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冯唐,经典的《北京三部曲》

2024-05-16

1. 经典的冯唐,经典的《北京三部曲》

最初的诞生和最初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玩下一样,都会光照人间,当未来的某一天,生命被我们挽救,患者得以痊愈,那是你们的精神,完成了由死到生的循环,这是我们遵循了你们的教诲,始终不放弃对生命的希望。
  
 谈及近现代文学,尤其是我个人认为的都市文学,冯唐是绕不开的名字。
  
 仿佛承载着青年荷尔蒙漂浮的梦,冯唐的笔总是游走在那些靠近却疏离的梦想边缘,有着轻飘飘质感,骨子里去含着一种莫名的厚重。
  
 这种厚重也许来自他曾经医生的身份,行医的人总是能在动静中看透生死,却又能及时恢复,毕竟他们更懂得生命的惶恐和死亡的必然。
  
 有人说冯唐的笔调很轻浮,可谁的青春不是在幻想和落差,惶惑与抵达中反复摩擦,最终漫进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真实,成为一捧无所有无的尘埃。
  
 就像《万物生长》中的秋水与小满的念念不忘,就像白露和柳青在秋水眼中的奉献和千娇百媚。
  
 青年人的世界总是脆弱且残酷的。
  
 看似牢不可破的敢作敢当,其实都是一座座用纸糊的城堡,哪怕一次简单的失落或迷茫,就会轰然倒塌。
  
 而冯唐,用他的笔把这种倒塌扩大、增容,搬在了纸上,推在了我们面前。
  
 这样的作者还有很多,但和冯唐想比总是差些火候,
  
 或许是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的笔锋总能获得共鸣,或是他坦然豁达的人生观,让他在描写男女纠缠的时候,总能瞬间清醒和即时抽离。
  
 不管是哪一种,冯唐完成了一项壮举,
  
 那就是认真拆解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茧面,让更多接近现实的欲望旁白,成为一种无法逃避的注脚。
  
 
  
                                          
 没有手,我也能拥抱你
  
 这是书中《万物生长》里的话。
  
 可以说冯唐在这本书中倾注了他对所有年轻人想说的话,我一直不认为冯唐只是一个简单的小说家。他更像是一个朋友。
  
 一个敢和你喝大酒,敢在酒席间大声嚷嚷却又可以静下心听你一诉衷肠的人。
  
 这样的人是直白的,他总能说出旁人无法也不愿提及的想法和问题。
  
 就像《万物生长》中他对某大厦赤裸裸的描述,那是一种近乎粗俗却畅快淋漓的表达,让人读起来面红耳赤,却暗中叫好。
  
 他总是这样,离合间发出你无法逃避的精神共鸣。
  
 恰如那句:“当水想翻腾的时候,身子已经是枯井了。”
  
 岁月摧残的不只是身体的萎靡,还有情感的枯竭,可怕的枯竭。
  
 也正是因为此,那句:“我想,如果这时候,我伸出食指接触他的之间,就会看见闪电。”显得那么天马行空,那么欲壑难平的果敢,
  
 这就是他和他文字的魅力。
  
 除了前途,我们这拨人从来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我热爱冯唐的坦诚,就像我曾经热爱他笔下的京城。
  
 《北京,北京》是一出利落的折子戏。
  
 鲜活、热辣,读完总是能想起一桌四川火锅,而那句:“有风在午夜的城市吹起,我想你。”
  
 有着不落俗套的单纯和恰如其分的情愫奢靡。
  
 冯唐对北京的爱,有着一种类似朝圣的虔诚,因为这座城市蕴藏着他想要的一切名利和踟蹰。
  
 还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困惑和紧张,就像那只松鼠,那只“下肢站立,上肢曲起”,随时都会被压成鼠片的恐慌。
  
 冯唐是自省的,他深知文化和文字带给他的是什么,既是成就,也是拷问。而他用调侃的文字选择和自己和解,用文字里的精神,让他的读者倾听他的和解。
  
 就像那句:“有知识,就有饭吃;有文化,就有了烦恼。”
  
 冯唐的烦恼,也许就是我们对他的烦恼吧。
  
 
  
                                          
 师父说去大天也没有用,还得自己想明白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显然是冯唐倾泻青春幻想的自留地。
  
 这一次,他剥掉了所有“伪装”,把真实的自己摆在了世人面前,高声大喊:“看,这就是我,大声苦,大声笑,大声要。”
  
 这一次,他时光回溯到了那个连空气都是暧昧敏感的年纪。
  
 “ 我写了几百字,删了几百字,再写了几十个字,删了几十个字,然后,我写了几个字加了几个字,又删了几个字,看这张白纸,我写给你的诗,共这满腹的心事,竟空无一字 。”
  
 我总是猜想冯唐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嘴角是否有些讪笑。
  
 他的十八岁真就出落的如此坦诚吗?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从文中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
  
 因为他说:“我要老到什么时候才能忘掉这些记忆。”
  
 显然沉浸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种折磨,和我们多数人一样的折磨。
  
 这就是我欣赏冯唐的地方,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他,那就用书中的那句吧。
  
 “别看我长得像个杀猪的,其实我是个写诗的。”

经典的冯唐,经典的《北京三部曲》

2.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后记

一年无休,攒了四周假期,年底在家赶这篇小说,空调开足,屋子里挺暖和,买了一个奇贵的“大彬”款的紫砂壶,骨相合度,腻不留手,泡老朋友新送的铁观音,随便找几本书放在旁边,起兴,就像行房前放半部毛片。有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塞林格的《九故事》,亨利·米勒的《南回归线》,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心想,写不过《新华字典》,总写得过《在细雨中呼喊》吧。   这个长篇有个叫《朱裳》的中篇雏形,写得很早,两三万字,过了十年重看,文艺腔很重,幼嫩可笑,但是反映当时心境,是好的原材料。那个中篇参加过第一届亦凡网征文大赛,当时互联网泡沫还没破,得了第四名三等奖和三十块美金的支票。当时我在亚特兰大,三十块美金买了十斤青壳蟹和好些美国人不吃的猪肾,吃了好久。   当时,鲁迅文学研究院给的评语如下:   “该作品时空跨度大,题材领域广。作品旨在对青春期少年的性心理和逆反心态进行探求和剖析。作品融入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并将之置于特定的历史的背景之下,使这一探求具备一定的深度。   “风格奇巧,语言幽默,对作品的艺术把握到位。足见作者内力深厚。   “在摹写社会阴暗面、青少年邪促心理及逆反行为时。由于作品本身浓郁的夸饰风格及其因此带来的欣赏笔调,容易在未成年的读者群中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我尤其喜欢评论的最后一段,感觉自己像是巫师,具备了蛊惑人心的超能力。于是决定不改变这个中篇的故事线,在简单的线索推进中,通过回忆、想象和虚构,让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构成长篇。在这个过程中,出版家熊灿先生和我反复强调情节和故事对于一个畅销长篇小说的重要,我反复强调,我不是在写一个中学生早恋故事,我要唠叨,我要写作的快感,我要记录我感受到的真实。畅销与否,对于我是次要的。为了对文字的责任和自己的快感,在故事情节与还原状态之间,我再一次选择了后者。为了增加说服力,我引用郑燮的话:“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为了增加诱惑力,我对出版家熊灿先生说:“这本就算了吧。第三本长篇会有一个庸俗爱情故事,涉及暴力、金钱和性,到时候还请您做。”   最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在赶小说的过程中偶尔和几个小说中的原型吃饭,最后都是对着窗外的冬天,喝一口燕京纯生。感叹“人生苦短,还是喜欢干点什么就趁早干点什么吧”。   写长篇是个力气活儿,适合三十至五十岁干。写了一个座右铭激励自己:“熟读离骚痛饮酒一日五千字”,几天下来,不仅头痛,而且肩背痛,不知道岁数再大些,会是什么鸟样。 写长篇多数都有一个“坎儿”,大约在写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出现.不知道如何是好,觉得之前写的都是垃圾。写这篇的时候,“坎儿”来得早,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最大的失误是,“坎儿”来的时候,我抓起外衣去逛书店。灯市口大街北边有个打折书店,新书堆着卖,跟冬储大白菜似的,汗牛充栋,从地板一直淤到屋顶,王小波的全套四大本文集才卖二十元。当时一个恍惚,如五雷轰顶,信心顿失,这里面多少垃圾呀?五百年后有多少书还有人读呀?在这种认识下,要多大的牛逼和多大的自大狂才能撅着屁股写成十几万字,然后印在干干净净的白纸上,糟践好些用来制造白纸的树木和花花草草。想起那个日本鬼才芥川龙之介,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就打开阁楼的窗户,向着虚空,大声叫喊:“我是天才。”最后还是没用,三十五岁服了安眠药死掉。   回想自己,实在没有写作的必要,这绝对是个“熵”减少的过程。老老实实做咨询报告,一张A4纸,按幻灯格式横过来写.可以收两万。“桃花落尽子满枝”,过去操场上领操的校花,如今正考虑什么时候破坏国家政策生第二胎,要不要自己开个幼儿园。何苦打着记录生命经验的旗号,再意淫人家一遍?   于是热烈地盼望再有几个长假,把我不能不落在纸上的东西写完。写完了,心里面就该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吧?再见老相好也能心如古井水,没有一丝波澜。于是热烈地盼望着没有写作冲动的那一天,然后就号称自己尘务经心,天分有限,一个字也不写了,就像热烈地盼望着阳痿的到来。   野史说,江淹才尽后,过着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的幸福生活。我愿意相信。

3.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序言

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正因此,冯唐小说写了十几年,粉丝遍江湖,传言此人是一高手,但是,没人说得清他是哪门哪派,也没哪个批评家愿意招他惹他——我不记得有哪位成名批评家拿他试过招,我也不想惹这个麻烦,这只会暴露文学之树之绿和理论之灰。中药铺里,每一味药都有一个抽屉,但冯唐这味药装不进任何抽屉,只好放在柜台底下,知道他在,权当他不在。   不能纳入现成阐释系统的小说家当然是不幸的,至少是当不成大师的,他注定是癫和尚癞道人,破履烂袈裟,度牒也没有,游戏红尘,不干不净。而大师,需要被阐释、被放进药罐子里熬成济世利人的汤。正如有的和尚注定当方丈,宝相庄严,看着就像,注定受十方香火,有巍峨庙宇、金珠玉帛配他。   癫和尚若是做了小说家,大约就是冯唐这样。他无差别心。他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分成爹妈儿女,分成领导、知识分子和群众。正如医生眼里,人在产房一样,推进炉子时也一样;在搓澡师傅眼里,人在澡堂里都一样。深知众生平等,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方做得成癫和尚,酒肉穿肠、呵佛骂祖。   冯唐的小说不是现实。冯唐的小说不是梦想。冯唐的小说也不是梦想照见现实或现实侵蚀梦想。小说家冯唐不活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他不活在人力图主宰自己或ho1d住世界的任何时候。所以,据说,冯唐的小说语言好,叙述也好,读之令人津津有味或勃然而怒,但据说他的故事不行。这就对了,所谓故事,不外乎是人千难万险千回百转力图主宰自己或ho1d住世界而成或不成的事。   冯唐的世界无故事,冯唐的世界甚至无人物,没有人会想象自己是冯唐小说中人,想进去也找不到门,冯唐的世界在人的自我想象自我意识之外封闭自足,他的小说永远拍不成电影电视剧,因为他的世界没有权力和意志甚至竟然没有爱欲。这不是乌托邦或黄托邦,不是麦肯锡规划的人间或天堂,这是“无托邦”是大荒山青埂峰,是空空道人拍手唱——冯唐的小说里有的只是声音:空空中回荡着的、玩味着调弄着这平等这寂静的花腔。遥遥传来,便是红尘游戏,众生倾听,然后各忙各的去。     正是:   满纸荒唐言,不关你我事。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序言

4. 读冯唐《北京三部曲》有感

      这套书从暑假开始前入手,在归家的十几天里,它逗留在房间的空书桌上的旧书架上,直到最后五六天才得以将它看完。
  
       小说写了北京仁和医学院里的我,小白,辛荑,小红,以及穿插着的各种各样的人,男人,女人。那时候的大学生活,除了上课、实验,还有喝酒、打游戏、和想象。在小说里,每个人似乎都没有表情,甚至都没有清晰的面孔,他们似乎只是机械地在重复一天天的生活,在机械地吃饭、交往、考试;没有情感变化、没有爱恨情仇,恋爱的时候和在大街上走的时候心情没什么两样。但是,这,或许就是冯唐的手法,也是他的魅力。
  
  
        他用语十分接地气,也十分不接地气,因为他是用最平凡甚至是粗俗的汉字堆砌出了一个个不简单的表达。他们这些人里,身上都带着老北京的味儿,都勇敢、不羁、厚脸皮,以及真性情。爱就是爱了,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做就是做了,喝就是喝了,放弃了就放弃了,疼痛了就忍着,想出国了就努力着,想某人了就去马路边上坐着.....
  
       不像现实中一样,人人都是带着微笑的面具,为了维持所谓的人际关系;每个人口口声声说“你是我朋友啊”,可想出去喝酒时却不知道叫谁去;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厉害,做个小组作业还认为只有自己的对的,你懂个什么东西,但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说,表面还是笑嘻嘻,一副“我是你知心好友”的样子。我从来没把你当知心好友,我从来没袒露过我的内心,我从来都是听你的狗屁经历,然后在心里不住地嘲笑你,但嘴上还是要说“没关系,会过去的!”
  
 《18岁给我一个姑娘》主要描写了主角作为一个男孩子初高中阶段的心理,他与几个狐朋狗友的生活,以一种不加掩饰的描写方法写出了青春期男孩子的心理。
  
 《万物生长》中说: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北京,北京》是“冯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基于作者经历构建的长篇。作者说,这是“对那段自己趟过的时间有个基本满意的交代”。
  
 我们什么时候能真诚一点?
  
 我们什么时候能摘下面具?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接受“你是谁啊?关你什么事?我是谁呀?关我什么事?”的客观事实?
  
                                                         ——陈德志

5.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图书目录

《万物生长》目录:   1.洗车/001   2.人体/007   3.处男/015   4.哥伦布/020   5.女友/027   6.柳青/034   7.银楼/040   8.银街/044   9.肉芽肿的手指/051   10.我肮脏的右手/057   11.初夜/071   12.垂杨柳/087   13.包书皮/097   14.口会/l08   15.一地人头/ll8   16.大酒/l33   17.概率统计/147   18.阴湖阳塔/l56   19.昔年种柳/l76   21.清华男生/l90   21.永乐五年/206   22.非花/214   23.洗车/221   后记/226   ……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北京,北京》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图书目录

6. 谁有冯唐的北京三部曲网盘 txt格式啊

《北京三部曲》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AoukY1KrRI4HbQ2LloFvg
 提取码:fdd3    
作品简介:作品于2018年10月10日开始连载,2019年4月18日完结。2020年4月繁体出版。2020年12月简体出版。

7.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基本介绍

 冯唐,男,作家,古器物爱好者。1971年生于北京。   1998年,获妇科医学博士学位,协和医科大学。   2004年,获MBA学位,美国EMORY大学。   2005-2008年,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咨询公司。   2012年,任大型国企CEO。   已出版著作:   长篇小说《欢喜》   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长篇小说《万物生长》   长篇小说《北京,北京》   随笔集《活着活着就老了》   诗集《冯唐诗百首》   长篇小说《不二》   中短篇小说集《天下卵》   随笔集《三十六大》   2005年,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浩浩荡荡的北京》荣获最佳散文奖;   2005年,凭借当年的新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荣获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年度青年作家;   2011年1月18日,第六届风尚中国榜揭晓了23个奖项结果。年度风尚作家:冯唐;   2011年7月,在香港出版《不二》,成为畅销榜首,洛阳纸贵;   2011年9月2日,《智族GQ》“年度人物MEN OF THE YEAR”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荣获GQ年度专栏作家。   2011年12月12日,《人民文学》“未来20大家”评选中,位居榜首。   2012年4月,创造文学“金线论”,引起广泛争议,“金线”成为年度热词。

冯唐:北京三部曲的基本介绍

8. 如何评价冯唐的《北京,北京》?

《北京北京》这本书不错,冯唐在"毛茸茸的状态"下的情史基本都交待清楚了。
这本书要是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及《万物生长》配合起来看,很多阅读单本时雾里看花的细节及真假莫辩的判断会渐渐明晰起来,正如后记中所述,"构成了一个松散的成长过程",讲述"开始装逼,死挺,成为社会中坚"前的生存状态。

主要介绍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
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这是梦想中的书。嚣张,迅烈,胆大妄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