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季报披露规定是什么

2024-05-15

1. 上市公司季报披露规定是什么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一、如何看懂上市公司季报
管理层为强制和规范季报的信息披露内容,从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以及前十名流通股股东持股数、管理层讨论和分析、本报告期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等方面都做了很具体的披露要求。管理层为强制和规范季报的信息披露内容,从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以及前十名流通股股东持股数、管理层讨论和分析、本报告期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等方面都做了很具体的披露要求。
上市公司季报文字描述的往往是总结、成果、业绩、过去管理思路等较多。而对公司前景展望、业绩预测、未来管理思路、具体做法等描述较少。投资者对于浓墨重彩的信息不妨看淡些,对“一笔带过”的信息不妨看浓些,并多打几个问号。与上市公司自身以往的业绩做比较,与同行业、同类型的公司做比较,进一步了解上市公司披露的初衷和原由。按照一般规律,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和市场形象的维护,上市公司浓墨重彩较多的是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正面市场的信息,而对有损公司形象的信息则着墨不足,特别是暗含“风险”的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这种信息披露方式,对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全面信息是十分不利的。投资者在阅读季报时,如果不加以辨析,吸收的可能都是积极信号,而忽略的可能都是风险信号,从而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导致不应有的投资损失。

上市公司季报披露规定是什么

2. 上市公司一季报什么时候披露?对股价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季报披露或多或少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A股正处于一季报披露时机,投资者可以根据季报的披露结果来选择个股,寻找买卖机会,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一下一季报的披露时间以及对股价的影响。
      一季报      季报是指每三个月结束后的经营情况报表,分别分为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和年报,其中一季报是指上市公司在1月到3月的经营情况报表。      一季报披露时间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时间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季报的披露时间为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因此一季报的披露时间一般在4月内完成      。      不同板块的一季报预告时间如下      :      3月31日中小板一季报预告(有条件强制)。      4月10日创业板一季报预告(强制)。      4月15日深证主板一季报预告(有条件强制)。      4月30日中小板中报预告(有条件强制),所有板块年报和一季报(强制)。      一季报对股价的影响      :      一季报中显示业绩与同期相比较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量买入,推动股价上涨,甚至出现涨停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扭亏为盈的个股,如果一季报业绩低于预期,与同期相比较出现较大的下跌情况,则会使市场上的投资者不看好它,抛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主力还会利用一季报利好的消息,进行出货操作,导致股价下跌,这时投资者需要结合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股市风险,入市需谨慎

3. 上市公司预报季度报亏损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亏损终究不是好事,一般是利空股价的。
但是,毕竟影响股价的因素比较多,股价不见得就跌下去。
亏损的大小以及原因还是要分析一下。
有的公司是季节性因素,就要看同比,比如西北的水泥公司的第一季度,亏损是常态,亏损收窄是利好。
有的公司是一次性的财务处理,比如将旧的生产资料报废;股权激励费用较大等等,公司经营的基本面并没有恶化。
有的公司是扩张过快,利息支出过大,造成短时亏损,就要看新项目未来回报情况。
有的公司同比由正转负,没有上述所列的特殊情况造成亏损的,就要警惕是公司经营出现了实质性的困难,中期转好难度增大,股票的价格可能有滑落的风险,或者在强势的市场背景下,走势落后。

上市公司预报季度报亏损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4. 年报披露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吗


5. 什么是股票的拟披露中报

股票的拟披露中报就是草拟披露中期业绩报告。包括重组情况、分红和财务状况等信息,一般都事先写个《拟披露中报》标题和中报披露的时间在上面。预先提前通知大家到那个时间要看披露的信息情况。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对股市的影响大。企业中报对股价的影响:半年报对股价的影响半年报对于股价的影响原理比较简单,国家管理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开性和及时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半年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向社会公开发布,这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较为关键的一步。而上市公司公布半年报主要是关于今年1-6月份公司的财务情况,如果公司业绩出现明显的大增代表公司这半年运营的不错,公司利润增加自然是每股收益增加,每股收益增加那传导到股价的情况就是股票上涨,如果公司业绩下降,那导致的必然是股票的下跌。所以大白话的理解方式就是,半年报公布公司业绩情况肯定对股价产生影响,由于公司尚未公布具体业绩情况,股票的上涨和下跌都是市场通过公司之前的业绩情况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第一,半年报公布预期前,市场资金一般喜欢研究和挖掘一些业绩较为稳定的市值较大的白马股、周期股、蓝筹股,这类公司市场占有率较高,业绩增长稳健,市场资金会提前布局该类个股,花费资金布局买入必然导致该类个股的上涨。第二,半年中也出现很多业绩亏损的公司,但是这部分公司市值相对较小,对指数的影响较小,而且大盘股的上涨带动指数的上涨后已经存在亏损的上市公司下跌后也会倍指数的上涨所带动。所以大盘股的业绩的上涨带动指数的上涨,小公司的业绩亏损下跌被指数的上涨带动后有所抵消。

什么是股票的拟披露中报

6. 为何有些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这么晚?

这些上市公司一般业务量很大,需要处理很多账目,也要进行很多投资者的分红,所以会披露得很晚。凡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应在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后多长时间披露。第二十条 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编制和披露,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上半年结束后2个月内编制,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三和第九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编制和披露。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定期报告、中期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公开披露的公司及公司相关信息以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生后的公开行为披露。年报披露晚,很大程度上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差,公司更愿意晚一点披露年报。整体而言,披露月份越早,公司的ROE相对较高。但由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年报集中披露的情况下,均值的统计意义有所减弱,但总体趋势仍然是上市公司越早公布,盈利能力越强。


另外,通过对年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披露期限的临近,ROE为负值的公司披露的数量增多,从而迅速拉低了整体盈利能力。可见,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倾向于晚些时候披露年报。如果公司认为某些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股价,公司应在上市公司重大事件发生后多长时间公开披露信息。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7. 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这么晚?

因为这些上市公司一般业务非常多,需要处理的账目也就很多,同样也要进行很多投资者的分红,所以会披露的很晚。作为上市公司各方面账目审计项目一定要准备充分,不然拿到市面上别人就会去考察。很多投资公司也会去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出来的。关于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时间,我有下列看法:
一、上市公司各种业务支出收入都需要仔细计算
一般一个上市公司业务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出国进行业务交流,小到在省内进行业务交流,不管何种方式,都需要经过精密的计算,不然领导和外面的人都没法交差。这些计算都要通过公司里面的会计或者其他审计师来计算。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有时候半年报会很晚出现。不过半年财务报表是一定会出来的。
二、一般上市公司股民和股东都挺多,要根据他们的投资来分红
公司每年获得盈利之后都要进行分红,而分红的主要对象是公司里面的员工,以及投资它们的股民以及股东,每个股民或者股东股东所投资的比例不一样,所以分红所需要计算的量也不一样,这也导致半夜财务报表会很晚出现,这都是一定的原因。
三、财务报表一般都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准备充分
一般股民在进行股票投资一般都会观察背后公司的财务报表,所以财务报表精细程度也直接关系到股价的涨跌,一般财务报表需要准备充分后才能够发表出来,所以准备时间一定要充足,这也是很晚出现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家对于上市公司年财务报表有其他的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这么晚?

8. 沪深上市公司去年年报披露体现哪些特点?

4月底,沪深上市公司全部按期对外披露2017年年报信息。2017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7.97万亿元,同比上升14.46%;共实现净利润约2.62万亿元,同比上升18.55%,增长率创近年新高。2017年,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46%;实现净利润7295亿元,同比增长20.5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19.71%,盈利质量明显提升。
综观业绩状况,沪深两市公司在经济发展的韧性、结构优化、新动能等方面呈现出多个新亮点,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
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高端制造显活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2017年沪市实体类公司(非金融类)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延续了上年的良好态势。实体类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2%;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39.80%。并且,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齐头并进,代表大型龙头蓝筹的上证50和代表中小成长企业的上证380公司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3.92%和26.99%的增长,凸显市场经营质量协调发展。
创新战略促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深市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过四成,涌现出一批对产业优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的企业。创业板新经济集聚效应尤为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近七成。
沪市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2017年,实体创新类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500余亿元,同比增长8.55%。在创新引领下,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公司迅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点突破的新发展局面。
深市约七成上市公司为制造业。2017年,深市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整体全部实现盈利,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6%、3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公司增速最为耀眼,133家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0%、101%。
沪市公司高端制造业在创新驱动下,正展现新活力,形成高质量发展趋势。亨通光电积极寻求智能电网领域高端转型升级之路,布局5G/6G未来通信技术及芯片产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再创新高,连续3年保持高增长。振华重工1998年以来一直占据全球集装箱起重机订单排名的第一位,产品已成功进入9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净利润稳步增长。
此外,信息技术带来技术变革,沪市涌现出一批代表未来技术革新和发展方向的“新企业”。恒瑞医药、用友网络,对创新研发持续巨额投入,分别在医药和云服务业务等方面实现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业绩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供给侧改革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风采


2017年,沪市传统产业公司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缩减低质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上中游供需关系的进一步改善。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延续了上年的增长态势,特别是三大去产能行业表现亮眼。黑色金属行业、煤炭、有色金属行业分别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501亿元、7958亿元和95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32.11%、35.46%和15.96%;实现净利润462亿元、782亿元和26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503.93%、152.42%和138.42%。
同时,在去杠杆政策的推动下,实体类公司杠杆水平持续改善,实现了财务费用率的稳步回落,杠杆结构得到改善,系统性风险得到缓解。尤其是煤炭和钢铁等传统的高杠杆行业,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1%和1.47%,同比下降1.1个和0.9个百分点。
并购重组推动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2017年,沪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延续近年来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主旨更加突出。全年共完成并购重组864家次,交易总金额9200亿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45%和8%。其中,74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约2500亿元,合计增加市值约2300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公司13家。
混改战略深入推动国企焕发新活力。报告期内,沪市国有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债转股试点、资产证券化、专业化重组等多种方式,多点开花、全线并进,积极推动企业整合资源、提质增效,创下多个第一。国企改革整体性突破的积极态势已经形成。其中,沪市国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超过5400亿元,重大资产重组金额接近2000亿元。中国联通引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战略投资者,同步完成增强资本实力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国企混改的“里程碑”案例。中国重工推出首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方案,整体降低资产负债率5个百分点,开拓出国企可持续化降杠杆的新路径,丰富了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手段。
2017年,深市国有企业平均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3亿元、6亿元,同比增长20%、43%。全年共39家国有企业完成重组方案实施,助推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股东回报意识推动现金分红创新高


股东回报意识推动现金分红创新高。沪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不断增强,现金分红水平持续维持高位。2017年,沪市公司分红整体比例为37.92%,高于去年约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共有1000余家公司推出派现方案,占公司总数的74.47%,同比增加约5个百分点;合计派现8111亿余元,同比增加约18个百分点,现金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从公司分布情况看,持续稳定高比例分红公司群体已形成,沪市单年分红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194家,30%以上的778家。其中,有370余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过30%。
当然,年报也反映出,在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阶段性经营困难或风险,多家公司出现亏损。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公司主营不畅,甚至公司长期失去造血能力,沦为市场所诟病的“壳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规范运作风险。特别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出现信用风险,利用不同形式损害公司利益,干扰公司经营,甚至直接出现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对于这些情况,交易所将继续从严监管,防范出现重大风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