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

2024-05-24

1. 我国新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

【答案】A、B、C
【答案解析】新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而完整性不在其内容之中。

我国新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

2. 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1、对现行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保留了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也强调了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等。
  3、新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将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5、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其内容体现在具体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标准中。

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1、对现行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保留了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也强调了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等。
  3、新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将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5、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其内容体现在具体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标准中。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4. 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鉴于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因此,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将企业会计信息中的某一项内容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内容就具有重要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性。

5.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的第二章的第十二条至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
1、客观性:第12条
2、相关性:第13条
3、明晰性:第14条
4、可比性:第15条
5、实质重于形式:第16条
6、重要性:第17条
7、谨慎性:第18条
8、及时性:第19条
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相比,原13个信息质量要求被缩减了5个,分别是:
1、一贯性。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并入了“可比性”中,即企业前后各期信息“可比”。
2、权责发生制。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前移至第一章总则中,重要性得到提升,仅次于四大会计假设。也有意见认为,“权责发生制”已经归类于会计假设之中,即第五大会计假设。
3、配比性。基于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取消了该质量要求。
4、历史成本。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调整至第九章会计计量中,与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起构成了会计计量属性。
5、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新准则中,对于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某一支出应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该支出是否符合资产、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因此,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该质量要求。
从上可见,原13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真正被废止的只有“配比性”原则。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1、对现行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2、保留了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也强调了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等。3、新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4、将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5、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其内容体现在具体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标准中。

7. 反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不包括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八大原则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提供会计信息应该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可靠性原则,就是要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开展会计工作时,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所提供的会汁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核实其真实性。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那么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存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2、相关性原则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作用,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不具有相关性。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某些预测,从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荇做出预测、作出决策,从而具有预测价值。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相关性原则,就是要求相关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特定用途的会计信息,不一定都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形式来提供,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
 
  3、可理解性原则
 
  根据可理解性原则的要求,会计记录应当清晰,账户对应关系应当明确,文字摘要应当清楚,数字金额应当准确,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坚持可理解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在填制会汁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汁报表时,保证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日完整、数字准确。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做到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则不符合可理解性原则的要求,也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相互比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业务的实质可能与其法律形式脱节,为此,会计人员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来选择会计政策,而不能拘泥于其法律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要想使会计信息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以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为基础,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6、重要性原则
 
  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地反映;对于不具重要性、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关各方决策失误或误解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地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对于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能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允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作简化处理。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如果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其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项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性项日;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也属于重要项目。
 
  7、谨慎性原则
 
  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则应当选择能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被视为重大会计差错,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当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需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修正。
 
  8、及时性原则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川者。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就无助于经营决策,就不符合及时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坚持及时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
 
  (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排除法判断即可

反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不包括

8. 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八大要求有哪些?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的第二章的第十二条至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
1、客观性:第12条
2、相关性:第13条
3、明晰性:第14条
4、可比性:第15条
5、实质重于形式:第16条
6、重要性:第17条
7、谨慎性:第18条
8、及时性:第19条
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相比,原13个信息质量要求被缩减了5个,分别是:
1、一贯性。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并入了“可比性”中,即企业前后各期信息“可比”。
2、权责发生制。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前移至第一章总则中,重要性得到提升,仅次于四大会计假设。也有意见认为,“权责发生制”已经归类于会计假设之中,即第五大会计假设。
3、配比性。基于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取消了该质量要求。
4、历史成本。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调整至第九章会计计量中,与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起构成了会计计量属性。
5、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新准则中,对于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某一支出应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该支出是否符合资产、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因此,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该质量要求。
从上可见,原13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真正被废止的只有“配比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