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2024-05-14

1. 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我国经济在快速的向前发展,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贸易,通过对国家贸易的实际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可以提升我国贸易实务的整体水平。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进行仔细的研究,针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引言 
    国际上的经济格局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市场的主要形式已经转变成了国际市场贸易,为了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竞争地位,需要不断地对当下市场发展形势进行调整。分析国际市场中的营销策略,借鉴前人的经验来构建我国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可以拉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的向前发展,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2、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形势 
    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通过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国际贸易的资本总投入在不断的上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资金发展都逐渐趋向于全球化,大幅度的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面向全面化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国际贸易量在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国际贸易处于快速的发展中,每一个国家之间的经济都会变得非常灵活,许多国家都将精力着重放在经济贸易竞争当中,大幅度的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网络已经充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新科学技术,广泛的参与到了国际贸易实务当中,促进国际贸易面向全面化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国际贸易实务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因素,国际传统市场和现代市场存在着许多差异,国家在进行行动贸易活动时通常是以国家的方式来开展,在出口和进口的过程当中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为了保障出口和进口过程当中双方的利益,需要对双方的文化进行研究分析,避免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出现一些纠纷。通过透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可以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的整体效率,尽最大的可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通过对国家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可以确保国际贸易实务稳定可持续的开展,确保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减少冲突发生几率,保障双方的共同利益。
     3、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在快速的发展,各国对于对外贸易策略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国际贸易进行了充分的相关研究。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当中,市场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产生地,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必须要了解对外贸易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对外贸易开展策略,对于贸易工作进行整体的分析和工作研究,共同推动国际市场营销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国际市场营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通过开展相应工作的研究和分析,合理有效的去制定相关国际市场对外贸易策略。
     4、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4.1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
    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国际贸易动态实时信息进行有效的掌控,掌握大量有关贸易市场动态的质量和结构需求,进而对贸易实务结构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为了可以掌握国际贸易动态信息,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从线下入手就需要对贸易交流区域设置相应的信息回收站点,主要会设在港口和贸易公司。对信息站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培训相关计算机和业务专业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准确精确的汇集。除此之外,信息站的工作人员还要充分掌握贸易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这样才可以确保国际贸易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可以得到稳定的运转。如果要从线上方式入手,就要开设了解相应的国际性贸易网站,国际性贸易网站会存在大量的贸易信息,通过和相关网络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可以掌握大量的国际贸易需求情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总之要对国际贸易的动态进行实时掌握,对市场当中所存在的信息和条件进行多次调研,不断的构建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策略体系。不断的对体系进行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实务顺利开展,在日后的贸易往来过程当中可以顺应市场的千变万化,通过对自身国际贸易体系的调整,确保国际贸易实务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转。
    4.2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
    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在快速的发展,为了满足当下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对于具体的贸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断的优化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体系,保障市场营销策略可以顺利的实施和开展。STP营销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应用在国际贸易当中的主要核心,通过对市场运转范围进行仔细的分配、准确锁定市场发展的目标以及对市场未来发展进行精准定位,可以有效推动市场营销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实务具体开展过程当中,市场范围划分和市场定位是随着市场发展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对国家市场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仔细的规划,可以保障市场营销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正常开展,进而就可以保障贸易国家对于市场需求的了解,通过把握客户的消费观念,不断的去提升国家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4.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贸易的基石就是市场,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拓展,通过扩展市场来保障我国竞争稳定性。满足国际贸易实务对市场的需求,需要依靠市场拓展来实现,为了合理的对市场进行拓展,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拓展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开展过程当中,对于售后服务体系要进行不断的健全和调整,如果想要争取新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就需要对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以出口贸易为主,所以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明确指出市场营销结束并不是油产品出口后作为代表。通过完善产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来展开营销的初级阶段,通过达到以上的要求才可以确保市场和客户源的稳定,进而在拓展新市场的过程当中占据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在拓展新市场的过程当中,还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质量,产品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范,服务质量一定要进行有效地保障,通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提高,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进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5、结语 
    通过对国家贸易的实际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可以对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仔细的研究,进而提高自身国家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竞争地位,达到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的目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推动我国经济面向全面化快速发展,
    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国际传统市场和现代市场存在着许多差异,通过透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保障双方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廖伟,胡靖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及对策探讨[J].当代国际贸易经济,2008.[l]廖伟,胡靖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及对策探讨[J].当代国际贸易经济,2008.
    [2]李秀芳,吴友善,谢明国.中国家电市场营销渠道变革与家电制造企业的渠道关系选择[J].财贸经济,2006.[2]李秀芳,吴友善,谢明国.中国家电市场营销渠道变革与家电制造企业的渠道关系选择[J].财贸经济,2006.
    [3]陈晓东.浅谈文化环境对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国际市场营销,2007.[3]陈晓东.浅谈文化环境对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国际市场营销,2007.
    [4]安玉树.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企业市场营销,2008.[4]安玉树.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企业市场营销,2008.
    [5]林志波.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市场营销管理,2012.[5]林志波.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市场营销管理,2012.
    [6]刘云辉.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与创新[J].国际贸易实务研究,2003.[6]刘云辉.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与创新[J].国际贸易实务研究,2003.
     拓展: 
     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模式研究论文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发展要素,有了更加与国际贸易相结合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本文将从这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一、贸易成本的内涵和特点 
    (一)贸易成本的内容
    在贸易成本的含义中,其中成本是所有经济活动在经营中最基础的组成要素之一,这种成本要素也是在国际贸易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国际直接投资成本中,是由国外生产投入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国内外的协调配合工作所支出的费用部分所组成,其中最为固定的成本部分是国外生产投入成本部分。
    而当前的贸易成本所指的不仅仅是传统贸易交易过程中的贸易运输所形成的成本,还增添了其他包括贸易过程中的自然和人为的关税支出以及为了使贸易更好地达到互通,需要支出更多在文化和语言交流上的成本支出以及货币兑换所产生的费用,这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下所新增添的贸易成本的内容,都是贸易产生和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协定的贸易成本。
    (二)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
    在贸易成本的特点中一个是直接度量法,这种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的方式。这种测度方式是通过引力模型来建立一个双边流量贸易模型,从而对贸易成本进行推算。而其中的引力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两个贸易合作伙伴之间建立起来,要通过两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小来确定它们的贸易收入的增函数,并形成它们两者之间距离产生的减函数。其中,国民收入的多少直接反映出两个贸易伙伴合作所形成的吸引力的大小,而所形成的距离是对两者之间形成的排斥力的直接呈现,这种引力模型使贸易流量与所合作的贸易伙伴的GDP呈正比关系,而相反的,与经济距离之间产生反比关系。另外一种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是间接度量法,这种测度法的依据是实际贸易的流量度为基础,所反映的是贸易成本对进出口贸易的商品产生的价格变动关系,这种价格变动关系对进出口贸易的数量产生连锁反应的过程。所以这种贸易成本测度法更加周全地对贸易壁垒的因素进行了全面考虑,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出贸易成本的大小。
     二、贸易成本对国际贸易投资所形成的作用 
    (一)贸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
    贸易成本与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经济距离和贸易流量形成重要的影响依据。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关学者研究分析出国际贸易流量与多种因素包括贸易运输成本、经济距离以及贸易壁垒之间形成了负相关性。而在产业内外的贸易发展中,贸易逐步从产品贸易发展到企业贸易,在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贸易模式也有了更加多样丰富的选择,同时贸易所出现的品种类型也更加多种多样。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贸易成本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贸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国际贸易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进行贸易的企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竞争中为了取得贸易主动权而降低贸易成本的方式。
    在正常情况下,产业与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之间的贸易关系都是为了充分降低贸易成本来改变选择,从而对应地降低贸易成本的贸易模式。而其中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贸易交易过程更加复杂,同时成本所涉及的成本项目也广泛繁杂,这就会导致所形成的贸易成本处于偏高的趋势,所以对此在逐步发展中的企业内或者产品内贸易开始转向不断适应和提高贸易竞争的优势,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进行控制,主动对贸易成本加以主观控制,并用这种控制来调整贸易模式的选择。而且通常企业为了避免市场的不完全来降低交易成本而采用企业内部贸易的模式。
    (二)成本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作用机制
    在成本贸易的形成下,进行直接投资的作用中,有关学者研究认为贸易成本是跨国企业是否选择出口还是选择直接投资国外最为关键的依据。而影响企业是否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包括企业在建立时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员工工资分配等的生产投入成本、无形资产所得到的收益,这些资产的形成都离不开企业对产品的研发、产品广告宣传以及促销和生产技能的管理等的投入,同时还包括了出口销售所需要经历的包装、装卸、各种保险和关税壁垒等费用的支出以及支出更多在文化和语言交流上的成本支出以及货币兑换所产生的费用。
    另外,在出口贸易中还有出口销售额的销售成本以及在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协调费用的成本支出,这笔成本包括跨国企业的国外子企业在遇到国外所在的不同地域所出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的不可预测和估量的管理成本。因此,从多种成本贸易的`跨国经营成本而言,所需要考虑的经营贸易所需要的成本因素多而广,而能够决定国际贸易的成本控制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让成本贸易能够在可以掌控的条件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三)贸易成本与贸易结构的作用力
    贸易成本不断降低会直接对国际贸易模式的选择产生关联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是因为贸易成本与贸易产品的结构所形成的,当贸易成本在降低,就会使得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相应的提高,相反,贸易成本的降低就会让国际贸易模式出现产业贸易关系的改变,由外部开始转向产业内部,形成贸易结构的变化。同时,贸易成本与贸易地区之间形成的作用关系,表现在贸易成本降低会引起整个国际间的贸易成本的下降,这就使得地区贸易特征更加突出,形成了当前已建立的贸易联盟例如欧共体。尤其是随着贸易壁垒的不断变化,呈现降低的趋势,让贸易联盟国之间形成了更加突出的区域贸易特征。
     三、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问题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制度的关系
    贸易成本是国际贸易是否进行投资和开展贸易的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而且这种影响也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一个过程,即是国际贸易发展和贸易业务的开展也会影响贸易成本。所以,随着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互相形成一定的贸易投资发展的制度。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迫切需要有较为规范而全面的贸易制度来保障贸易的开展,所以各个国家为了提高各自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了提高对外贸易投资发展的能力,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与时俱进的贸易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来更加规范地促进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但是,这种贸易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为贸易过程提供了一个更加规范和合理的标准和要求,但与此同时也因此形成了投资管理与贸易制度之间的冲突。
    所以国家在采取适当而合理的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同时为了兼顾对外贸易发展的必要,对相关有关贸易成本的内容进行了协调性的调整,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平衡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对外贸易投资发展积极火热的情况下,相关贸易制度也在随之适当放宽,从而更加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中间产品贸易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别是针对通过跨国企业作为媒介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把外部市场交易转变成企业的内部交易,从而很好地规避和尽可能地降低外部市场所产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还可以有效对贸易成本进行适当的控制,从而避免因为中间产品市场所造成的不完整性。由于在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等会使得中间产品有较高的成本交易特点,而且所交易的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特点。
    对此,跨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这个特点把外部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交易过程,更好地解决中间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取得在对外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促进国家贸易的发展和壮大,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所处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更好地创新改革发展对外贸易经济的方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经济贸易的往来和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本贸易与国际贸易模式之间是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开展的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前提下,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合作,不断通过企业国家化的改革和创新来迎合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并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通过与国际贸易模式接轨并促进贸易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
  ;

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2. 论述题: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答案: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3.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受哪些因素影响

  趋势一:全球经济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的新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2016年的全球增长率预期分别下调为3.5%和3.7%,全球将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的“新常态”。

  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

  趋势二:全球廉价资本时代可能将趋于结束

  目前全球利率仍处于低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依然疲软,高负债居民信贷需求低迷,央行普遍执行刺激性货币政策。然而,廉价资本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

  以往经济全球化中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福利、过度出口的失衡关系正在被打破:一方面,外部需求疲软,贸易汇率风险、激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降低了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水平,全球贸易收支开始趋于平衡;另一方面,投资回报率、储蓄-投资组合、风险偏好水平等趋势性改变,也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向,特别是随着美联储将进入加息进程,这种局面将推动全球长期实际利率上升。

  趋势三: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压力较大,“去杠杆化、去债务化、去福利化”进程还将持续数年

  全球债务水平处于持续上升之中。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7年中旬、金融危机前全球债务总规模仅为70万亿美元;但截至2013年底,这一规模就已攀升至100万亿美元,涨幅逾42%,全球债务负担占国民收入比例升至212%,其中政府及相关平台已成最大债券发行者。截至2013年6月,公共债务有价债券所占份额增至43万亿美元,相较2007年同期增长80%。除发达经济体之外,新兴市场在金融危机后通过各种刺激政策推动经济,信贷大幅投放带动了投资增速,相伴随的是私人部门债务大幅增加。

  各国“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必然需要经历财政紧缩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到可持续水平,公司和家庭部门必须提高储蓄,修补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仍将持续数年,并对经济增长动力形成负面影响,抑制总需求增加。

  趋势四:美国从宽松周期转向紧缩周期,恐引发全球金融格局大分化和主权货币洗牌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后,美元、美债再次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和“安全资产”,特别是如果参考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美元周期的关系,美元强势周期可能会持续4~5年左右,美元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是全球追逐的安全资产,增强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溢出风险。

  当前新兴经济体企业外债高达2.6万亿美元,其中3/4以美元计价。目前,美联储结束量宽和美元升值已使新兴经济体企业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开始走高,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风险上升,并可能传导至本国经济金融体系。

  此外,美元升值也将导致其他非美系货币、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一轮贬值潮,未来几年全球主权货币将面临新一轮洗牌过程。

  趋势五: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全球价格总水平趋于下降,面临通货紧缩压力

  根据IMF评估数据,在1990~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低通胀率的发达经济体,1990~2013年之间年均通胀率为2.3%,2014年仅为1.7%。2014年12月,美国CPI环比下跌0.4%,创2008年底以来最大跌幅。欧元区2014年12月CPI五年来首次转负,技术性通缩来临。

  全球已有多家国际机构就此发布警告。IMF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此视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大威胁,凸显出一些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一是大宗商品繁荣周期趋于结束引发价格危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国际油价下跌势头2015年将延续;二是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供需出现缺口。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增量需求从美欧主导开始转变。中国成为全球需求主要支撑者,而随着近几年中国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增量需求放缓,产出缺口开始加大,全球有限的市场资源成为各国竞争焦点直接导致全球价格总水平下降;三是强势美元回归引发全球“输入型通缩”压力,另一方面加剧新兴经济体外债压力。四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劳动人口周期变化拐点。从长期因素看,2008~2014年叠加了美系国家和中国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人口周期拐点。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增长趋于停滞,这是导致供给失衡,并进一步引发价格总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国际贸易“规则之争”已超越“市场之争”,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角力点

  全球贸易投资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演进趋势将是以区域贸易规则创建为基础,辅以规范某一领域的诸边贸易规则的发展,通过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规则的融合后逐渐形成新的多边贸易规则,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会更加激烈和隐蔽,从自由贸易转向规则贸易。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是区域自贸协定竞争趋于激烈。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主导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诸(多)边服务业协议(TISA)等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推行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

  二是贸易与投资日趋融合发展。新规则体系强调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规则的整合。在投资领域,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在服务贸易领域,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建立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三是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当前,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为主。如美国希望未来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及电信自由化,包括电子商务,促进软件、影音光盘等数字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趋势七:全球跨境投资总体趋缓,中国“走出去”步伐加快,将成全球主要资本输出国

  全球FDI流量有望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进一步上升至1.6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但鉴于主要经济体增长的不均衡性、脆弱性、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及其他一些大国货币政策分化,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影响全球FDI流向。

  总体而言,全球FDI短期内不会出现强劲增长,但中国可能是一个特例。未来几年中国正面临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通过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带动资源配置全球化拓展。据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未来十年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未来25年内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比重达70%。

  趋势八:再工业化与新技术革命步入孕育期,将导致全球产业格局重组和重构

  未来十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正在启动“再工业化”周期,“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和“归核化”(即向设计、研发、标准等价值链高端抬升)。一方面,宽带、智能网络将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快速兴起。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将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兴起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一场变革。受此影响,“工业4.0”和产业物联网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颠覆性重构。

  此外,全球制造业出现“制造业服务化”新趋向: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国际制造业跨国巨头都在推进制造服务化转型,这意味着制造业服务化时代正在到来。

  趋势九:全球资源能源面临新供给冲击,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需求将趋下降

  全球资源能源领域的长期传统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并出现三大新趋势:需求增长的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

  一、结构因素持续影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变化。《2035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从2012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长41%,年均增长1.5%。增速将从2005~2015年的2.2%降至2015~2025年的1.7%,再之后十年降至仅有1.1%。

  二、全球资源能源格局面临“新供给冲击”。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趋向低碳化,以新能源、环保、高附加值制造业、生产服务性制造业以及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以及化石能源需求会趋于减少。

  三、资源能源消费重心“由西向东”转移。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全球资源能源消费重心也随之转移。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对全球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趋势十:未来全球仍须高度警惕财富分配失衡加剧风险

  未来十年全球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仍需高度警惕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财富分配失衡、新技术以及货币超发贬值致财富隐形再分配等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恶化的风险。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受哪些因素影响

4.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问题研究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资料可以在万方、维普、CNKI找到。
  
  数据资料可以在百度文库、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5.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从其他地区的情况看,虽然半导体产业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幅度不大,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所谓的“旧经济”产品。德国电子工业就预计说,2003年德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增幅可望达到9%,明年形势可能更好,其中半导体行业所占份额最大。但带动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汽车工业。 

从2003年第一季度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看,传统贸易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仍维持了高增长的势头,其中,汽车同比增长17.1%,钢铁增长27.4%,化学品增长21.7%,都远远高于IT相关产品9.8%的增长率。 

7.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渐成潮流 

所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一国同另一国 ( 地区 ) 或多国集团就取消或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限制而洽签的协定。近年来,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举步不前的同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硕果累累,渐成潮流。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累计共签署了25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约九成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一些贸易大国的重要选择,它们纷纷加大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甚至在东亚和拉美等地区显现出竞争局面。2003年上半年,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从目前的情况看, 

美国正在与韩国、斯里兰卡、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打算以同新加坡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为范本,加速与东盟其他成员国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或即将启动的谈判对象还有摩洛哥、中美洲5国以及南部非洲关税联盟的5个成员国。2003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本已开始与韩国及泰国、菲律宾等国正式协商自由贸易协定,准备与墨西哥、智利洽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同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向。 

从以上的分析看,2003年上半年的国际贸易复苏步伐没有预想的快。目前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大多对2003年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继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但对下半年的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如果2003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能如人所愿的话,预计,2003年的国际贸易增长率可能超过3%。 

二 2004年国际贸易形势展望 

预计2004年的国际贸易形势要好于2003年,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界经济的前景可望得到改善并恢复景气。 

这是因为战争的速战速决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降, 有助于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重新恢复;全球固定资本投资已经开始回升;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 , 各国继续采取了刺激性货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尚好, 主要国家将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亚洲新兴经济体已经从SARS疫情所导致的增长放缓中回升等。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18日表示,伊拉克战争速战速决,股市更加看好,再加之企业信心提升及欧美利率较低,都导致世界经济前景会更加美好。并预估2004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扩张至4.1%。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国际贸易增长提供了保障。 

第二,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南南贸易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贸易也逐年增加,并且这种趋势有望持续下去,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旧经济”产品的贸易将与“新经济”产品贸易同步增长,成为贸易增长的“双引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消费信心的恢复以及消费能力的增加,人们对汽车和钢铁等传统贸易品的热情会“不减当年”。同时,对电脑等新贸易品的热情也会逐渐升温。债信评等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9月22日表示,经过三年的不景气,全球电信设备生产商最恶劣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过去。 

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9月17日表示,8月份北美制造商接获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较上月温和增长。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生产商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9月9日表示,由于对其半导体产品的市场需求转强,该公司第三季营收将位于先前预估区间的高端。北美一直是全球新经济的排头兵,其新经济的复苏必将带动全球贸易的增加。 

第四,国际旅游服务业有望进一步回升。如果SARS能够被有效控制的话,如果中东形势能够相对稳定的话,那么,2003年受战争和疾病影响的旅游服务业将获得加快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6. 论文题: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前。贸易与环境是两个不同的领域。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人类环 境会议在瑞典斯德歌尔摩举行。会议“考虑了需要 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励和指导 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由此,被认 为是该次会议把环境问题提上了意识高度.开始 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后,于1992年6月3日至1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 议,会议重申1972年在斯德歌尔摩通过的《联合 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通过了《关于环境与 发展的里约宣言》。该会议标志着国际社会环境保 护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且,随着 《里约宣言》的通过,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 题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不可回避。因为,有些国 家试图利用贸易措施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环境政 策,或者以保护环境为由,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 的经济贸易利益。当然,导致环境问题进入贸易体 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或 者从一方面来讲,贸易与环境问题得到国际社会 的普遍重视主要归功于世界范围内环保运动的发 展。另一方面则是不计环境成本地发展经济与生 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间早已潜在的紧张矛盾凸显 的结果。由此看来,贸易与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问题。有的人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有的则坚持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自WTO成立以来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进行多边谈判的主要议题。
  从贸易与环境问题被讨论的一开始,就伴随着自由贸易主义者与环保主义者的争论。自由贸易主义者认为,自由贸易对环境是有利的,自由贸易有助于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保证生产活动能够按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同时,贸易自由不仅有利于克服一个国家面临的资源对经济增长潜力的限制,而且还有利于增加环保的洁净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此外,贸易自由化还能消除那些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如补贴和税收等被认为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环保主义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导致环境恶化,甚至认为贸易自由化是环境破坏的最大因素。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的增长,贸易增长扩大了全球经济规模,使生产和消费活动增加,全球资源使用量和废弃物随之增多;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使有害物质跨境转移,助长濒危物种的贸易,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为此,政府应更多地干预贸易,以贸易限制措施来保护环境。也有人认为,贸易与环境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冲突。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扩大了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但贸易的发展也使生产和消费活动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贸易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并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3种效应,即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的此消彼长,最终的结果如何很难精确预测。
  事实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取决于诸如国内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状况和贸易与环境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等许多其他因素。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在其1996年的报告中认为,对贸易自由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应考虑各国国情、社会经济状况和相关部门的特殊性。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从近十几年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来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核心是,贸易政策是否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
  

7. 我想写一篇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定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政策》

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学、对外贸易学、国际经济关系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得出了一些结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除导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六章: 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的、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为理论基础部分,首先探讨了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4062接着对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界定,然后探讨了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性及其诸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对外贸易结构演变的条件与因素和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等。 第二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现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出口商品结构迅速改善的因素、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几个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世界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进入到一个大调整阶段,今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持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有规模的同时,将商品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张的着眼点置于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上;(3)要实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必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为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主要构成及其变化和原因,加工贸易的发展与现状、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内 在优势等。从中得出如下三点结论:(1)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单一 落后,贸易“动态效益”甚微;(2)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出现的一些 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加工贸易方式本身的产物;(3)加工贸易是世界产 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产业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0加工贸易在 中国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5)世界新一轮的产业 结构调整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第四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即国别(地区)结构的演变、现状及其特点 和趋势,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卜、中国 内地同港澳台地区osw中国同独联体、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贸易关系的 发展现状与特点、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 不平衡的原因和作用等y分析和研究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门)中 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与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密切相关,二者相 互作用和影响;(2)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商品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扩 张的程度有限;(3)中国高度依存发达国家市场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 改变:(的 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不平衡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 用,但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gk 第五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研究,卞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即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特点、趋势和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厂域结构不平衡的原冈与作用。从中 得出如下儿点结论:(1)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是其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结果,反过来将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对外厂放和经济发展的 差距;(2)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短时期内亦难以 改变;(3)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 用,但对其消极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 第六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在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 际......余下全文>>

我想写一篇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定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政策》

8.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受哪些因素影响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受哪些因素影响  趋势一:全球经济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的新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2016年的全球增长率预期分别下调为3.5%和3.7%,全球将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的“新常态”。  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  趋势二:全球廉价资本时代可能将趋于结束  目前全球利率仍处于低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依然疲软,高负债居民信贷需求低迷,央行普遍执行 *** 性货币政策。然而,廉价资本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  以往经济全球化中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福利、过度出口的失衡关系正在被打破:一方面,外部需求疲软,贸易汇率风险、激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降低了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水平,全球贸易收支开始趋于平衡;另一方面,投资回报率、储蓄-投资组合、风险偏好水平等趋势性改变,也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向,特别是随着美联储将进入加息进程,这种局面将推动全球长期实际利率上升。  趋势三: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压力较大,“去杠杆化、去债务化、去福利化”进程还将持续数年  全球债务水平处于持续上升之中。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7年中旬、金融危机前全球债务总规模仅为70万亿美元;但截至2013年底,这一规模就已攀升至100万亿美元,涨幅逾42%,全球债务负担占国民收入比例升至212%,其中 *** 及相关平台已成最大债券发行者。截至2013年6月,公共债务有价债券所占份额增至43万亿美元,相较2007年同期增长80%。除发达经济体之外,新兴市场在金融危机后通过各种 *** 政策推动经济,信贷大幅投放带动了投资增速,相伴随的是私人部门债务大幅增加。  各国“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必然需要经历财政紧缩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到可持续水平,公司和家庭部门必须提高储蓄,修补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仍将持续数年,并对经济增长动力形成负面影响,抑制总需求增加。  趋势四:美国从宽松周期转向紧缩周期,恐引发全球金融格局大分化和主权货币洗牌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后,美元、美债再次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和“安全资产”,特别是如果参考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美元周期的关系,美元强势周期可能会持续4~5年左右,美元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是全球追逐的安全资产,增强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溢出风险。  当前新兴经济体企业外债高达2.6万亿美元,其中3/4以美元计价。目前,美联储结束量宽和美元升值已使新兴经济体企业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开始走高,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风险上升,并可能传导至本国经济金融体系。  此外,美元升值也将导致其他非美系货币、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一轮贬值潮,未来几年全球主权货币将面临新一轮洗牌过程。  趋势五: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全球价格总水平趋于下降,面临通货紧缩压力  根据IMF评估数据,在1990~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低通胀率的发达经济体,1990~2013年之间年均通胀率为2.3%,2014年仅为1.7%。2014年12月,美国CPI环比下跌0.4%,创2008年底以来最大跌幅。欧元区2014年12月CPI五年来首次转负,技术性通缩来临。  全球已有多家国际机构就此发布警告。IMF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此视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大威胁,凸显出一些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一是大宗商品繁荣周期趋于结束引发价格危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国际油价下跌势头2015年将延续;二是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供需出现缺口。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增量需求从美欧主导开始转变。中国成为全球需求主要支撑者,而随着近几年中国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增量需求放缓,产出缺口开始加大,全球有限的市场资源成为各国竞争焦点直接导致全球价格总水平下降;三是强势美元回归引发全球“输入型通缩”压力,另一方面加剧新兴经济体外债压力。四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劳动人口周期变化拐点。从长期因素看,2008~2014年叠加了美系国家和中国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人口周期拐点。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增长趋于停滞,这是导致供给失衡,并进一步引发价格总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国际贸易“规则之争”已超越“市场之争”,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角力点  全球贸易投资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演进趋势将是以区域贸易规则创建为基础,辅以规范某一领域的诸边贸易规则的发展,通过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规则的融合后逐渐形成新的多边贸易规则,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会更加激烈和隐蔽,从自由贸易转向规则贸易。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是区域自贸协定竞争趋于激烈。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主导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诸(多)边服务业协议(TISA)等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推行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  二是贸易与投资日趋融合发展。新规则体系强调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规则的整合。在投资领域,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在服务贸易领域,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建立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三是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当前,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为主。如美国希望未来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及电信自由化,包括电子商务,促进软件、影音光盘等数字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趋势七:全球跨境投资总体趋缓,中国“走出去”步伐加快,将成全球主要资本输出国  全球FDI流量有望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进一步上升至1.6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但鉴于主要经济体增长的不均衡性、脆弱性、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及其他一些大国货币政策分化,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影响全球FDI流向。  总体而言,全球FDI短期内不会出现强劲增长,但中国可能是一个特例。未来几年中国正面临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通过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带动资源配置全球化拓展。据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未来十年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未来25年内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比重达70%。  趋势八:再工业化与新技术革命步入孕育期,将导致全球产业格局重组和重构  未来十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正在启动“再工业化”周期,“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和“归核化”(即向设计、研发、标准等价值链高端抬升)。一方面,宽带、智能网络将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快速兴起。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将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兴起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一场变革。受此影响,“工业4.0”和产业物联网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颠覆性重构。  此外,全球制造业出现“制造业服务化”新趋向: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国际制造业跨国巨头都在推进制造服务化转型,这意味着制造业服务化时代正在到来。  趋势九:全球资源能源面临新供给冲击,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需求将趋下降  全球资源能源领域的长期传统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并出现三大新趋势:需求增长的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  一、结构因素持续影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变化。《2035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从2012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长41%,年均增长1.5%。增速将从2005~2015年的2.2%降至2015~2025年的1.7%,再之后十年降至仅有1.1%。  二、全球资源能源格局面临“新供给冲击”。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趋向低碳化,以新能源、环保、高附加值制造业、生产服务性制造业以及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以及化石能源需求会趋于减少。  三、资源能源消费重心“由西向东”转移。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全球资源能源消费重心也随之转移。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对全球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趋势十:未来全球仍须高度警惕财富分配失衡加剧风险  未来十年全球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仍需高度警惕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财富分配失衡、新技术以及货币超发贬值致财富隐形再分配等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恶化的风险。
  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这个专业发展趋势怎样  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感觉不是很好,尤其是在中国对外依存度很大,由于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是越来越难做,订单一直在减少,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倒闭,而且人民币一直升值,我们的出口已经不占什么优势了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真大!  现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是规则的日益统一\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规则化\各种争端频繁发生,促进了争端解决方式的不断发展\经济主权的发展\领域不断扩大\对国际环境法等等起到了促进.........  这是随便想想到的,我觉得问题问得太大了,而且问题本身就有点问题.你问的是一个学科,一个法律部门还是什么?
  宗教信仰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狂热的宗教信仰对国家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例如,中世纪初,西方国家兴起一场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侵占了亚洲大片的土地,使得本土的国家经济骤然衰落。并且使得整个欧洲和东亚堕入黑暗的中世纪宗教时代(长达一千多年)。期间,宗教活动频繁,排斥异教的镇压活动此起彼伏,教堂林立,教徒遍野,不事农工,游手好闲。其生产力大大倒退,社会和人民都陷入极度的贫困之中。 又如,中国的唐朝鼎盛时期,庙宇尼庵遍及郡县,从僧尼者数十万,上百个县的税负划为供奉佛事的享物。到了中期以后,佛教的群体成了国家难以支撑的负担,于是,便有了毁佛寺、遣散大批僧尼的“三武灭佛”事件。总算没把国库的财富耗尽,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唐王朝。 当然,适度的宗教信仰还是国家大力提倡的。
  海上运输的发展趋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个人认为这论文应包含以下几点  1、海上运输的形成与发展,  2、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  3、两者之间的关联及相互影响(你主要论述的方向,包括:两者是怎么样相辅相承的,如何推动的,利和弊等等)  4、你对为来两者之间关联的想法及意见。
  急~~!分析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操作手段!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 *** 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 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内。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 *** 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论点和结论)  就中国目前的发展来说 通货膨胀不可阻挡 就现在而言 自然灾害 以及分类分子 即便是加入了WTO 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什么很大的好处 只是加剧了中国的企业毁灭性的加快 要不是 调控一下 中国的企业 前途渺茫啊 毕竟 中国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 程度 简单的说 现在推行的 塑料袋收费 真的控制了白色垃圾吗?? 国际经济的发展 自由他的缘由 但是中国 很虚 好了过多的就不说了 政治上的东西 还是少涉足的好
  试分析国际贸易的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个只要对比一下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就知道了  在现在这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里,如果国际贸易做的不好,显然,此国家的经济就会远远落后于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