爆发前,没有“机遇”而只有“危险”。这个时候投的越多,最后赔的也越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爆炸前才是最危险的。这个时候谁行动谁受伤!而当全世界人都知道“危机”来的时候,就只有“机遇”而没有危险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种投机行为是愚昧的。也就不会再有人再为那件事投资了。也就不会再有新的“危险”形成。当然,也不排除某个心眼缺到家的人还在那里帮别人埋单。当定时炸弹响后,隐患就已被消除了。当那些“一般人”还傻乎乎的在那等炸弹响“第二声”的时候,那些“不一般人”早已大胆的行动越来了。因为这时只有机遇了。哎。怪就怪那些“一般人”的眼睛是看不到那些机遇的。而“一般人”的脑子更不会想到这时竟然还会有“机遇”。“想不到”才是最悲哀的!东北老农虽不是出身“科班”。但有些事还是能想到的。总之,当“危机”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时,其中的危险部分上已过去了。以上是我对“危机”一词的解释,只能讲到这份儿上了。还有谁没明白,自己去咨询小学老师吧。现在我想说一下,应该如何去面对此次“危机”。 就一个词,“乐观”。(众多经济学家也很先赞同我的这一观点)。 那这“乐观”的心态从何而来?很多80后的年青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像我们那代人都知道,要在30年前的中国,个人想弄个小买卖就等于在犯罪!轻则判你个“投机倒把”罪。重则判你“挖社会主义墙角”。弄不好还会游街示众。要是时光再倒回70年前,那时在日扣的“三光”政策的大力开展下。你要想弄个挣钱的活,那不等于在狼窝附近放羊吗。肉不都是给狼准备的吗?太多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总之,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困难要面对。哪有一点困难都没有的年代。现在国家不仅不限制个人的发展。而且还千方百计的鼓励你去挣钱。只要不是什么杀人放火坑蒙拐骗偷等有害人民的事。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今的政策已经够好的了。还有什么不能乐观的呢。就连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党的政策是一定会变,但只会越变越好。一切都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历史是不能倒流的。再说现在哪只外国“野狼”要想再到中国吃“羊”,来之前都得先去打听一下,中国的弹道导弹能飞多远。速度比声音快多少倍。上面坐了多少个“小男孩儿”!总之,来硬的咱就不怕。如此优越的生存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乐观的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趁年青好好闯一闯呢?当然也有人会说,“我也挺乐观的,可咱没那么多的条件啊?” 要是等所有条件都等齐了,那还能有你什么事啊?还是革命前辈的那句话说的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心态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说一句发自我肺腑里的话吧:“金融危机来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裤腰带一勒,等着盼着金融危机的冬天早日过去。如果每个人都不去努力,不去正面抗击金融危机的话,总幻想着会有别人把不景气的经济给弄的景气点。如果都是这么想的话,那我们这代人在有生之年都会始终生活在金融危机的冬天里了。下面是一段话,是我在一个QQ群里收到的短文。我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金融危机时的10项注意:一: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二: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高薪员工开始。三: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联系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朋友才会帮你。四: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五:千万别买车买房,到危机最严重时便宜的跟白捡一样。六: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仅仅是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很能干,连花旗通用都抗不住,你算个屁。七:未婚的别结婚,结婚的别离婚,没孩子的现在别生,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危机过去再说。八: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九:不要幻想抢银行,成功率很低,活捉率很高,搞不好就地枪毙。十:拉屎的时候要留一半,免得饿的太快。这些忠告,只告诉群里的朋友和铁哥们,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上面中的有几个观点我不太同意。我听说有的白领还趁着金融危机生小孩,用产假来降低被开除的风险。还有那个上厕所的,如果你真有那么高的技术水平,你就只拉十分之一算了。这样就可以再多节省出40%的食物,折合成RMB的数目也是很可观的。总之要是按上面说的去做。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个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过去,咱们这代人是看不到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