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吾乡

2024-05-13

1. 吾心安处是吾乡

 “你还当不当这里是你家了,待在外面算什么,马上给我回来!”阿爸在电话的另一头怒气冲冲地吼着。
   阿香把电话轻轻地放在枕头上,轻手轻脚地拿起书本翻了起来。这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她即将想要去自学的课程,阿香仔细地翻看,认真地记录下书中要点。任凭电话那头的语言再激烈再难听,阿香也不想拿起手机去反驳,借助书本的力量分散些许注意力。
   “我警告你,你敢这么任性下去,我们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女儿,没良心的狗东西……”
   吼了有十来分钟,电话的另一边终于安静了下来,阿爸把电话挂了。阿香这才轻轻地关闭了手机,瘫软地躺了下来,有如经历了一场恶战一般,伤痕累累。望着天花板,阿香眼角不自觉地淌下了泪水。泪水打湿了头发,浸润了枕头,眼睛和枕头之间连城了一条泪线,阿香并没有在意,只是那泛滥的回忆,总是在电话结束后挑战她的内心。
   阿香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因为是女儿,阿香一出生就不讨爷爷奶奶喜欢,阿妈每次看着她,就总忍不住摇头叹气,可惜是个女儿呢,这么聪明伶俐,要是个男孩子,该多讨人喜欢。而阿爸,几乎就没有正眼看过阿香,只有在阿香成绩优异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阿爸才偶尔地点头露出些许笑容。
   阿香五岁那年,阿妈在经历了两次打胎后,终于生了弟弟阿俊。阿香还记得在阿俊出生不久,家里又是点灯又是放鞭炮,好不热闹,好像要迎接天上神仙下凡一样。阿爸阿妈都笑逐颜开,爷爷奶奶天天抱着弟弟不肯撒手,家里摆了十几桌酒席宴请宾客,许多亲戚朋友前来道贺,那喜气洋洋的场面就像是过新年一样。那时候的阿香以为,弟弟阿俊就是个神仙。
   可是,这请来的神仙实在太霸道了,弟弟阿俊抢走了阿妈对阿香仅剩不多的爱,使阿香彻底沦为了这个家里可有可无的人物。但凡弟弟想要的东西,阿爸阿妈都尽力去满足,而哪怕阿香只是想要买一个新的铅笔盒,阿妈都会嫌她浪费了自己的生活费。
   恃宠生娇的弟弟也总是欺负阿香,经常把她的书本画得乱七八糟,又把她的文具弄坏,害得阿香总被阿妈责骂,但阿香始终无从辩驳无法反抗。
   步入青春期的阿香,暗戳戳地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离开这个家,去重新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有爱自己疼自己的人,不再受弟弟欺负。
   阿香读书非常用功,在学校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都对阿香赞口不绝,并寄予了厚望。但阿爸觉得女儿家读书读再多都没有用,打算让阿香读完高中就出去打工嫁人。阿香好哄歹哄,阿爸才同意让阿香报志愿参加高考,阿香还信誓旦旦地对阿爸承诺,考上考不上都绝对不去读,考完就去打工。
   谁知道,阿香竟然就考了个市里的文科状元,为阿香所在的小县城争了大光。市里的电视台、报纸周刊纷纷来采访阿香的学习秘诀,还充满期望地询问阿香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阿香看了看阿爸,只见阿爸脸色一阵红一阵青,一方面高兴女儿为家里争了光,一方面又不想再给阿香学费去读书,但在采访记者热切的眼神下,阿爸还是骑虎难下地松了口:“读!一定让阿香读大学!”
   阿香考上的是省里的重点大学。临开学前一个月,阿香就已经兴致勃勃地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到时候一个人坐车到城里去读书。终于可以脱离阿爸阿妈的管教以及弟弟的欺负,阿香觉得无比兴奋。可临走前在车上瞥见在候车区里偷偷抹泪的母亲,阿香心里不禁揪了一下。
   阿妈虽然偏心弟弟,对自己终归还是好的。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自己留一份,自己取得了好成绩,阿妈也是由衷地感到欣慰。而自己即将要离开父母了,却兴奋成这样,好像太缺德了些吧。阿香心里这样想着,想着,车还是缓缓地开走了。
   大学生活对阿香来说完全是个新的开始。阿香在大学里接触到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对小县城那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更是不屑一顾。为了减轻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阿香拼命读书去获取奖学金,甚至在周末闲暇时间到附近的饭店做兼职赚生活费,日子过得既忙碌又充实。
   在大学里,阿香认识到了正宏,一个对他温柔体贴,照顾入微的男孩子。大概因为是同乡,阿香对正宏总有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心事,还有……道不明的爱。
   正宏的温柔完全颠覆了她对小县男孩粗鲁又缺心眼的印象,阿香认定正宏就是她最喜欢的男孩子,愿意以后为他披起嫁衣、生儿育女。
   大学毕业那年,正宏就把阿香带回家里,向自己的父母亲正式介绍,正宏的父母很喜欢这个乖巧又聪明的女孩子。而阿香的阿爸阿妈也对正宏这孩子非常满意,毕竟正宏的家境在县里还算不错,阿香算是找到了一个好夫家。
   嫁出去的女儿有如泼出去的水,自打阿香嫁进了正宏的家,阿爸阿妈就几乎没有再给阿香打过一个电话,除了逢年过节见个面吃个饭,哪怕是住在同一个小县城,都极少碰面。县里的人说,女儿不找娘家,证明过得好,不愁吃来不愁穿。
   阿香天真地以为,重新组织一个新的家庭,新的生活就要来临。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曾经温柔如水的正宏,婚后却变了样。恋爱的时候你侬我侬,说好以后阿香做饭、正宏洗碗,可婚后婆婆却处处管束,认为男人不该做家务,让男人分担家务那简直就是荒唐。而正宏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那只是恋爱时的玩笑话,不能当真。
   正宏接管了公公的生意后,工作日渐忙碌起来,经常早出晚归,喝得烂醉如泥,有时候甚至连招呼也不打一声便彻夜不回。闲暇时间里阿香想跟正宏说几句话,正宏都显得特别不耐烦,认为阿香只是个小女人,只会些家庭琐碎事,根本沟通不来。
   万一吵起架来,正宏总是理直气壮地警告阿香,她现在就靠着他养,他要有一个不顺心,随时可以让她滚。
   阿香以为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只是别人认为的幸福生活。任谁看着都觉得阿香这个少奶奶当得特别体面,但鞋子合不合脚,衣服合不合身,只有阿香自己知道。
   直到阿香二十八岁,阿香依然生不出孩子。婆家人对阿香颇有微词,又碍于面子不说出来,只得在生活上对她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苛刻。阿香觉得,在这小县城里,仿佛女人只要生不出孩子来,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就在二十八岁那年,阿香毅然决然地做了个决定,趁还没有孩子,阿香要和正宏离婚。
   当阿香说出这么一句话时,正宏不可置信地望着她,狂妄地大笑了起来:
   “你脑子没病吧?日子过太好了是不是?还是在家看电视剧看傻了?离婚?你不想想你没有我你能活吗?出去你能活吗?你除了会吃会睡还会干什么?你这一把年纪了,出去找得了工作吗?谁敢请你个晦气货?居然敢跟我提离婚?有病了赶紧去医院看病去!”
   阿香默默流着眼泪,走进房间里收拾好必要的衣服,把离婚协议书放在了桌面上,一声不吭地推门离开。正宏认为阿香只是使性子闹脾气,在阿香踏出屋子门前还故意说了几句特别难听的话,听得阿香心如刀割。
   早知道曾经温软如玉的男子如今会变得如此刻薄尖酸,当初她情愿一直留在学校里当助教,也不愿回到这县城里。
   但是如今,又能去哪里?能做什么?阿香拖着行李一路迷迷糊糊地往前走,不知不觉间,竟然走到了汽车客运站。阿香蜷缩在客运站的一个角落里,寒夜里的冷风吹得她直打哆嗦。阿香身上没有太多钱,并不想浪费一分一毫在住宿上,宁愿就坐在客运站等上一宿,赶上明天一早的第一班车,投奔在省城里的大学闺蜜。
   坐在角落里,阿香仔细回想了这二十八年的人生。这生她养她的小县城,如今竟然变成了她最想要逃离的地方。这曾经最熟悉的人们和街道,竟然变成她最害怕想起的噩梦。如此地负气离开,也许,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脸面回来了。
   在某一刻,阿香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任性,太不孝。
   天色渐露鱼肚白,长途客运站的人流逐渐多了起来。第一班车启动,这一次,阿香还是只身拖着行李离开,只是再也没有临行送别的母亲,再也没有一滴值得阿香留恋的眼泪。
   在省城里,阿香找了一份最普通不过的文职工作,收入不高,但胜在不嫌弃阿香没有工作经验。由于多年未接触工作,阿香需要从头学起新知识。阿香操起读书时候的拼劲,每天加班加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把业务实操锻炼起来。
   由于收入不高,阿香只得在城中村里租上面积最小的房间。一整个房间比以前阿香在婚后住的卧室还要小。但是,哪怕房间面积不大,阿香依然精心地布置起来,让它更像一个温暖的小窝。住在这个小窝里,阿香竟然出奇地找到了归属感,不再担忧自己的身份低微,不再自卑自己的无能为力。
   阿香的无故失踪很快就闹到了娘家人耳边。媳妇离家出走,娘家人丢光了脸,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来警告阿香赶紧回来向夫家道歉认错。可阿香就是不听,除了办完离婚手续,她不愿意再踏进县城半步。无论娘家人如何软磨硬泡,阿香依然铁了心不回家。
   “阿香,你这么做很伤阿妈的心啊,你还有没有当这里是你家了?还是在外野惯了,连哪里是家都忘了?”阿妈在电话的另一头苦口婆心地劝着,电话的这一头,阿香早已泪流满面。
   “阿妈,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你不用担心。对我来说,家应该是个承载快乐、可以安心生活的地方,而不是布满郁结的场所。哪天小县若使我心安了,我会回来的。但在这之前,我会一直漂泊,去寻找一个使我心安的地方。”
   “阿妈,你不用担心我没有了家,毕竟, 吾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

吾心安处是吾乡

2. 吾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何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词。
全文: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扩展资料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意思是说,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全词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4. “吾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何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词。
该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该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扩展资料: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参考资料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_百度百科

5. “吾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何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词。
该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该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扩展资料: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参考资料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_百度百科

“吾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何处?

6. 吾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何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词。
全文: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扩展资料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意思是说,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全词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7.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词句注释
(1)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2)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3)皓齿:雪白的牙齿。
(4)炎海:喻酷热。
(5)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梅香:梅花的香气。
(6)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应:应该。
(7)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8.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北宋时有个王巩,字定国,他的祖父王旦、父亲王素都是朝中大臣,家道显赫。王定国爱好文学,跟着大文豪苏轼学写诗文,相当努力,对苏轼的人品也十分钦佩,常常是老师家的座上客。
  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由于观点不同,在某些诗词中有讥讽新法的诗句。王安石罢相后,新法与新党人物渐渐变质,一些借新法投机的家伙,乘机陷害苏轼,把他从潮州捉到京师逼供,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老师倒了霉,学生也受到了牵累。不久,苏轼死里逃生,出狱贬官黄州。王定国则被贬到更偏僻遥远的宾州,也就是后来的广西,当了三年监酒税的小官。王定国家中有个歌女宇文柔奴,也陪伴主人一同到宾州生活。
  王定国本是贵家子弟,突然遭此飞来横祸,已经够严重的了,不料三年之中,他和宇文柔奴又遭到许多折磨,弄得几乎死去。然而,即使这样艰难生活,他们也不悲伤绝望,只是默默地熬着过日子。
   
  三年后,王定国和宇文柔奴才从贬谪地归来。苏轼闻讯,前去慰问叙旧,细细谈说别后的贬谪生活。好在双方都是胸怀宽阔的人,说到辛酸处一概看作过眼烟云,说到苦中作乐的温馨生活时又觉得欢欣愉快。
  苏轼见宇文柔奴虽然清瘦了好多,看上去反而年轻了些,眉目依然娟丽,没有留下哀伤愁苦的痕迹,便问:“岭南的风土,该是不好吧?”
  宇文柔奴却含笑道:“岭南风土固然不能说好,然而,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也就不管好不好了。”
  苏轼听了大为感动,觉得她能这样安然地与王定国共度患难,实在难得,为了赞美她,便写了《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原文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该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该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上阕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两句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四句意思是说,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阕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做了铺垫。
  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
  苏轼的这句词,受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全词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