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最后一战观后感215字

2024-05-16

1. 高邮最后一战观后感215字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为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蒋介石1945年11月9日召集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在重庆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提出了“用六个月时间击溃共军主力,然后分区清剿”的军事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控制苏北、皖北,肃清山东,打通津浦线。国民党军队进入徐州后,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策动华中日伪军配合国民党军进攻华中(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皖江、豫鄂边、浙东)抗日根据地,企图与高邮一带的日伪军配合,利用敌伪据点作为进攻华中解放区的跳板,沿运河进入我根据地,并将华中地区切为两大块,再与北线国民党大军夹击华中新四军。虽然日本投降4个月了,但盘踞在高邮的日军不仅拒不向新四军投降,反而扬言要配合国民党军向新四军“收复失地”。
  一、战役部署
  “高邮城”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北公路的交通要道,建于淳熙乙已年(1185年)的城门(东为“武宁门”,地处今天的中医院;南为 “望云门”,地处今天的南门天桥;西为“建义门”,地处原水泥厂至极乐庵处;北为“制胜门”,地处今天的北门大街菜场)一直是敌伪军驻守的重要据点。高邮城高墙厚碉堡林立,工事坚固河道纵横且易守难攻,素有“运河铁锁”之称。
  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顽固派支持纵容敌伪,征用了24万民工,又在高邮城外筑起一道长10公里的坚固城垣,修筑了大量炮楼、碉堡,以便孤注一掷加强守备。12月初,原驻扎在扬州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0旅团两个大队约1100余人,和刚由伪军改编的国民党新编第2路军第5师14团、15团(原孙良诚第5军第42师)及特务团连同伪县保安大队、警察大队、水警队及土匪武装共5000余人,进驻高邮县城,积极谋划配合国民党军进攻华中解放区。日伪军自恃高邮城地形险要,又有国民党军队撑腰。因此,其态度异常骄横,对华中野战军令其立即投降的通牒不予理睬。
  鉴于当时情况,12月3日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谭震林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并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建议消灭“邵伯”之敌同时举行“高邮战役”(要打高邮县城必须先消灭高邮南面邵伯镇的日伪军,此战故称之为“打援攻坚战”),提出:“我为打破顽军分割华中根据地企图,以便以后之坚持及主力之机动,建议即集中野战军3个纵队,攻占高邮与歼灭可能来援驻扬之顽25军。”(该电文查自中秘局33卷283号,由粟戎生中将提供)
  华中军区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正当华中军区进行攻打高邮城部署时,中央军委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军委给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的电报指示: “对你们的战略要求是,消灭北上顽军主力阻止顽军北上,如不能完全阻止顽军北上,亦须大量消灭顽军。望你们本此要求,根据当前情况准备一切。”同时指示:“粟裕部队,前电同意去打高邮,争取孙良诚反正打击北进之25军,但也请你们考虑是否适宜,是否需要粟裕部队到津浦南段行动,配合你们请你们决定,电告粟裕。”
  12月11日午时,陈毅和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其他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作出津浦路作战部署。
  中共中央军委于12月12日复电指示:“同意真午(12月11日午时电)关于津浦路作战部署,望即遵照执行,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即令王(必成)、陶(勇)纵队执行津浦路作战任务,不去高邮。”(该电文查自《粟裕年谱》P135-136页)
  身处高邮前线的粟裕于12月15号才收到津浦路作战部署的电文。同时,敌情也发生了新变化:国民党军队正向徐州及津浦路徐蚌段集结重兵。占据扬州的国民党第25军在日伪军掩护下,从仙女庙出动有进犯邵伯意在进占高邮的动向,国民党第49军也有从江阴渡江北进之企图。
  “高邮之战”势在必打,迟早要打,若失战机后患无穷。想到这里粟裕下定决心,在辰时致电陈毅、张云逸、饶漱石、黎玉并告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张爱萍,详析利弊,再次建议举行“高邮战役”。
  新四军军部同意由司令员姬鹏飞率第七纵队加江都、泰州等地方武装8个团攻打邵伯,由司令员陶勇率第八纵队及军区特务团、高邮独立团及地方武装7个团攻打高邮城。将第六纵队留在淮海地区,是因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进犯,需在临城地区组织决战,新四军军部遂临时决定调六纵队入鲁参战。
  粟裕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他说:“军部已同意我们攻打高邮的作战方案,通知各参战部队,立即向预定地区推进,务必于12月19日白天完成一切战斗准备!”
  各部队受领任务后,由淮阴、淮安地区迅速南下,向预定地域集结。很快到达高邮以东至三垛一带,进行战前准备。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等亲临八纵,率营以上干部察看地形,研究敌情部署战斗,开展政治动员。
  为了保证“高邮战役”的胜利,高邮县调集了15000名民工并组织了3000名民兵和500条民船,帮助部队运送粮草150万斤。县委城工部还向部队提供了日伪军兵力分布形势图和诸多工事暗堡实时情报等。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总后勤部,帮助部队安排生活、提供物资、运送弹药、组织担架队、救护队……
  八纵司令员陶勇(原名张道庸)、副司令员彭德清带着刚整编结束的团、营干部,围绕高邮城深入调查研究、部署战斗。根据敌情、任务和地形条件,陶勇等纵队首长决定向高邮北门实施主要突击,部署第六十四团沿运河大堤攻击高邮北门西侧;第六十六团及高邮独立团攻击城东北之重要据点泰山庙;得手后向高邮城内攻击;第六十八团攻击高邮南门;第七十团攻击高邮东门;第七十二团主力担任攻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高邮湖方向警戒;以军区特务团攻击高邮城南之车逻镇,确保全纵安全。

高邮最后一战观后感215字

2. 我的高邮读后感,50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