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的最新动向

2024-05-15

1. 互联网电视的最新动向

作为三网合一的先行者,互联网电视被电视机生产厂商以及网络视频内容提供商寄予了浓厚的希望。在电视机生产厂商卖力吆喝兜售新一代互联网电视机之际,很多原先从事网络视频的公司也从中嗅出了盈利的味道,纷纷出手圈地,让互联网电视不火都不行。优朋普乐转型互联网电视 酝酿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知情人士透露,多达14家文化、产业基金以及产业巨头正与优朋普乐洽谈在视频网站的草莽时代,优朋普乐仅是大大小小视频网站中的普通一员,尽管其流量和影响力远不如同时代的优酷、土豆等大佬,但其还是尽最大可能的保持了“洁身自好”——不盗版。一度,优朋普乐还与搜狐、激动网等发起成立了反盗版联盟,并成为这一革命军中的“急先锋”。不过,这个“急先锋”最终还是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在谈论PC视频网站时,也几乎不再会想起它的名字。彼时的优朋普乐已在悄悄转型,从2009年起,开始了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圈地”与“耕作”。 蛰伏两年转身重出江湖事实上,优朋普乐也的确过了两年低调的日子,不是刻意低调,而是因为其在“回炉另造”,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不过,今天的优朋普乐已经无法低调了,因为“另造”完毕的它终究还要重入江湖,并且,已经积极开始准备上市事宜。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透露,“优朋普乐对之前透露的明年A股主板上市的计划似乎有变动”。从优朋普乐官方了解到,公司确实正在进行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接触的多是文化、产业基金,但具体上市时间以及地点未定。对此,优朋普乐CEO邵以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不愿多做评价,只透露:“除了资金需求外,优朋普乐更需要的是产业势能,价值不愿意被低估”。资料显示,优朋普乐上一轮融资是在2010年年底,金额约2000万美元,估值在1亿美元左右。邵以丁表示:“其实,我们优先考虑和互联网巨头合作,其中部分公司,确实也有过双向接触。我们更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来更快地打通用户三屏应用,以此带动、加快互联网电视应用普及”。但邵也澄清说,“具体的上市时间和上市的板块并没有最终确定”。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如果优朋普乐计划在2013年启动国内上市的话,按照相关规定,至少2010年就应该已实现盈利。对此,优朋普乐一位内部人士坦承,“公司的确是从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的”。下注互联网电视服务时至今日,优酷、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一干视频大佬都尚未盈利,优朋普乐为何能违反规律实现盈利呢?事实上,回炉另造后的优朋普乐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视频网站。如果优朋普乐用这个概念上市的话,即便能够成行,也很难得到太高的估值,因为比它实力雄厚的公司太多。今天的优朋普乐,已经变身为互联网电视服务提供商。所谓互联网电视,是以互联网为内容传输通道的电视一体机或是电视机顶盒,用户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享受互联网视频内容,以及各种智能应用。对于从网络视频转型互联网电视,邵以丁认为自己是从红海转向蓝海。优朋普乐CTO江四红介绍:“优朋普乐为互联网电视提供的服务,包括了互联网电视的播控平台技术支撑,以及CDN部署、流媒体分发、市场运营以及内容提供等全套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但与向机顶盒硬件领域进军的乐视网(18.790,0.21,1.13%)、小米科技[微博]及电视厂商不同,优朋普乐并不做硬件。同样主打互联网电视概念的,比较知名的还有百视通和华数传媒。多管齐下的营收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苹果、谷歌[微博]、微软[微博]早就开始围绕互联网电视大做文章,对于来自这些巨无霸的挑战。邵以丁表示:“我们并不把谷歌、苹果当作竞争对手,首先从政策层面上看,它们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其次,如果这样的巨头能和我们一起开拓互联网电视市场,这个市场的蛋糕会做的更大,对我们来说只能是好事。”“事实上,为数不多的牌照也构成了对优酷、搜狐等视频大佬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上述知情人士指出。据邵以丁透露,优朋普乐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服务最终服务客户:电信运营商、电视机厂商和机顶盒厂商。在电信运营商方面,优朋普乐多采取捆绑销售、加入运营商宽带套餐的形式进行收入分成。在电视厂商方面,优朋普乐正在与创维[微博]、海尔、TCL[微博]、长虹[微博]等展开合作,是国内最早进入电视机的互联网电视服务商。来自优朋普乐的数据显示,运营商层面,优朋普乐已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运营商合作,预计到今年年底付费用户将以每月10万的速度增长。在机顶盒领域,优朋普乐的市场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互联网电视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我们的计划是到2013年达到‘双百’万用户。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付费用户达到100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付费用户达到100万。”邵以丁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付费用户超过500万。”中信证券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互联网电视模式单年覆盖用户可望突破5000万。 互联网公司纷纷“触电”,互联网电视元年到来谷歌、苹果、百度、阿里巴巴、爱奇艺、小米、海尔、TCL、创维、联想,加之上海文广集团等等,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传统的电视厂商、IT制造公司以及广播电视公司等都加入到了这场“电视大战”。10月28日,中国移动四川互联网电视业务正式启动,至此电信运营商也加入这场客厅抢夺战。他们看中的正是电视机背后庞大的家庭互联网市场。目前来看,用户如果要实现客厅电视的智能化、互联网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比较经济实惠,在电视上加个 “盒子”。可供选择的产品有“小米盒子”,“乐视盒子”,阿里巴巴和华数传媒携手打造的“华数彩虹”,还有优朋普乐、百视通、PPTV等,以及百度最新推出的“百度影棒”。第二个选择是直接将电视升级换代为互联网电视。市场上主要有乐视TV、TV+、酷开等。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视已经迈入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13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销量将达到1971万台,2015年将攀升至3055万台。“这是一个以‘乘数速度’增长的市场。”TCL多媒体CEO郝义说。对此,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智能电视的诞生有用户的强需求支撑。“目前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正在从PC、移动端向电视屏转移,传统电视行业面临着客厅的娱乐化转型。”在他看来,智能电视的元年正在到来。借鉴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应用、广告推送、附加值获取盈利小米推出的47英寸3D智能电视,售价2999元;乐视TV,39英寸,双核CPU,只需1999元……互联网企业做电视不约而同地打出了亲民的价格。这让人想起去年互联网企业扎堆做手机时大打价格战的一幕,而今互联网做手机似乎已被市场淡忘。“智能电视之所以敢如此定价,主要是压缩了高昂的渠道与流通成本。”易观国际分析师卓赛君说,“但仅就小米可以预见的出货量来看,走低价路线,更可能是博眼球来满足小米在入口之争上的野心,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快速普及。”现实中,互联网电视的快速普及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用户体验成为关键所在。此前,由于网速带宽不足等原因,部分智能电视面临着“有人买但少人用”的尴尬境地。“近几年是智能电视高速发展的井喷阶段,但是智能电视激活率、实际使用率不高。因此内容开发商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与其看着互联网企业可能把水搅浑,倒不如一起合作来切家庭互联网这块大蛋糕。”卓赛君说,“以前电视靠终端硬件赚钱,现在智能电视借鉴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应用、广告推送、附加值获取盈利,做一个应用商平台。这将是电视盈利模式上的创新。”硬件厂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涉及几个层面:平台的合作,如云平台、应用开放平台等;内容的合作,如视频、游戏等;应用服务的合作,如支付、购物等。“软硬合作将会成为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推动产业生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时为多屏的融合奠定基础。智能电视带来了靠内容挣钱的方向,从硬件为核心转移到以内容为核心。”卓赛君说。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电商重写了购物,支付宝冲击了银行业……当互联网企业将目光瞄向传统电视后,人们是否可以期待一场“客厅革命”的到来?这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互联网电视的最新动向

2. 电视是怎样发展的?


3. 大数据如何据颠覆传统电视行业

大数据如何据颠覆传统电视行业
在媒体业界,大数据主要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领域的蓬勃发展当中大行其道。传统媒体也不甘落后。2013年出现的许多成功案例表明,大数据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实现业态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纽约时报》、《卫报》等老牌报纸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推动新闻向“利基化”、“纵深化”发展。在社交媒体当道的今天,面对新闻日趋“碎片化”、“扁平化”的严峻态势,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继续保持其在新闻品质和专业水准上的领先地位。与报业相比,电视业对大数据的运用相对迟缓和谨慎。然而,星星之火亦能看出燎原之势,随着电视从传统的“一对多”式的“广播”型媒介升级为“多对多”式的、以移动化、互联化、多屏化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窄播”、“互播”型全媒体平台,网络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主体能够以各类数据为“杠杆”,挖掘和撬动各类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具互动性、更有深度的媒介体验。具体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收视测量、节目策划与改进、观众互动参与、广告精准投放等各个环节上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了电视业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本文拟从电视业运营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探讨大数据技术所产生的颠覆与变革,供我国从业者借鉴和参考。收视测量变革:从“抽样”到“全采样”大数据技术对电视业最为直接也是最见成效的影响体现在收视测量的变革上。大数据的核心思想是用规模剧增来改变现状。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所指出的,大数据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全数据”或“全样本”成为统计的依据,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随机抽样。抽样分析是信息相对匮乏、流通受到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它的信度和效度依赖于抽样的绝对随机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实现。此外,随机抽样也不适合考察子类别的情况,当人们想了解更深层次的细分领域的情况时就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换言之,随机抽样模式所依据的是“扁平化”的数据模式。在全样本模式下,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专业机构可以收集到与某个特定变量相关的所有数据并进行处理,样本可以等于总体。对于电视业而言,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收视率调查上。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基于随机抽样的收视率调查有望被基于海量样本——甚至全样本——的收视测量所取代,从而为电视业界的内容生产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纵观收视测量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由第一代电话调查、第二代日记卡固定样组测量、第三代测量仪器记录到目前第四代数字电视测量技术的发展。前三代的测量方法均建立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样本量有限,且有测量误差较大、需要样本户配合的程度较高等缺点。伴随数字电视的发展,频道数量激增,业界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收视调查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增加第三代收视测量仪的样本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需求,但是样本量的增加必然会受到成本控制的限制。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第四代收视测量颠覆了以往的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机顶盒的升级,能够对观众开关机顶盒、转换频道、使用增值业务等操作行为进行精确到秒的准确记录,不但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实现“全样本”测量。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尼尔森公司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收视率测量的样本数量提升为过去的十倍或更高,甚至可以提供前一天的全样本观众收视率数据。社交网络对电视观众的影响受到业界重视。近期发布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电视节目在社交网络上的关注度与传统的收视率同等重要,即“我推故我看”。因此,社交网络的关注度成为衡量电视节目影响力的新的有效标准。更加重要的是,大数据能为我们提供实时、动态、高效的数据分析,与以往的静态收视率分析相比,是一次质的飞跃。2012年末,尼尔森公司收购了以分析电视内容中的社交数据为核心业务的新兴调查机构“社会指南”(Social Guide)公司,后来又与社交媒体巨头“推特”(Twitter)公司合作,推出基于微博内容的电视收视率报告。统计显示,在晚间黄金时段,在微博上传播40%的帖子均与电视节目相关。尼尔森公司通过对140家无线和有线电视公司的调查,证实了基于微博内容的电视收视率报告对于传统的收视率测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内容生产变革:从“制播分离”到“制播同步”如果说大数据在电视业的直接运用体现在收视率测量上,那么它所产生的更有意义的变革则体现在对节目生产模式和流程的重构上。过去,电视节目的内容框架一般在播出前就确定了,在播出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变并不常见。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实时收视数据——特别是对节目内容的实时反馈的获取和分析——越来越容易实现,节目的制作流程发生了新的变化。“制播分离”的传统模式被彻底颠覆,内容生产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在播出过程中编导随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节目内容作出“微调”甚至“转向”的决定。以内容生产、调整与播出、反馈融为一体的“制播同步”模式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电视内容生产的常态。在这方面,一些国外媒体已经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英国广播公司(BBC)长期追踪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动向,把实时的、以观众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应用到电视运营的各个环节——包括内容生产、财务管理、市场推广等。在一些“真人秀”、访谈类的直播节目中,大数据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BBC对从社交媒体得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在节目现场直播中根据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决定接下来的推进方向。如果观众喜欢看节目的某一部分,比如某一特定主题的访谈或讨论,就延长这部分的播出时间;反之,如果观众不喜欢,就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娱乐节目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类,大数据技术也进入了新闻节目的生产流程当中。在印度,一档旨在揭露社会问题真相的新闻访谈节目《真相战胜一切》(Satyamev Jayate)播出第一季就吸引了4亿本土观众,通过视频网站、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移动终端收看该节目的全球受众超过了12亿,成为2013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电视节目之一。分析这档节目成功背后的原因,除了讨论的议题本身关注度较高以及主持人的明星效应外,大数据技术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真相战胜一切”是镌刻在印度国徽上的格言。与人们最为熟悉的印度宝莱坞式轻歌曼舞的风格迥然不同,这档新闻访谈节目的宗旨是“关注社会、贴近民众、深层次揭露社会问题”。2013年播出的第一季共十三集,主题分别为:被迫堕胎与残害女婴、儿童性骚扰、巨额嫁妆、医患关系、残障人士、家庭暴力、滥用农药、酗酒、种姓制度、老年人权益、水资源保护、印度梦,等等。节目主持人是宝莱坞电影巨星阿米尔?汗(Aamir Khan),他通过大量实地采访,讲述了不同阶层印度人的真实故事,大胆曝光印度社会的种种弊病,力图以“残酷的真相”唤醒大众,引发公共讨论,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值得一提的是,这档节目运用了大数据手段来策划选题、推动节目进程,甚至影响到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或修改。编导通过社交网站收集、分析了数以百万计的热点议题及其讨论帖子,进行了大数据挖掘。他们不仅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行节目策划,还积极使用这些数据推动政治变革。观众积极参与节目互动,表达对重要议题的观点。在节目播出的进程中,制作方及时向观众提供来自各级政府官员、议员和意见领袖的思想和行动的数据反馈,从而形成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议程的有效互动,促成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国会曾经在其中探讨儿童性骚扰的一期节目播出后,迅速通过了一项儿童保护法案,主持人阿米尔也获邀到国会听证。媒介功能重构:从“看电视”到“用电视”随着电视互动性的增强,观众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原本被动收视的“沙发土豆”们开始更多地动脑、动嘴、动手,有目的地“使用”电视或网络视频、可视化信息图表等,“看电视”逐渐过渡到“用电视”阶段,电视的功能及其“工具理性”得以进一步发掘和拓展。在实现“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当中,新兴的“数据新闻”(datajournalism)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言之,数据新闻就是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等手段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运用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和具有较强工具性的应用软件(如APP)。在电视机构中,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数据新闻的开发上独领风骚。BBC新闻网数据团队由20余位记者、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组成。除了数据项目和视觉效果的制作外,团队还负责设计新闻网站上的所有信息图表,研发互动多媒体功能和移动应用软件(APP),为电视业在数据新闻领域的拓展率先垂范。BBC新闻网推出的“死亡之路:1999-2013年英国每条道路上每例死亡”即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在信息个性化方面,用户可以输入邮政编码查询自己居住地区过去十年里每条道路上发生的车祸致死的数字和个案。在多媒体形态方面,编辑将警方提供的相关事实和数据视觉化、动态化、人性化,同时与“伦敦急救协会”、BBC驻英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合作,即时追踪主要城镇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每场车祸并进行在线直播,还通过Twitter推送相关报道,冠以“#cash24”的标签,同时会在地图上标出车祸发生的具体地点。数据新闻的广泛使用把“看电视”变成了“用电视”。这方面工具性更强的是BBC网站上推出的“财政预算计算器”网页及其APP。用户借助于这一工具可以预见国家财政预算一旦生效后,对个人生活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并且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计算结果。BBC与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建立了合作关系,后者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年度财政预算进行大数据挖掘,BBC负责编创吸引受众的界面,便于他们的使用参与。另一个有趣的“数据新闻工具”是专题《70亿人口的世界:你是第几个出生的人?》,它的发布日期与世界人口达70亿的官方日期一致,用户只要输入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就可以立即计算出自己是全球第几个出生的人,并通过Twitter和Facebook分享自己在全球的出生排名。这一专题使用了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提供的数据,非常受欢迎,成为英国2011年Facebook上人气最旺的分享链接。传播模式重构:由“机械化”到“智能化”大数据时代,内容生产和受众信息发掘技术的进步使媒介的传播模式由“机械化”转向“智能化”,电视业也不例外。“机械化”的传播方式意味着电视台充当了节目与内容的“传送带”和受众的“供应商”,而“智能化”的传播方式则把电视台转变成为受众的“服务商”。随着电视节目的传播走向“多屏幕化”和“多平台化”,智能电视机、平板电脑和手机等会更为精准化地记录观众的收视行为和偏好,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与分析,从而使电视台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屏幕或平台上传播最合适的媒体内容,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美国一些付费电视运营商已经开始利用与客户和服务相关的数据迅速作出决策,以全方位提升用户的收视体验,包括画面、声音、内容的质量等。IBM、惠普等大型IT企业拥有大数据中心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分析产品系列,他们与Mariner公司、IneoQuest公司、Agama Technologies公司等传统的付费电视运营商已经在频繁接触,为合作做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由“小众化”的付费电视转向了更为广泛的业界领域。2013年媒体业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在纽交所上市后即选择与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姆卡斯特”(Comcast)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预示着大数据技术也会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深层次“竞合”的结合点。就目前而言,两者最直接的合作体现在收视测量上,可以预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看到电视业与社交媒体在内容生产、用户参与等层面上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传播目标市场的战略选择与具体部署上,数据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13年,美联社发布了两份在线视频新闻消费报告,一份是针对欧洲市场的,一份是针对亚洲市场的。美联社通过在线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了解受众对视频新闻内容的需求,并确定视频资源集中的关键区域,以保证这些地区视频业务的增长。例如,美联社对亚洲市场的调查显示,在线访问新闻的中国消费者中,有10%每天访问新闻视频剪辑,70%至少每周一次观看在线新闻视频;年龄在25至44岁的消费者最倾向于经常观看视频,其中超过60%的人至少每周观看2-3次;平板电脑用户更倾向于访问在线新闻视频,使用平板电脑访问在线新闻的观众中有75%会每周观看至少2-3次视频新闻,而智能手机用户和台式电脑用户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0%和57%。这些数据有助于美联社制定目标视频市场的营销推广策略,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传播。大数据技术在电视业的运用才刚刚起步,除了前文中提到一些数据新闻的成功案例和在国内已经获得广泛关注的网络定制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之外,相关的实践和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但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传统电视机构积极探索产业升级和业态转型的大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无疑是一把开启电视业未来的“金钥匙”。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如何据颠覆传统电视行业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大数据如何据颠覆传统电视行业

4. 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前景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于2009年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彩电企业传播影视剧不仅应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等,并且要取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而且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必须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 广电总局称,一些企业为谋取不当经济利益,未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和著作权人授权,擅自将互联网上的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随意传送到电视机终端供用户收看,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秩序,要求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发现有擅自从事相关业务的机构,依法予以处理。由于要求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才能传播互联网视听节目,光这个门槛,就把国内大多数的家电企业排除在外。本来就痼疾缠身,又遭到管理部门的政策遏制———家电行业还很少有哪个产品像互联网电视一样,不到一年间就波折不断,未曾“出师大捷”即陷入生死未卜的境地。 2013年第一季度,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ix新增用户二百万。Netfix的首席执行官Reed Hastings认为,家庭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互联网电视将会取代传统有线电视。苹果、微软、小米、亚马逊等纷纷进军互联网电视市场,乐视、爱奇艺等多家网络企业已开始布局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市场。传统有线电视内容贫乏又无法互动点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屏、PC屏、手机屏多平台互相连接,增强了互联网上网功能,节目内容比传统彩丰富,互联网电视正在让客厅迎来新一轮的用户回归,进入2013年,互联网电视将真正成为主流。

5. 网络电视的发展

2010年,是网络电视全面发力、迅速成长的一年。然而,网络电视牌照的限制发放,多省市IPTV业务叫停,厂商自建内容平台受限,网络电视在政策的频频出拳下命运堪忧。作为三网融合时代下的重要多媒体终端,正确认识网络电视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性意义,是当前认识三网融合的一大切入点。本文拟从三网融合的时代特征出发,通过找寻三网融合与网络电视的共同命运连接点,去探索网络电视发展的必然路径,这不仅有助于三网融合向大趋势迈进,更是助力于网络电视的未来发展之路。

网络电视的发展

6. 电视行业未来一定会走向灭亡吗?

电视行业不会完全走向灭亡,因为电视包括生活中很多东西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都好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了,出现了一些可以替代性的产品。但这些东西有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这不会在短期之内被取代的。
自己觉得现在的电视和春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有着类似的方面的,电视机买了之后放在家里客厅也不见得会看多少,也现在年轻人更喜欢通过手机通过平板电脑来接收信息。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刷视频,通过这些电子设备显然都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买了电视放在客厅之后,更多的充当一个背景板的功能,来了客人之后或者是自己一个人在家把电视打开听听声音,起码能显得自己不是那么的孤寂。
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吐槽说是春节不让别人放烟花爆竹,也不让举行大型的聚集活动,丧失了很多春节本身的意义,但是春节仍然是值得期待的。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停摆的时间,大家可以心安理得的在这10天半个月的时间之内好好的待在家里歇一歇,这个和电视很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视机的存在就是充当一个背景板的作用。打开了电视机大家可以心安理得的躺在沙发上,美其名曰我在看电视,但实际上可能是在玩手机。
但实际的尺寸越来越大,越来越倾向于智能设备的第2块屏幕,通过手机通过平板可以直接把内容投放到电视上面,通过手机这些智能设备也可以越来越多的关联电视机,毕竟电视机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它屏幕够大够清晰,无论是打游戏还是什么,其他的娱乐方式显然都能给人更好的使用体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的点。

7. 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电视技术的发展主耍经历了由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过程。    
电视技术起始于本世纪的20年代。彩色电视发展主要经历了由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过程。    
1926年,英国工程师约翰•贝德利用机械扫描的方法,作了实验性的电视播出。11年后,英国BBC公司研,制成功用电子扫描的黑白电视系统,并正式播出了黑白电视节目。1950年前后,美国在发展黑白电视的基础上对彩色电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1953年秋确定了同黑白电视相兼容的NTSC彩色电视制式,从而完成了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1954年4月1日,美国首次在世界上正式播放视的过渡。1954年4月1日,美国首次在世界上正式播放了彩色电视节目。    
1956年,法国亨利•迪•法莱西博士提出了另一种由NTSC制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彩色电视制式SECAM制。    
1960年,西德德律风根公司的赫尔,伯鲁赫工程师提出了PAL制,它基本上保留了NTSC制的优点,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1966年,西德和英国确定PAL制为国家标准。

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8. 互联网电视的角逐赛,传统电视厂商跑赢了吗?

不久前,海信发布了《2016互联网电视白皮书》,公布其互联网电视激活用户量已突破2343万,其中大陆地区用户量逼近2000万。无独有偶,创维旗下互联网先锋酷开也在1月18日正式对外宣布大陆地区用户互联网激活终端超过2000万。互联网电视似乎进入了秀肌肉的赛段。

自互联网电视的概念诞生开始,市场上就出现了两类玩家,一类是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另一类是酷开、海信等有传统家电背景的品牌。从近两年的价格战、内容战、营销战来看,在对互联网电视的“主权”之争上,两类电视厂商可谓不遗余力。如今海信、酷开等高调公布激活量,又传递出来哪些信号?
互联网电视的角逐赛,传统电视厂商跑赢了吗?
2016年可以说是互联网电视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大批的“门外汉”进入电视市场,试图像智能手机一样,依靠互联网颠覆行业的既有竞争规则。在此之后,电视行业的硬件红利成为过去式,尤其是在硬件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内容成为盈利的重要来源。而在这场角逐赛中,一直作为狙击者的传统电视厂商胜败几何?
在谈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对市场上的主要厂商进行一个实力对比。公开的数字显示,酷开、海信等双双成为2000万阵营的玩家,乐视电视截止到2016年10月底的累计销量为900万台,小米、微鲸、暴风等一众玩家并未公布具体的销量数字,乐观估计在100万上下。诚然,酷开、海信等仍然有着短期内难以被超越的优势。
或许乐视、小米等在进入电视行业之初无不抱着“颠覆”的心态,毕竟手机行业已经出现了成功的范例。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相比手机而言电视有着更长的产品周期,市场激活量比短期内的销量更有实际价值。与此同时,创维、海信等也开始向互联网电视转型,比如酷开品牌的诞生以及酷开系统在创维终端的全面升级。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和价格战并没有颠覆电视行业的既有格局,那么是否意味着传统电视厂商跑赢了呢?
这还要从互联网电视的盈利模式说起。毋庸置疑的是,乐视、小米等发起的价格战直接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的下滑,以至于创维不得不建立新的互联网品牌进行阻击。特别是在2016年,随着三星、夏普等上游液晶面板供应商的施压,硬件成本上涨已是大势所趋。乐视在2016年已经有过一轮价格上调,此前承诺不涨价的小米最终还是拗不过市场供需,几乎所有在售产品都有了100到300元的价格上涨。由此来看,硬件红利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为内容买单成为新的共识。
所谓的内容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广告和内容付费。纯粹的电视广告很难反哺成本,内容付费成为各家竞争的焦点。从实际动作来看,乐视一直在推“硬件免费”的概念,2016年所取得的销量成绩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买会员送硬件”的模式,只不过在这种销售模式下,用户大多获得了长达3年的会员时间。从2012年到2015年,乐视电视的利润率已经从16%下降到0.7%左右,内容付费名存实亡。对比来看,2016年海信互联网电视付费VIP会员同比增长8倍,酷开更是取得了12590万元的运营收入,后者似乎才是最大的赢家。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互联网电视之争中,传统电视厂商并未沦为被颠覆者,相反,酷开海信等业已成为互联网电视的忠实拥趸。传统电视行业确实受到了互联网的洗礼,而巨头们的自我变革依旧为自己赢得了互联网电视的门票。
下半场竞争刚刚开始,从竞争走向竞合
对电视行业来说,2017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互联网电视的竞争也刚刚进入下半场。原因在于,当成本增高、供应链严峻的情况下,所谓的新技术、新概念、新模式等早已成为单纯的营销口号,电视行业的竞争正在重回“初心”。
一方面,经过2016年的残酷竞争,活下来的电视品牌大多补齐了内容上的短板。
乐视的强势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内容优势,而传统电视品牌在搞清楚乐视的玩法之后,纷纷联合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以开放合作的形式补齐了内容上的不足。举个例子来说,酷开提出了“大内容”战略,通过和智课、环球购物、爱奇艺、腾讯视频、携程网、健康医帮一等行业顶级内容供应商合作,完成了影视、教育、商城、体育、健康、旅游等内容的积累,并根据不同的用户人群,提供不一样的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从而打造完善的互联网客厅入口。
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合作打破了不同网站内容的版权限制,乐视等封闭的内容体系逐渐丧失了优势。不管是创维还是海信,在产品打造、营销能力等方面并不输于互联网品牌,开放的内容合作形式无疑为这类品牌带来了扬长避短的优势。
另一方面,电视行业的竞争更加多维,棘轮效应的影响或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小米、乐视等品牌的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互联网电视的脆弱性,单纯在内容层面做生态、做联合似乎并不是一个健康的选择。毕竟从产业链上来看,互联网品牌同供应链各方的合作关系松散,导致缺乏持续性和深入性的合作,从而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利益链。一旦上游产业链出现波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能都是灾难性的。这或许是传统电视品牌在互联网电视领域甩开竞争对手的一个契机,比如说创维、海信、TCL由于掌握了供应链的优势,在竞争格局中其实是处于上风的,创维携手京东方、海思联合打造了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OLED电视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当然,巨头之间的竞争同样存在,或可以用棘轮效应来判断新一轮竞争的结果。好比说海信虽然在用户数量上强于酷开,但酷开的优势在于用户集中在华人市场,在内容运营和产品打磨上少了些文化上的壁垒,在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占据制高点,进而帮助用户形成不可逆性的消费习惯。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拥抱变化的时代,诸如海信、创维等电视厂商已经成为互联网电视新的推动者,少了些生态、联盟等噱头,多了几分自我革新的勇气,这才是行业之幸。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