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俄国沙皇的人是谁

2024-05-16

1. 历任俄国沙皇的人是谁

历任俄国沙皇:
862—879年留里克
879—912年奥列格(882年迁都基辅,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912—945年伊戈尔
945—962年奥尔加摄政(伊戈尔妻)
962—973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
973—980年雅罗波尔克一世
980—1015年弗拉基米尔一世
1015—1019年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
1019—1054年雅罗斯拉夫一世
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其子三分天下,基辅罗斯解体。
1054—1073年伊兹雅斯拉夫
1073—1078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
1078—1093年弗塞沃洛德一世
1093—1113年斯维亚托波克二世
1113—1125年弗拉基米尔_莫诺马赫
1125—1132年穆斯提斯拉夫一世
穆斯提斯拉夫一世死后,罗斯完全进入封建割据时期。
1132—1139年雅罗波尔克二世
1139—1146年弗塞沃洛德二世
1146—1154年维雅切斯拉夫
1154—1157年尤里_乔治_多戈里奇一世
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
1157—1175年安德列_安德鲁一世_伯格柳别斯基
1157—1176年迈克尔
1176—1212年弗塞沃洛德三世
1212—1217年,1218—1238年尤里二世
1217—1218年康斯坦丁
蒙古统治时期
1238—1246年雅罗斯拉夫二世
1246—1247年斯维亚托斯拉夫
1248—1249年迈克尔
1249—1253年安德列二世
1253—1263年亚历山大一世
1263—1272年雅罗斯拉夫三世(特维尔公)
1272—1276年巴西尔_瓦西里
1276—1281年,1283—1294年德米特里厄斯_季米特里
1281—1283年,1294—1304年安德列三世
1304—1319年米切尔(特维尔公)
1318—1326年尤里_达尼洛维奇(莫斯科公)
1326—1327年亚历山大二世(特维尔公)
1328—1331年亚历山大三世
莫斯科大公国
1263—1303年丹尼尔
1303—1325年尤里三世
1325—1341年
1331—1341年立陶宛伊凡一世(又称“钱袋”伊凡)
1332—1341年弗拉基米尔
1341—1353年西蒙
1353—1359年伊凡二世
1359—1389年季米特里_顿斯科伊(顿斯科伊意思为“顿河英雄”)
1389—1425年瓦西里一世
1425—1462年瓦西里二世(“失明大公”)
1462—1505年伊凡三世(伊凡大帝,1480年脱离蒙古统治)
1505—1533年瓦西里三世
1533—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47正式称“沙皇”)
1584—1598年费多尔_狄奥多一世(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死,无嗣,留里克王朝告终。)
王朝混乱时期
1598—1605年鲍里斯_戈都诺夫
1605年费奥多尔_狄奥多二世
1605—1606年季米特里一世(伪沙皇)
1606—1610年巴西尔四世_叔伊斯基
1607—1610年德米特里厄斯_季米特里二世(伪沙皇)
1610—1613年伏拉斯基拉夫(波兰公)
罗曼诺夫王朝
1613—1645年米哈伊尔_罗曼诺夫
1645—1676年阿列克斯
1676—1682年狄奥多三世
1682—1696年伊凡五世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1730年彼得二世
1730—1740年安娜_伊凡诺芙娜
1740—1741年伊凡六世
1741—1762年叶丽萨维塔_伊丽莎白
1762年彼得三世
1762—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1801年保罗一世
1801—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
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
1881—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
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
1917年以后俄罗斯皇位传承者
1918年—1924年,虚位。
1924年—1938年,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
1938年—1992年,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大公
1992年至今,玛利亚·弗拉基米洛夫娜女大公
法定继承人,玛利亚的儿子,格奥尔吉·米哈伊诺维奇大公
1992年至今,尼古拉·罗曼诺维奇大公
法定继承人,尼古拉的女儿,娜塔莉亚·尼古拉伊娃·罗曼诺娃公主

历任俄国沙皇的人是谁

2. 俄罗斯的沙皇是谁?

沙俄历任帝王是:
1721年~1725年彼得一世(大帝)。
1725年~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女)。
1727年~1730年彼得二世。
1730年~1740年安娜一世(女)。
1740年~1741年伊凡六世(幼帝)。
1741年~1762年伊丽莎白一世(女)。
1762年~1762年彼得三世。
1762年~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

1796年~1801年保罗一世。
1801年~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王)。
1825年~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年~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者)。
1881年~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和平缔造者)。
1894年~1917年尼古拉二世(殉教者)。

3. 俄国的第一任沙皇是谁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
  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181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大军威风凛凛奔驰在法兰西大地上时,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主力的沙皇俄国,其荣耀也达到了高峰。
  此后40年中,俄国以“神圣同盟”骨干的身份,扮演“欧洲宪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镇压了本来与己无关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沙俄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了耻辱的谷底,本来想从多年的手下败将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块肥肉,没想到遭遇英、法两国的横加干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的落后和腐败暴露无遗,从枪到船到路,都和英法差了一大截。
  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战连连败北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服毒自杀。
  重振这个老大帝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身上。
   亚历山大二世从小就接受了作为一个皇位继承人的培养,在他的老师,主张实行较宽松的君主制的茹科夫斯基的影响下,也能接受一些民主思想,他年轻时代周游欧洲各国,开阔了眼界,也更能反思俄国的现实。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
  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严重妨碍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数百年来农奴制与沙皇俄国的统治基础紧密结合,以至于历代多少高瞻远瞩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
  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却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克里木战争之后,俄国农奴反抗运动一年比一年高涨,迟一天改革,问题就更严重一步。
   实际上,亚历山大从继位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心实行改革。
  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改革。
  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 *** 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
  改革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将获得自由的农民组织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服从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
   从亚历山大的改革条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
  农奴获得解放之后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连带土地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的土地在一场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
  因为土地的产权本来为农奴主所有,农奴的经营权是同他们的农奴义务结合在一起的。
  亚历山大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贵族和农奴都满意,在巨变的同时维持国内局势安定,让农奴以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或许已是最佳的选择。
  说俄国1861年改革只是封建主对农民的一场掠夺显然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解释。
  许多农奴解放之后由于土地减少等原因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自立,必须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剥削,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批取得了自由身份但缺少土地的农民涌进城市做工。
  上层建筑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改变,也做了一些改革,如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和城市自治局,司法上引进陪审制度,给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等,1874年开始军事改革。
   但是,亚历山大统治后期思想越来越趋向保守,俄国离真正的 *** 还很遥远。
   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以及由改革带来的混乱破坏了以前的那种安定感,反抗斗争更加激烈了,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但俄国的政局大体上仍保持稳定,终于度过了这段混乱的时期走向新时代。
  亚历山大本人则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他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从1866年到1880年,亚历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
  1879年,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亚历山大二世死刑,组成了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
  在经过两次未遂刺杀之后,民意党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降经过的沙皇马车,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
  沙皇以为自己又逃过一次刺杀,他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者的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颗炸弹飞了过来,沙皇倒在血泊中,终因流血过多而死。
  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杀的重要诱因,这也许是他始料不及的。
   在亚历山大二世时代,由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俄国一度被关在欧洲大门之外,转而将它的侵略野心投向东方。
  沙俄利用中国清 *** 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使用诱骗加武力威胁的方式,先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60—70年代,俄国先后征服了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国,基本确立对中亚的统治。
  普法战争之后,俄国在欧洲又开始活跃起来,1873年与普、奥组成了“三皇同盟”。
   亚历山大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1861年改革,终于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最大的瓶颈,俄国在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管不彻底,但终被证明是推动历史进步的。
   亚历山大二世创立了国家杜马制度,国家杜马制度到今天的俄罗斯仍然存在。
   “国家杜马”的称呼是从旧俄国套用过来的。
  
   “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意为“议会”。
  沙皇俄国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05年爆发革命运动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政治危机,于同年9-10月间宣布召集“国家杜马”,赐予一定权力。
  1906年和1907年,产生了第一、第二届国家杜马,但随后不久就被解散。
  后来又产生了第三、第四届国家杜马,其权力都不大,但名义上是国家的议会。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
  1993年,俄罗斯又恢复“国家杜马”的称呼。
  
   俄罗斯的国家杜马是1993年建立的。
  在此之前,俄沿用苏联时期的办法。
  苏联的议会是“人民代表苏维埃”,其常设机构是两院制的“最高苏维埃”,内分联盟院和民族院。
  1988年,苏联进行改革,“人民代表苏维埃”改称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其常设机构依然称“最高苏维埃”。
  当时,俄罗斯也照此办理,建立了“俄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其常设机构是“俄联邦最高苏维埃”。
  
   1993年10月俄罗斯发生“炮打白宫”事件后,叶利钦总统宣布废除苏维埃制度,建立新的联邦议会,其上院称“联邦委员会”,其下院即“国家杜马”。
   俄宪法规定:“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选举一次”。
  另据俄国家杜马选举法规定,国家杜马的225名代表在全联邦选举中按党派原则产生,得票率5%以上的政党才能进入国家杜马,并按得票率分配议席。
  国家杜马另225名代表则在“单席位”选区的选举中由多数票产生,即在全国设立225个选区,每个选区产生一名代表。
  新的选举法还规定,从2007年开始,政党进入国家杜马的得票率将提高到7%。
   

俄国的第一任沙皇是谁

4. 问沙皇俄皇和中国的皇帝有什么区别?

君主的称呼 


现在的网上文章中,对王国,帝国,皇帝,国王的运用一片混乱。在现实的历史上,只有有实力的大国才会成为帝国,小的国家则为王国或者公国。举例而言,如果你回到中世纪,占领了一块200平方公里的小地方,于此建立一个小王国,那没什么奇怪。但若在这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帝国,就比较搞笑了。不过对于王国和帝国的称呼,多数作者还是了解的,但对皇帝和国王的区别,则很少有人知道,经常有一个君主一会儿是皇帝,一会儿降职为国王的现象。对于皇帝的称呼,有中国和欧洲两个系统,但共同之处是皇帝的地位高于国王。 

在中国历史中,自秦皇自称皇帝之后,皇帝就是天下共主,国王是皇帝的下属,或者是属国的君主。中国的国王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象汉,晋那样分封的诸侯王,在帝国之内有自己的王国,具有派遣官吏,实行税收的半独立的权力;另一种是属国的国王,比如朝鲜, 安南,暹罗等国的君主,想来诸位是没有听过朝鲜皇帝的说法,因为朝鲜的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脱离中国属国地位后才能有这种称呼。中国历史上,对皇帝这种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国王可以有许多,但皇帝只能有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属国君主只能称为国王,不能叫皇帝的缘故。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于实力太弱,所以会承认辽、金的君主也为皇帝,其他朝代没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宋代,当公元1038年西夏国王自称皇帝时,宋廷也会立即称之为“反”,并且停止互市,派兵征剿。因为西夏向宋称臣,作为臣属国的君主,是不可以称皇帝,这和辽金不同。当然,宋的实力太弱,征剿西夏连战皆北,最后也不过是西夏在国书中从此不再自称皇帝,而是称“男”,把叫宋的皇帝称为“父大宋皇帝”,西夏国主依然在国内称帝,但宋至少争回了面子,所以宋对西夏年赐绢茶银两,作为西夏国王自削帝号的回馈。在中国未统一的乱世如十六国时代,五代十国时代,或者象隋末,元末的乱世,称王者多多,但称帝时必须考虑,是否有这实力,否则就往往会遭到其他国家或势力的围攻。比如朱元璋在势力已经强大后依然对称帝很谨慎,一直找个傀儡当皇帝,自己称吴王,其发令时总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不顾即使皇帝是傀儡,朱元璋也绝对不会把吴王二字排到皇帝前边。在这种乱世,没有实力就自称皇帝是会导致灭亡的,象五代十国的南唐,在归顺宋时自削帝号为国王,当后来李煜决定叛宋自立的时候,首先的举动就是恢复皇帝的称号,这种行动就是典型的反叛,自然遭到宋军的攻击,最后灭国。 

欧洲的皇帝之所以在汉语中叫皇帝,自然是我们中国人这么翻译的,但我们没有象对其他国家君主那样翻译成苏丹,法老,安息之类,正是因为欧洲的皇帝的地位要高于国王,这点和中国的皇帝是相似的。欧洲的皇帝也有天下共主的意思,因为古罗马的皇帝是当时世界的统治者(指欧洲人心目中的世界),在帝国崩溃后,国王是可以有许多的,但皇帝是只有古罗马的继承者才可以如此称呼。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的皇帝是罗马分裂后东方部份的继承者,不需要谁承认。西方的皇帝则需要公认才行。法兰克的查理本是法兰克的国王,由于其战功赫赫,几乎统一了西欧,并维护基督教的利益,被教皇上尊号罗马人的皇帝,从此成为查理曼大帝,被视为罗马的继承者。同样,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罗马的继承者,其由选帝候选出其皇帝。除此之外,西欧和北欧的君主都是国王,再没有任何皇帝。奥地利的皇帝是很晚才有的,因为奥地利的君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续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位置,并同时扩大疆土,成为帝国,所以其君主称为皇帝。德意志的皇帝是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建立帝国后才有的,在这之前霍亨佐伦家族的君主只是普鲁士国王,而不是皇帝。当然,象奥,德皇帝,以及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皇帝都是中世纪之后的事情,中世纪对皇帝的称呼很严格,即使是在中世纪后,这个词也不会被滥用,比如英国还占有印度殖民地的时候,英国君主的称呼是不列颠国王兼印度皇帝,并没把自己自动升格为大英皇帝。在东欧,皇帝一词在罗马帝国分裂后一直只属于东罗马的皇帝所有。在东罗马灭亡后,才有了俄国的沙皇,沙皇一词源于凯撒,凯撒和中国的“天子”一样,在罗马帝国之后也如同秦之后,成为对皇帝的另一种称呼,这个词也只属于皇帝所有(在中国,秦之前的商王,周王也可称天子,秦汉之后,皇帝相当于过去商周的王,国王的地位降低,不会再有人称王为天子)。沙皇采取这种称呼也表示自己是古罗马的继承者,是东正教的保护人(之前是东罗马的皇帝兼任东正教领袖)。总之,欧洲的皇帝虽然不象中国这样是国王的上级,但依然比国王地位更高。 

大帝(The Great)一词同样不是随便哪个君主都可以用的,见过一个有名的玄幻作品,其中某国的君主世代都一概叫大帝,这就让大帝一词太贬值了。The Great(伟大)一词很明显反映了其应有的意义,必须是一个君主有巨大的功业才可以

5. 谁知到俄国沙皇的历史

1996年到沙皇被推翻时过了79年?1917年被推翻。
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主席团做出最终决定,承认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庭成员是苏联政治镇压的牺牲品,给予平反。与此同时,撤销俄最高法院司法委员会2007年11月8日做出的关于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不属于平反对象的决定。至此,用辩护律师卢基亚诺夫的话说,案件审理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尼古拉二世(罗曼诺夫·尼古拉·亚历山大洛维奇)1868年5月19日出生于皇村,1894年10月21日登基,1917年3月15日被推翻。此后,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被克伦斯基临时政府软禁,十月革命胜利后沙皇全家又被布尔什维克政权监禁,并在1918年7月被转移到叶卡捷琳堡的伊巴特叶夫寓所关押。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亚力山德拉·费多罗夫娜是日耳曼皇室后裔,生于1872年,1894年成为俄皇后,为尼古拉二世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918年7月17日深夜,尼古拉二世一家连同他家的门卫、厨师、男仆和女佣四人在寓所的地下室被秘密枪决,尸体被行刑者焚烧,残骸被掩埋在离叶卡捷琳堡不远的老科普季亚科夫公路旁。1991年7月,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遗骸在那里被发现,但缺少尼古拉二世的儿子阿列克谢和女儿马利亚的残体。

  苏联解体、末代沙皇及家人遗骸被发现以及俄联邦《受政治迫害者平反法》的出台使得俄罗斯人对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庭成员被镇压事件的立场和观点产生很大分歧,分成支持对尼古拉二世全家给予平反和对平反持保留和反对态度两种。支持予以平反的以现政权和东正教会为代表,持保留和反对立场的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代表。俄罗斯政府曾经特地委托时任副总理的丘拜斯专门领导和负责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遗骸的确认工作。1993年,末代沙皇及家人的遗骸在英国犯罪研究中心进行化验,1995年遗骸又在美国国防部军事医学研究中心进行检测,最后,这些遗骸于1997年11月在俄卫生部司法鉴定中心再度进行核对。1998年1月30日,俄政府专家委员会正式确认并宣布遗骸为真实。一个月后,俄政府决定于当年7月17日在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害80周年之际将遗骸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和保罗大教堂俄皇族祖先的墓地。下葬仪式十分隆重,鸣礼炮19响,政府成员、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罗曼诺夫家族60多名成员等出席了葬礼,俄罗斯当时的总统叶利钦也在葬礼上出现并发表讲话。同一天,俄各地东正教教堂都举行了追祭亡灵的仪式。在此之前的7月14日,在叶卡捷琳堡举行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遗骸迁出仪式。这一年,俄罗斯还发行了面额为3卢布的印有尼古拉二世头像和全家合影的特种纪念邮票。2000年,俄罗斯东正教教会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封为“无辜的伟大殉教者”。至此,对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平反实际上已经完成。

  不过,在以后的8年多时间里,围绕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正式恢复名誉的过程却遭遇到法律证据不足的障碍。2005年12月1日,尼古拉二世堂弟的孙女,现定居在西班牙的马利亚·弗拉季米罗夫娜公爵夫人向俄罗斯总检察院递交了平反申请,要求恢复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名誉。其依据是俄罗斯颁布的《受政治迫害者平反法》第8条款。她认为,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遭遇符合苏联时期受到镇压、是苏联制度牺牲品的条件,因而应该予以彻底平反。俄罗斯总检察院以该案不属于政治镇压,而是刑事谋杀为由不予受理。马利亚·弗拉季米罗夫娜不服,向莫斯科特维尔法院起诉,但2006年5月25日特维尔法院作出了支持俄总检察院立场的判决,并在2006年6月28日拒绝就沙皇家庭平反一案通过补充决定。此后,公爵夫人上诉莫斯科城市法院,上级法院在进行复审之后撤销了特维尔法院的判决,责成其重新审理。不过,俄罗斯总检察院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立场,在2006年11月14日的庭审会上,俄罗斯总检察院的代表在法庭上强调,是刑事犯罪分子剥夺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生命,他们的死亡与国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总检察院没有改变立场的任何理由。不过,这一次的庭审法官安德烈·科尼亚泽夫没有接受总检察院的观点,裁定总检察院拒绝接受马利亚·弗拉季米罗夫娜的平反申请为“违法”,责成总检察院接受申请,重新审理。

  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特维尔法院曾经两次敦促俄罗斯总检察院加紧案子的审理,并在2007年6月25日的第二次决定中要求总检察院在三个月内就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遭枪杀是否属于政治镇压的问题做出认定。2007年11月,俄罗斯总检察院再次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马利亚·弗拉季米罗夫娜的申请。其实,直至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主席团做出对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平反的决议,有信服力的关于枪杀的证据仍然没有找到。最高法院转变立场只是因为改变了处理该案的方式和角度,不再看重证据不足的事实,只是力求从一般的历史事实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处理案子,从而使得判决结果最终满足了原告的要求,使得翻案终于有了法律认定的结果。

  这场诉讼迟迟不能定案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当时有关人员对尼古拉二世全家实施了秘密枪决,但检察院既找不到当时法院的有关判决,也没有发现中央革命政权的任何决议、相关文件或文字资料。换言之,俄罗斯总检察院没有确凿的直接证据能够证明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执行枪决与当时司法部门的判决有关,也没有证据证明这是当时最高苏维埃政权机关做出相应决定的结果。既然没有直接证据,也就意味着当时的中央政权机关并没有过错,因此也不必承担相应责任;既然没有直接证据,现在的中央政府也无需去凭空制造一个错误事实,然后再加以纠正。更何况,历史机要档案中同样不存在对沙皇及其家庭甚至进行间接指控或谴责的文件,因而也就不存在需要平反的前提和条件。

  此外,总检察院的调查还获得了一些与预期目标相反的史实资料和依据。第一,俄罗斯新生的苏维埃革命政权曾计划对末代君主进行规模庞大的司法审判。为此列宁曾经批评新建的全俄法院站错了立场,认为其行为维护了日耳曼人的利益,维护了亚力山德拉·费多罗夫娜的利益,要求法院承认错误,转变立场。这表明,至少在大审判之前,苏维埃中央政权并没有打算要处死末代沙皇,更不要说处死他的家人了。第二,随即开始的国内战争改变了列宁的审判计划。由于叶卡捷琳堡处于对白匪作战的前线,城市有可能要放弃,而迁出全部监押者风险又太大,所以当时的乌拉尔州党委向莫斯科报告,请示对所有关押犯的处理意见,但没有从中央获得同意对关押者进行“清洗”的指示。第三,乌拉尔州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6月16日自行通过了镇压“特殊家庭”的决定,但这个决定与当时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律相冲突,所以不能被认为是国家的决定。并且,虽然这个决定具有“官方”性质,但总检察院并没有在乌拉尔州找到诸如对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执行枪决之类的指示或命令等直接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总检察院先前反对平反的决定并不反映它与总统和政府政治立场的对立,而只是反映它对自身职能和执法过程中技术要求、规则的遵守。其实,早在上世纪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权就曾经为一些沙皇家族成员恢复了名誉。此外在1996年时,应一个叫“圣彼得堡纪念碑协会”的组织要求,俄罗斯总检察院在经过三年调查之后,也为四名符合法律条款的被“契卡”镇压的皇亲恢复了名誉,但没有对另外20名遭枪决的皇室死者平反,理由就是他们的死与司法机关和国家无关,没有相关的判决书或能够体现政治动机的国家政权机关的决议等直接证据。

  与执政权以及教会等立场和态度呈现鲜明对比的是俄共的立场和观点。在俄罗斯最高法院做出对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给予平反的决议之后,俄共立即做出了反应。俄共党员、国家杜马副主席伊凡·梅尔尼科夫指出,这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暂时的决定,最高法院主席团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早晚会得到修正,“一切将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他认为,最好不要否定那些经过漫长历史检验的事实及其评价,这样做会把现在的社会搞得一团糟。他说,对沙皇家庭的好感只是某些研究者想象出来的美好神话,但他们却故意忘却这样的事实,即:当时是全体劳动人民对沙皇家庭做出了历史性判决,并执行了这个判决。他认为这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对沙皇制度愤怒的符合逻辑的结果。他承认,从现代的观点看,这不是人道主义的,但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同沙皇的决裂需要采用最彻底的手段。所以,现在对沙皇及其家庭的平反至少是不尊重历史,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其他“左派”人士看来,尼古拉二世是历史的罪人,因为他曾经在1905年1月对圣彼得堡工人的示威游行和1905-1906年间对国内发生的数起起义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他们并且担心,在为末代沙皇及其家人平反之后,一些不利于“左派”的如迁移列宁墓等话题会被重新炒得沸沸扬扬。

  总之,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在死亡90年后获得平反,很大程度上映现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俄罗斯社会政治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趋势,其中既有发展和进步,也有停滞和反刍,值得深思和回味。

谁知到俄国沙皇的历史

6. 俄罗斯和沙皇俄国有什么区别?

“俄罗斯”和“沙皇俄国”是俄罗斯广袤领土上先后出现的两个国家,类似于中国的朝代,不过他们没有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个苏联。
“俄罗斯”是俄罗斯联邦的简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沙皇俄国”是俄罗斯帝国的简称。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国家。
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退位,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
“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
他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7. 俄国沙皇是怎么死的?

其执政末期俄罗斯先后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他的统治,后者最终处死了他的性命。
7月23日,《乌拉尔工人报》发表了如下消息:“7月16~17日夜间,

尼古拉二世家庭照(20张)
 根据乌拉尔州工人、农民和红军士兵苏维埃的决议,枪决了前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这个带着皇冠的刽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
请采纳

俄国沙皇是怎么死的?

8. 沙皇俄国是什么意思

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语:Russian Empire),简称为俄国、俄罗斯、沙俄或沙皇俄国,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
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罗斯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仅次于中华民国及大英帝国。
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罗斯帝国”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也许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称帝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
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但由于19世纪后期的改革并不彻底,导致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不及其它欧洲几大国。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和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俄与苏联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