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南宁这样干

2024-04-28

1.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南宁这样干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按照自治区实施强首府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目标等部署要求,结合南宁实际,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下一步,南宁市将围绕7个方面29个任务强化责任落实,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拿出非常之策、使出非常之力、推出非常之举,扎实推动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奋斗目标
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比2018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中国—东盟金融城全面建成,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建成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铁路网密度达到58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760公里/万平方公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元。南宁大都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30平方公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重点任务
做强现代工业
强首府关键在强产业,强产业核心在强工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工业2个千亿元产业,高新区、经开区、江南工业园3个千亿元园区,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到2035年,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发展总体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1.加快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四大产业链,建成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
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无人机等重点高端产业链,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建成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800亿元。
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推动研发新型药物,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00亿元。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铝、食品、化工、建材等“二次创业”。发展高端铝产业,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引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龙头企业和研究创新机构,大力拓展下游应用,尽快完善产业配套,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
2.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扩能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将高新区、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千亿产业园。高新区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和智慧型新园区。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基础,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及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经开区重点做好生物医药、都市型食品、电子信息及软件服务、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文章。广西—东盟经开区继续做强做大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环保家居等产业,建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平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加快县(区)域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县区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一主业”发展格局。横县加快建设六景工业园,设立化工产业园。宾阳县加快建设黎塘工业园,建设高端建材产业园。江南工业园重点建设富士康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铝产业园。邕宁新兴产业园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铝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3.“内育外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谋划“双百双新”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品牌影响较大、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本土存量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向超百亿元产值迈进。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尖”方向发展。
做强现代服务业
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强优势、树品牌,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00亿元。
4.加强金融开放合作。务实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加快形成全国知名的金融集聚区,到2025年我市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
5.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大力引进国际大型会展品牌,深化会展跨界融合,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到2025年实现会展业规模与效益的倍增目标,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间接拉动相关现代服务业收入超500亿元。
6.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聚焦“医、养、管、食、游、动”等六大健康子产业,进一步优化以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医药、健康旅游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健康管理等关联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
做优现代农业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加快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具有首府南宁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7.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重点整合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蔬菜、水果、茉莉花、茧丝绸、生猪、优质家禽、水产等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8.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精心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武鸣沃柑、古辣香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9.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市,积极引导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发展新经济
围绕南宁重大产业机遇、开放机遇和生态优势创建多元化新经济应用场景,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枢纽经济,形成具有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10.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着力打造数字丝路枢纽、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
11.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鼓励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
12.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13.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大力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和服务中国西南、中南的地区物流总部。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陆港型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建设。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4.持续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打造东博会升级版。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空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15.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主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国际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16.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南宁片区,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17.加快推动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加快新区规划建设,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努力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五象现代产业园,统筹新兴产业园、良庆经开区、南宁现代工业园三个产业园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8.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开放、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推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的能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
19.精准招商务实推进。围绕“引进新项目、培育新动能”,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让更多强优企业、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南宁,争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6%以上,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以上。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国家级平台,聚焦三大重点产业、“三大三新”产业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重点发展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铝产业链为攻坚突破口,按照产业链全景图精准招商,引进更多纵向上下游企业和横向关联性企业。
增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承载力
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完善城市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大都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建设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
20.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向南向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人口、产业和核心功能向南宁大都市区集聚,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21.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提高城市核心区域的路网密度,加快建设快速路、主干路、跨江桥梁等交通设施,优化主干路网布局和城市微循环,加快建设“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内交通路网格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无缝衔接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形成绿色高效交通体系。
22.持续巩固城市生态优势。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深入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建设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完善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品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23.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经典建筑、经典街道、经典景区,提升“三街两巷”、中山路片区、蒲庙老街等历史街区的文化品质,在埌东—凤岭片区、五象新区核心区等重点区域融入壮民族元素、东盟风情和国际元素。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能力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南宁市开展跨境劳务合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城乡共享,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全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围绕破解发展瓶颈,着力推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
25.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到2022年,引进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大力推进南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创建“南柳桂北”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26.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吸引一批有实力的高校入驻园区,加快形成区域性院校集群。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技师学院。
27.优化空间要素配置。
28.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创新金融体制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金企精准有效对接平台,增强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
2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改善政务、投资、生产经营等环境,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到2022年,力争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行政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业务实现全覆盖,全市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南宁市成为西部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标杆,营商环境迈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南宁这样干

2.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南宁这样干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按照自治区实施强首府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目标等部署要求,结合南宁实际,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下一步,南宁市将围绕7个方面29个任务强化责任落实,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拿出非常之策、使出非常之力、推出非常之举,扎实推动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奋斗目标
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比2018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中国—东盟金融城全面建成,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建成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铁路网密度达到58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760公里/万平方公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元。南宁大都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30平方公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重点任务
做强现代工业
强首府关键在强产业,强产业核心在强工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工业2个千亿元产业,高新区、经开区、江南工业园3个千亿元园区,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到2035年,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发展总体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1.加快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四大产业链,建成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
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无人机等重点高端产业链,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建成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800亿元。
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推动研发新型药物,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00亿元。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铝、食品、化工、建材等“二次创业”。发展高端铝产业,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引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龙头企业和研究创新机构,大力拓展下游应用,尽快完善产业配套,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
2.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扩能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将高新区、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千亿产业园。高新区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和智慧型新园区。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基础,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及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经开区重点做好生物医药、都市型食品、电子信息及软件服务、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文章。广西—东盟经开区继续做强做大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环保家居等产业,建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平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加快县(区)域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县区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一主业”发展格局。横县加快建设六景工业园,设立化工产业园。宾阳县加快建设黎塘工业园,建设高端建材产业园。江南工业园重点建设富士康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铝产业园。邕宁新兴产业园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铝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3.“内育外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谋划“双百双新”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品牌影响较大、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本土存量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向超百亿元产值迈进。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尖”方向发展。
做强现代服务业
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强优势、树品牌,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00亿元。
4.加强金融开放合作。务实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加快形成全国知名的金融集聚区,到2025年我市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
5.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大力引进国际大型会展品牌,深化会展跨界融合,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到2025年实现会展业规模与效益的倍增目标,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间接拉动相关现代服务业收入超500亿元。
6.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聚焦“医、养、管、食、游、动”等六大健康子产业,进一步优化以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医药、健康旅游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健康管理等关联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
做优现代农业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加快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具有首府南宁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7.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重点整合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蔬菜、水果、茉莉花、茧丝绸、生猪、优质家禽、水产等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8.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精心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武鸣沃柑、古辣香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9.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市,积极引导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发展新经济
围绕南宁重大产业机遇、开放机遇和生态优势创建多元化新经济应用场景,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枢纽经济,形成具有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10.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着力打造数字丝路枢纽、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
11.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鼓励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
12.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13.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大力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和服务中国西南、中南的地区物流总部。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陆港型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建设。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4.持续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打造东博会升级版。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空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15.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主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国际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16.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南宁片区,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17.加快推动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加快新区规划建设,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努力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五象现代产业园,统筹新兴产业园、良庆经开区、南宁现代工业园三个产业园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8.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开放、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推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的能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
19.精准招商务实推进。围绕“引进新项目、培育新动能”,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让更多强优企业、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南宁,争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6%以上,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以上。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国家级平台,聚焦三大重点产业、“三大三新”产业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重点发展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铝产业链为攻坚突破口,按照产业链全景图精准招商,引进更多纵向上下游企业和横向关联性企业。
增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承载力
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完善城市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大都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建设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
20.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向南向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人口、产业和核心功能向南宁大都市区集聚,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21.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提高城市核心区域的路网密度,加快建设快速路、主干路、跨江桥梁等交通设施,优化主干路网布局和城市微循环,加快建设“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内交通路网格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无缝衔接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形成绿色高效交通体系。
22.持续巩固城市生态优势。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深入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建设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完善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品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23.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经典建筑、经典街道、经典景区,提升“三街两巷”、中山路片区、蒲庙老街等历史街区的文化品质,在埌东—凤岭片区、五象新区核心区等重点区域融入壮民族元素、东盟风情和国际元素。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能力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南宁市开展跨境劳务合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城乡共享,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全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围绕破解发展瓶颈,着力推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
25.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到2022年,引进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大力推进南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创建“南柳桂北”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26.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吸引一批有实力的高校入驻园区,加快形成区域性院校集群。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技师学院。
27.优化空间要素配置。
28.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创新金融体制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金企精准有效对接平台,增强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
2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改善政务、投资、生产经营等环境,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到2022年,力争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行政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业务实现全覆盖,全市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南宁市成为西部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标杆,营商环境迈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

3. 浅析广西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强首府牵引,南北驱动,东西布局

统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一件特别考验智慧的事情。广西在统筹区内发展方面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特别说明:桂北生态经济区原是以桂林为核心,包括桂林、贺州及柳州北部县域,但贺州近年来强调东融,为了方便阐述,仅以桂林为蓝本进行分析。​
  
 早在2012年的时候,广西就已经在构想桂北(桂林)生态经济区的模式和建设规划。
                                          
 生态经济,简单来说是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做断绝子孙活路的历史罪人。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全都要。这就是“两山”经济的理念和模式。
  
 “两山”发展理念和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接受以后,全国有了“两山”发展百强县的排行。
  
 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 肉食者” 都“ 鄙” 。广西在桂北(桂林)地区的发展问题上早就有了思考和规划。
  
 旅游是桂林的名片。我之前曾说过,桂林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桂林境内山山水水独特的旖旎风光,令人如痴如醉,每年吸引着诸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消费。
  
 靠山吃山,生态就是生产力。旅游经济自然成为了桂林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2019年桂林旅游总消费就有1874.25亿元! 
  
  旅游一看景色,二看人文。 桂林在自然旅游资源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要看到目前旅游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文化旅游。
  
  文旅的典型代表是迪斯尼乐园、广州珠海的长隆欢乐世界、各类文旅小镇等。 
  
 印象刘三姐是桂林最早最成功的文旅项目,但在全国各地网红文旅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桂林需要打造推出更多类似印象刘三姐这样过硬的文旅项目,才能进一步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创造旅游经济奇迹,增强粉丝粘性!
  
 桂林过去一直是广西省会,因而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桂林的发展规划,除了旅游及旅游衍生的相关产业之外,最重要的是文教、高校科研产业。
  
 桂林是除了南宁之外,广西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特别是本科层次的高校。除了师大,其他都是以桂林命名,而且是理工科、医学为主。
  
 放眼广西,这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毕竟有的地级市连一所自己的本科院校都没有。
  
 尽管不能发展重工业,但是凭借着全区第二的高校数量,桂林在教育、文化出版和高校科研产业方面,走在广西其他城市的前头,包括南宁。
  
 在文学方面, 《南方文坛》、《漓江》 等刊物在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同时, 桂林也曾是众多诗人、作家向往和居住的聚集地。自古风景和文人是绝配! 
  
  文化出版方面,漓江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业界都是首屈一指,特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在已经是集团化运营的全国知名出版社。 
  
 桂林众多的理工科院校,为桂林的高校科研产业奠定了基础,依托于此,生物医学、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桂林近年重点推进的产业,这些产业对环境的伤害要比重工业小的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疫情期间就发挥了其生物医学方面的科研优势,成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试纸,10分钟出结果!
  
 说明桂林高校科研产业是具备一定的土壤和发展实力的。
  
 自此,广西对桂北(桂林)的定位清晰明了: 旅游、文教、高校科研构建桂北(桂林)生态经济区! 
  
 这样的规划定位,在桂北(桂林)地区发展起来不是问题,但桂林的经验没法复制,经济辐射带动不了桂北(桂林)地区以外的发展。
  
 这也是我在《广西首府之争:南宁凭借这点完胜!》里说的,桂林做不了新时期的首府的原因。
                                          
 
  
  
 2013年1月,自治区发改委发布《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正式启动。
  
 概括来说,柳州作为一体化战略核心,凭借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和经济辐射力,大雁领头,带领河池、来宾两翼齐飞。
  
  这就是广西寄予柳州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试金石:如果连河池、来宾都带不动,何谈当首府、做大哥! 
  
 柳来河一体化是广西最早的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
                                          
 柳来河一体化的战略定位是: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西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新型城市群。
  
 这样的战略定位,规格很高。
  
  “一轴两带三组团”是构建柳来河一体化的蓝本。 
  
  一轴: 柳州主城区到来宾主城区的经济大通道作为主轴。
  
  两带: 柳州 ~ 宜州 ~ 金城江经济带、柳州 ~ 象州 ~ 武宣经济带。
  
  三组团: 柳来河以各自主城区组团。
  
 区域一体化主要是资源整合,产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自治区层面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宜州“撤市设区”、河池市政府搬迁、河柳贺高铁规划建设等等,进一步打造一小时三角经济圈,支持深化柳来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柳来河一体化的目标是, 2030年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同兴、市场同体、社会同建、群众同富。 
  
 柳州是广西唯一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周边城市产生的齐聚效应比较明显。
  
 柳来河一体化的前景乐观。
  
 
  
                                          
 
  
  
  “强省会”也好,“强首府”也罢,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 
  
 建国后,百废待兴。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所有资源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是经济立国的迫切需要。
  
 于是,农业喂哺工业,做出了牺牲。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2000年之后,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各地农业税相继取消,不但如此,还给予一定的补贴,让农民享受发展红利。
  
 这个发展建设思路目前依然没变。只是换了个“强省会”的说法。资源有限,不能雨露均沾,不能全面开花,那就只能以点带面式的发展。
  
 你看, “强省会”本质上还是“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的传承。 
  
  中国人历来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追求“均贫富”。这也是近年来“强省会”战略屡遭诟病的根源所在。 
  
 南宁的区位优势,在《广西首府之争:南宁凭借这点完胜!》已经说了,这里不再累牍详述。
  
 强大省会的必要性和经济辐射效应,大家可以参照这几年的西安、武汉、成都、昆明、合肥等省会城市。
  
 受益于成都的做大做强,周边县市撤县(市)设区后,融入到成都,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而且这个经济辐射的外围还在向外延展。
  
 从区位上看,一个强大的首府南宁,对广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宁做大做强,向南,可以助力北部湾的发展;向北,填补柳来河一体化留下的经济荒漠地带;西边的崇左扶绥可以融入南宁都市圈。 
  
 南宁越强大,辐射效应越强,带动的地区越多。
  
 武鸣撤县设区,打造南宁北大门的经济增长极,做强了,马山县、大化县、都安县都将受益。
  
 有个强大的南宁在桂中偏南,运筹帷幄,继而统领全区发展,十分必要。
  
 南宁过去没有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契机,如今高铁时代到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广西自贸区等利好政策相继落子,这是南宁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机。
  
  南宁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来”了。 
  
 南宁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产业一直是诟病的对象。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南宁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工业园)有134个!每个产业园都有企业入驻,企业数量少则个位数,多则四位数,比如南宁软件园,企业数1654家!
  
 
  
                                                                                  
  如此多的产业园和企业,居然没能撑起南宁的工业! 
  
 这说明南宁缺少规模以上的产业集群,也没有培育出航母级的企业引领工业发展。
  
  如今的形势,南宁已经没有时间去培育自己的工业航母企业了。 
  
 于是,南宁只能走 “拿来主义” 的捷径,组建广西汽车集团等航母企业。这是一条快速见效的途径,它可以短时间内整合优势产业资源。
  
  从大局着眼,“拿来主义”不是坏事。 
  
  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南宁等不起。 
  
 
                                          
 
  
  
 这里边涉及两个重要的政策:广西自贸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在这其间,南宁始终是重要的核心城市,是推动钦北防一体化、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力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早于桂北生态经济区、柳来河一体化,2006年成立,2008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可能是之前不温不火,近几年才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政策,让很多人误以为北部湾经济区是近来才规划实施的。
  
 北部湾城市群,把玉林、南宁崇左囊括在内,和钦北防一体化同时推进发展,可以作为推动广西南部发展的驱动力。
  
 
  
                                          
 
  
  
 东融其实就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已经面临再一次的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制造业就必须要转移。
  
 从发展的角度,人家可能已经是工业4.0版本,你还停留在2.0版本,在没有能力直接跨级升级版本的情况下,除了接收别人淘汰的、甚至是对环境不友好的产业来夯实自己的基础,积累发展的原始资本,进而升级自己的版本,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借力广东,发展广西东部经济,是梧州、贵港、贺州、玉林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
  
 梧州粤桂合作特别实验区的建立,是东融桥头堡。贵港这几年承接了广东不少转移的产业。
  
 东融战略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崇左在自贸区范围之内,河池是柳来河一体化的成员,那么桂西就只剩百色了。
  
 百色的定位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随着靖西、平果相继升格为县级市,桂西的发展格局似乎明朗。
  
 靖西在2015年升格县级市后,能力得到释放,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6年GDP只有158.59亿元,2019年GDP达到了254.27亿元。
  
 同样的,升格后的平果也必然会快速发展,毕竟在资源上平果可要比靖西有优势。
  
 
  
                                          
 这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发展壮大,可以辐射和带动周边县的发展,比如靖西周边的那坡、德保,平果周边的田东和南宁的隆安县,加上百东新区,田阳撤县设区,这一片区域连接起来,经济体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靖西、平果升级,是激活百色全域发展的重要策略。 
  
 
  
 统筹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而且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天时”条件作策略上的调整。
  
 没有战略家的眼光断然无法做到。
  
 经济发展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最终共同富裕始终是不忘的初心。
  
 广西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
  
  (完)

浅析广西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强首府牵引,南北驱动,东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