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2024-05-14

1.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是高一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思维导图  可以帮助高一学生更高效的学好政治知识。下面我为高一学生整理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  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
         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  方法  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  措施  。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  出国  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5)外币不等于外汇,外汇能够用于国际间结算,外币不一定能。外汇的主要职能是国际结算。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稳定汇率、偿还债务、平衡国际收支等。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课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2.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或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分为【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正确的金钱观念】四课,以下为大家总结了导图和知识点。
必修一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2、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4、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联系:
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6、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后果(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2)负面影响: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3、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盈利。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亏损。C、相等不亏不赚。它决定了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率↑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劳动时间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单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个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 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第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第一,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第二,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商品价格的高低,这是影响消费的又一最主要因素之一。价格高低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物价的变动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的程度是因商品种类而异的。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3)另外,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2、消费的类型:(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人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也越来越常见。(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①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②特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2)恩格尔系数:①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条件。
参考资料
高中思想政治:http://www.pep.com.cn/sxzz/

3.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

      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开始采用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中有一种就是思维导图下面我精心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

4.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的内容简介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第三版)》内容简介: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按知识模块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可以起到提示知识重点,搭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功效。

5.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的介绍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是201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的介绍

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7.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的目录

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含义、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二、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三、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企业与劳动者企业公司的含义、形式及其组织机构公司经营与发展企业的兼并与破产劳动和就业三、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财政与税收财政的基本含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的几种状态财政的巨大作用正确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我国税收的含义、特征与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总体小康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对比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入世贸组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试题检测必修2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和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及职能的履行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公民求助的途径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审慎用权、民主决策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威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一、走近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国际法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解决的有效途径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试题检测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生的塑造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推动文化交流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三、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实质、原因、基础和意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我们的中华文化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关系二、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及途径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走进文化生活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文化污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我国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试题检测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如何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的关系二元论三、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二、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一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选修1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2 经济学常识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6 公民首先与伦理常识附录 高考题型解法参考答案与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的目录

8. 高中政治必修1~4思维导图汇总

 政治在高中学习中也非常中重要,有思维导图会更容易理解,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高中政治必修1~4思维导图汇总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个人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二)——企业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三)——国家 
     
    政治生活主体——公民和政府 
     
    政治生活主体——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 
     
    政治生活主体——民族和主权国家 
     
    文化生活 从一般到特殊之 ——文化作用 
     
    文化生活 从一般到特殊——文化发展 
     
    哲学知识板块(一)——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哲学知识板块(二)——唯物辩证法 
     
    哲学知识板块(三)——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