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

2024-05-13

1.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

经济萧条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及扩张性货币政策。其具体内容如下: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
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情况下,扩大了社会总需求。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情况下,出现财政赤字。
2、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
控制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调整再贴现率,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四个。
1、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3、经济增长是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
4、平衡国际收支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若一国国际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收支自动相等,说明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若自主性交易收入大于支出,为顺差;若自主性交易支出大于收入,为逆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

2.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

法律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从要素结构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人口(16—59岁)总量开始减少,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出负贡献;随着人口红利高峰期过去,储蓄率开始下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减弱;随着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外贸出口增速大幅放缓,技术溢出效应减小,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效应放缓,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短期内比较稳定,因而短期内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存在放缓态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是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的宏观、量化宽松政策。现在倡导供给侧改革以及国内国外双循环,都是根据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来制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和经济波动?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预测,采取预防措施,进行事先调控。
(1)调节投资规模
如果预计经济趋热,就可以采取紧缩政策,控制投资规模,缓解经济波动。
(2)控制消费倾向
消费是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果预计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就可以采取扩张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刺激经济增长。
(3)影响乘数和加速数
一国的乘数和加速数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不能改动。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使投资乘数变大,加速数变小,就可以有效的运用这两个参数缓解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通过调节投资规模实现了三年“软着陆”。通过扩大内需,减缓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迎来十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将逐步改变我国的乘数和加速数。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和经济波动?

4.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主要面临着哪些问题?政府应采取什么政策?

在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标部署基本能得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全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因素影响,我国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经济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减缓, GDP增速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去年下半年增发的 500亿元和今年发行的 1500亿元国债资金的到位,加之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在 10.5%左右。
    ——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逐步到位,以及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信贷政策的逐步启动,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达 10%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受外需减弱的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 9%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将维持去年的水平。
  ——农业生产将受影响。农业因受北方干旱、夏粮减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将在 2.5%左右。目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产量为 2038亿斤,比上年减产近 100亿斤,同比减幅约为 4.6%。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为 4.24亿亩,比上年减少 2000多万亩,减幅约为 4.5%。
  ——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由于美日经济下滑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出口增速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国接到的出口订单已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比上年减少 50亿美元以上。
  ——财政支出将面临较大压力。由于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幅已出现逐月放缓的情况, 2月份“两税”增长为 42.5%,到 5月份已降为 17.4%。虽然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 1565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 17%左右,增收 2270亿元,但是,财政增收总额中的不可比客观因素较多。如从今年起将车辆购置由收费改为征税从而增加税收 230亿元,国有企业股减持上缴社会保障基金增加收入 150亿元等等,若扣除这些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达到 14%左右,同比增幅将回落近 3个百分点;同时,中央财政下半年的刚性财政支出将加大。据统计,下半年需在预算之外增加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 140亿元,调整职工工资需增加 160亿元,处置陈化粮增加粮食风险基金 30亿元,补助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地区需支出 20亿元等等,这些都加大了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压力。
  总之,从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轻松。但只要国家及时调整有关政策,进一步采取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将会使外需减弱的部分损失得到一定的弥补。如果世界经济不再继续减速,全年经济增长 7%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个方面: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大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资行为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内在驱动因素较少。政府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充足的国债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着较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5.1个百分点。其中:一是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个百分点;二是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个百分点;三是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 11.8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驱动,上半年投资增长了 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 10.5和 11个百分点。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上半年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增长了 7.5%,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 10.4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却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了 29.5个百分点, 6月份出口继续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出口增势减缓,净出口增加额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是- 0.22。外贸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点:一是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从国别和地区看,对香港、美国、日本、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 24.4、 20.6、 43.6和 29.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 5月份,对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增长为零。二是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减弱。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综合退税率已达 15%,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已经不大,加之国家退税额度不足和退税进度迟缓等问题,导致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业已出现有订单、无资金、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今年 5月份,全国所办理的出口退税额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苏和浙江 3个退税大省的降幅分别达到 81.2%、 94.4%和 100%,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三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办法不完善,深加工结转政策不明朗,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 1- 5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仅增长 0.03%。目前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 54%,我国外汇结售汇增量的 90%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 80%是搞加工贸易的。四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主要因素是东南亚、日、韩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大幅贬值,今年 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而且将成为今后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瓶颈”。
  3、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内需增长虽比较平稳,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调价和国家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不明显。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仍供过于求,价格继续走低。 1-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购进价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预计短期内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增幅难以止降回升,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从上半年国内市场消费的走势来看,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主要也是政策性因素的作用。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今年 1- 4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 536亿元,占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新增额比重的 49.4%。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市场驱动力仍然不足。若排除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价格总水平则是负增长。 1- 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0.6%,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服务、交通、通讯等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尤其是空调、移动电话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下降更为明显。这种趋向预示,社会消费品市场需求仍存在着后劲不足的危机。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是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虽然增长 5.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回落。二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在:( 1)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上半年在岗职工同比减少 506.2万人,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 2)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下降,造成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 3)由于城镇居民贷款买房和教育等方面开支的加大,使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空间缩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今年 3- 5月,城乡居民储蓄的同比增长速度已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从 1.5%下降为 0.7%再下降为 0.0%。三是农民增收困难。由于国家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下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已连续 5年下降,降幅累计达 25.7%,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纯收入连续 3年降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 5年下降。今年的夏粮减产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政策措施
  世界经济减速,尤其是美国经济趋缓、日本经济下滑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上半年,外国对华投资以及港台地区对内地投资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外资和港澳台实际投资额增幅为 20.5%。 1- 5月份,日本投资增幅为 40.3%,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22.41个百分点;台湾增幅为 27.3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9.34个百分点;香港增幅为 11.1%。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1993年以来,我国物价从负增长到正增长一直很稳定,形势发展势头较好,近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调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项国债,实行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以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
  2、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贷款贴息的使用范围;同时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财政资金(国债)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资重点向 8个方面转移:即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升级转移;从扩大投资向扩大消费转移;从投资城市向投资农村转移;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向提高农民收入转移;从减轻工业负担向减轻农业负担转移;从支持国有大企业向扶持中小企业转移;从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场机制转移;从短期投资效应向长期投资效应转移。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 WTO的准则扩大市场准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尽快开创创业版市场;同时大力启动社会投资,加大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出台实施鼓励社会投资的税收政策,对投入到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产品的社会投资资金,应给予全免或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采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尤其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应实行特殊的出口鼓励政策,不仅要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
  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因此,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是稳定农村收入的当务之急和权宜之计。从国外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或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而我国目前对农产品价格缺乏保护,加之农民税费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取消农业税,给农民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或者将全部农业税的收入设立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基金,以确保农副产品收购保护价的实施,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应大力扶持农村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的相关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农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

5.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的对策有?

首先,未来货币政策取向是“补缺口”而非“总量放松”。随着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外汇流入将出现缩减甚至负增长,从而切断我国基础货币主要来源。应坚持“量价兼备,张弛有度”的原则,央行盯住“流动性水平”而非“流动性总闸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货币政策不应排斥总量工具,应适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
其次,央行主要货币政策目标应是降低社会实体融资成本。未来我国需要逐步确立以利率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加强货币政策对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率的引导,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一方面继续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另一方面继续引导利率下行。利率框架不妨以“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为框架,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正回购利率等引导货币利率下行,但相较于短端利率,中期政策利率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PSL、MLF等引导中期政策利率的新型工具须进一步推出。
第三,货币调控强调与实体配合避免“脱实向虚”倾向。近两年来,金融和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在提升,而居民、等创造的货币增速下降。货币结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中国货币创造的“脱实向虚”倾向。因此,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在重点发展产业领域要保障适度流动性,实施定向、定量、定期宽松。特别需要采取创新融资工具,鼓励金融加强和改善对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信贷支持,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确保实现小微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不折不扣地将定向宽松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放宽存贷比限制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改革主要思路是“降低分子,扩大分母”,未来可以考虑存款端增加稳定性较好的金融工具款项,比如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创新类金融产品等主动负债工具,其流动性接近于存款性质,可计入分母;在贷款端比如再贷款、小专项债等与资金来源相匹配的贷款应从分母中扣除,这样将大大提高货币存量,显著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五,优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推进政策框架改进。在央行体系中,需要优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推进政策框架改进。随着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以及前些年受制于汇率和结售汇制度安排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压力已经减轻,我国货币供应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增加和调整国内资产规模和资产组合为实体提供流动性。
第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盘活财政资金”已成为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核心问题,就长期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简政放权,通过统筹预算,压缩规模,减少财政收支规模,从根子上解决财政支出“虚胖”的问题;在短期内,需要清理、归并,合理安排预算支出。
第七,加快推进税制改革。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面完成“营改增”,要通过结构性减税“还税于民”,清理各类税费,调整税制结构,稳定税负、定向减税和调整支出结构,向科技创新和民生领域重点倾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释放居民消费能力。
第八,尝试发行永续国债。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央行和商业银行国债持有比例。我国国债负担率为2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国债发行的空间充裕。由于公共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由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为弥补资金缺口,地方不惜对外举债、背负利息。可以尝试发行永续债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等长期投融资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的对策有?

6. 政府的经济措施

首先要明白物价为什么高了,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引发了通货膨胀。
政府治理的措施核心就是要减少货币供给,使得货币供求平衡。
具体措施包括: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压缩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减少货币供应量;
                     b.公开市场上发售债券、票据,回笼货币,作用也是减少货币供应量;
                     c.提高再贴现利率,提高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价格,抑制资金需求;
                     d.加息,提高市场利率,提高资金使用成本,抑制资金需求。

高三学生,出这种题,还是难了些,简单掌握常识即可,不必深究。高考不会变态出这么难的题。

7. 结合现在的经济形势分析政府采取了哪些宏观政策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
当前,根据中央最新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我国将在2011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继续扩大政府财政支出,支持经济建设(如加大对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农业以及其他弱势产业,弱势族群的补贴等等。)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综合调控手段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市场情况采取调息、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力争在2011年稳定人民币币值以及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制定以及执行将回归常态。

结合现在的经济形势分析政府采取了哪些宏观政策

8.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主要面临着哪些问题?政府应采取什么政策?

主要是通货膨胀,CPI上个月已经达到5.4,所以政府不断通过调高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这样可以吸收社会上流通的大量货币,其次也是为了防止国外的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流窜投机与炒作,特别是房地产,股市,如果一旦国际热钱涌入我国的大宗商品,那么物价的突飞猛进将使我们的生活成本增加,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陷入倒闭,那么我国的经济将会陷入混乱与萧条,比如说索罗斯等大鳄级炒家,92年狙击精英镑,97年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狙击泰铢等等,由于现在的中国经济逐渐放开,金融市场日益的发展,对于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你所问的现在宏观经济政策所需解决的目标,我觉得应该主要是抑制通货膨胀,毕竟现在物价上涨太快了,我们有目共睹的,国务院现在就是要尽量稳定物价,关注民生,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也就是在打压房地产,遏制炒房,银行贷款利率连续上调,这样会让那些贷款买进好几套房的人为还款压力的剧增而抛售手中的房产,站在国家税收局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口袋将会是饱满饱满的,但对于银行而言,他们这几天的日子可不好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近1/5的资金被冻结在央行。对于政府采取的措施,其实有很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在实施,从目前来看,政府采取的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比如说,大力建设高铁,进行西部发展,还有一些水利项目等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