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图书馆读书效率更高?

2024-05-12

1. 为何在图书馆读书效率更高?

如果允许的话最好可以去图书馆读书,因为在图书馆里读书相对来说效率会更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环境安静,容易集中精神
同样是读书,如果在一个喧哗的环境下去阅读,对书籍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必定会大打折扣。


在图书馆里比较安静,人们会很容易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让自己不知不觉进入“心流”的状态。减少了外界的打扰,人也更容易集中精神,读书的效率自然也会高很多。
2、换个环境,学习效果更好
如果你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很难进入工作或者学习状态,那不妨去图书馆里去学习。当变化学习地点时,我们的大脑也会切换一下模式,缓解由于环境单一而产生的疲劳。


同时,当你走进图书馆就开始学习,这是一种外在的暗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仪式感,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
3、学习氛围好,让自己不自觉地跟随别人
人天生就有模仿的能力,当进入一个比较严谨的环境中时,自然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学习看书的时候,自己很容易被这种氛围感染,觉得在这种氛围下自己也应该行动起来。


这是一种很好的他律过程,如果你读不进去书,那么主动到一个大家都读书的环境中去,无疑是对自己最好鞭策。
所以,基于以上好处,为了更高效地学习,我们最好尽量选择到图书馆去读书。
我是欧阳芊双,专注于个人成长与效率提升,更多内容欢迎访问公众号【欧阳芊双】ID:qianshuang2016

为何在图书馆读书效率更高?

2. 为何在图书馆读书效率更高?

小明是心理系的新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平时在宿舍看美剧、打游戏,每到考试周的时候,才会每天起早贪黑去图书馆或者公共自习室读书复习。
马上又要期末了,不巧的是前段时间他刚刚调换宿舍,现在住得离图书馆与自习室都非常远,因此这次就在宿舍复习,然后参加考试,结果却惨不忍睹,自省归纳原因:主要是在宿舍中复习比图书馆效率低太多的缘故。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带着疑问来到心理系老师的办公室,让专业老师来答疑解惑。
小明:各位老师好,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图书馆读书的效率比在家里(宿舍)更高呢?
群体心理学家老师A是东北糙汉,性子急说话直:蠢货,因为你在图书馆中会迫于群体的压力,不自觉地从众而已。“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是你希望在群体中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在我眼里,你就像羊群中一只迷茫的小羊羔一样,跟着头羊(学霸)在知识的海洋里乱跑罢了。

小明:老师,那我想要考好,只能这样一直从众下去了吗?
老师A:算你还有点儿进取心,其实从众行为也并非全无益处。人们的从众行为有表面与内心两个层面,你现在只是停留在表面从众的初级阶段而已,你若常常去图书馆接受众多学霸的熏陶,把从众的层面从"表面从众"发展到"内心从众"的地步,将从众进行到底,最终肯定也会升级成为真正的学霸的。
小明:Get it!我明白了,将从众进行到底。
社会心理学老师B是国学爱好者,说话总是带着古人遗风:非也非也,A兄所言有误啊!小明,其实原因无他,实则“社会助长效应”罢了。图书馆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诸多莘莘学子激起汝内心昂扬之斗志,故温书方有事半功倍之效!说完,还似模似样地捋了一下不存在的三寸长须。
系主任怒道:说人话!
老师B:“社会助长效应”是人们完成简单任务或者熟练任务时,如果有观察者在场或者有竞争者,将会激发起优于独处时表现的倾向。你去图书馆看书,自身本就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在图书馆中看到其他人努力的样子,激发出了你的竞争心,因而更加专注与用功,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倘若整个图书馆中只有你一个人的话,你很有可能会玩游戏而不认真读书。

小明:似乎“社会助长效应”与“从众效应”没什么区别啊?
老师B:“社会助长效应”是你激发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后对行为的一种主观调控,属于意识层面的改变;而“从众效应”是你被动地跟随他人,大多是你觉察不到的潜意识层面的影响。
小明对老师B长揖于地:老师辛苦,学生受教了。
行为主义学派的老师C是科研帝,长期扎根实验室与小动物们为伍。今天难得在办公室,这时也忍不住插话了:班杜拉说过,“观察学习”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完成学习的过程。你在图书馆中,就是先对学霸进行观察学习,然后自己通过这种方法取得较好成效即获得正强化后,转化为“经验学习”。在家里(宿舍),你没有一个好的"榜样"(或者有也是提供负强化的对象),因此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率。
小明:那为什么有的人反而在家里独自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比在图书馆中更高呢?
认知学派的老师D: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大脑的“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有的人是“场依存性”风格,有的人是“场独立性”风格。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场独立性风格的人学习策略一般为独立自觉学习,是由内在动机支配的;场依存性风格的人学习策略为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大多由外在动机支配的。因此,场独立风格的人喜好在人少安静的地方独立学习、而场依存性风格的人习惯在人多的地方与同伴一起学习。
小明:各位老师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
系主任总结发言: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中间学科,并不像逻辑严密的数学执着追求"正确答案"。在它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流派,对于同一问题,各个流派从各自不同的理论与视角出发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而,关于各位老师的不同答案,你并不需要必须分辨哪个是"绝对正确"的,而最好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就好。
小明:我明白了,谢谢各位老师。
各位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们,你们明白了吗?(作者:苏子悦)

3. 为何在图书馆读书效率更高?

小明是心理系的新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平时在宿舍看美剧、打游戏,每到考试周的时候,才会每天起早贪黑去图书馆或者公共自习室读书复习。
马上又要期末了,不巧的是前段时间他刚刚调换宿舍,现在住得离图书馆与自习室都非常远,因此这次就在宿舍复习,然后参加考试,结果却惨不忍睹,自省归纳原因:主要是在宿舍中复习比图书馆效率低太多的缘故。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带着疑问来到心理系老师的办公室,让专业老师来答疑解惑。
小明:各位老师好,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图书馆读书的效率比在家里(宿舍)更高呢?
群体心理学家老师A是东北糙汉,性子急说话直:蠢货,因为你在图书馆中会迫于群体的压力,不自觉地从众而已。“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是你希望在群体中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在我眼里,你就像羊群中一只迷茫的小羊羔一样,跟着头羊(学霸)在知识的海洋里乱跑罢了。
 

 
从众效应在管理学中也称为羊群效应
小明:老师,那我想要考好,只能这样一直从众下去了吗?
老师A:算你还有点儿进取心,其实从众行为也并非全无益处。人们的从众行为有表面与内心两个层面,你现在只是停留在表面从众的初级阶段而已,你若常常去图书馆接受众多学霸的熏陶,把从众的层面从"表面从众"发展到"内心从众"的地步,将从众进行到底,最终肯定也会升级成为真正的学霸的。
小明:Get it!我明白了,将从众进行到底。
社会心理学老师B是国学爱好者,说话总是带着古人遗风:非也非也,A兄所言有误啊!小明,其实原因无他,实则“社会助长效应”罢了。图书馆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诸多莘莘学子激起汝内心昂扬之斗志,故温书方有事半功倍之效!说完,还似模似样地捋了一下不存在的三寸长须。
系主任怒道:说人话!
老师B:“社会助长效应”是人们完成简单任务或者熟练任务时,如果有观察者在场或者有竞争者,将会激发起优于独处时表现的倾向。你去图书馆看书,自身本就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在图书馆中看到其他人努力的样子,激发出了你的竞争心,因而更加专注与用功,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倘若整个图书馆中只有你一个人的话,你很有可能会玩游戏而不认真读书。
 

如果图书馆只有你一个人,你还会用功读书吗?
小明:似乎“社会助长效应”与“从众效应”没什么区别啊?
老师B:“社会助长效应”是你激发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后对行为的一种主观调控,属于意识层面的改变;而“从众效应”是你被动地跟随他人,大多是你觉察不到的潜意识层面的影响。
小明对老师B长揖于地:老师辛苦,学生受教了。
行为主义学派的老师C是科研帝,长期扎根实验室与小动物们为伍。今天难得在办公室,这时也忍不住插话了:班杜拉说过,“观察学习”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完成学习的过程。你在图书馆中,就是先对学霸进行观察学习,然后自己通过这种方法取得较好成效即获得正强化后,转化为“经验学习”。在家里(宿舍),你没有一个好的"榜样"(或者有也是提供负强化的对象),因此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率。
小明:那为什么有的人反而在家里独自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比在图书馆中更高呢?
认知学派的老师D: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大脑的“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有的人是“场依存性”风格,有的人是“场独立性”风格。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场依存性的人习惯在人多的地方与同伴一起学习
场独立性风格的人学习策略一般为独立自觉学习,是由内在动机支配的;场依存性风格的人学习策略为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大多由外在动机支配的。因此,场独立风格的人喜好在人少安静的地方独立学习、而场依存性风格的人习惯在人多的地方与同伴一起学习。
小明:各位老师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
系主任总结发言: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中间学科,并不像逻辑严密的数学执着追求"正确答案"。在它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流派,对于同一问题,各个流派从各自不同的理论与视角出发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而,关于各位老师的不同答案,你并不需要必须分辨哪个是"绝对正确"的,而最好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就好。
小明:我明白了,谢谢各位老师。
各位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们,你们明白了吗?

为何在图书馆读书效率更高?

4. 为什么在图书馆学习效率高?

图书馆更有学习氛围"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因为能专门背着"书包"去图书馆学习的,大多数都是想认真学习的人,就算有其他原因而去图书馆的,基本上也会慢慢地融入学习的氛围。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学校几千名都热爱学习的人,在一起学习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安静的自习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只有翻书和写字的声音",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在图书馆学习,当你学累了的时候,你看到其他同学还在坚持学习,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你的学习效率肯定会加倍,对此你也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学习,不会很容易产生困倦。
图书馆能够减少你的学习干扰
图书馆能够减少你的学习干扰
我们知道在大学都是比较自由和灵活的,在宿舍学习,你想睡的时候,别人不一定想学习,而你学习的时候,别人并不会太在意你;如果你非要在宿舍里学习,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还影响室友和同学正常的生活,比如说同学想在宿舍休息一会儿,打会儿游戏,但是你在学习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所以说我们去图书馆就尽量减少对我们学习的干扰。

5. 在家还是在图书馆学习效率高呢?

我建议还是尽量待在家里比较好,这样就不会有人打扰别人或者打断你了。你自己也不用小心翼翼,对自己对别人都好。
我在图书馆的一举一动都不在乎,还老是发出噪音。其实不只是图书馆,还有其他安静的环境。有些粗心的人可能不太注意自己的动作。当他们坐起来的时候,他们会发出很大的声音。然后还会时不时的搬凳子,搬课桌,动作很大,会干扰别人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
在图书馆搞歧视。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没有学历高低之分,也没有男女之分。对谁能进谁不能进图书馆的歧视和限制,真的会让人低头。就像一个新闻,一个男人把图书馆的女生赶走,说让她们待在家里,不要待在图书馆。这样的行为是最不能接受的。
手机声音很大,在外面随便玩。其实在图书馆打电话是不礼貌的,因为没人想知道你怎么了,我想也没人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坏事。在那种环境下,一点声音都会很明显。一个人在图书馆里占据不止一个座位。现在图书馆人多,经常找不到座位,所以如果没必要多占座位,尽量少占座位。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秀恩爱。只做每日秀。图书馆里单身狗那么多,很容易受伤。关键是节目不安静。总会有声音打扰其他同学,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外面可以听到打情骂俏的声音。
座位上背书型

在家还是在图书馆学习效率高呢?

6. 如何在图书馆里学习效率更高?

首先我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修身养性的地方,另外就是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所以我不能接受以下行为。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声朗读或教孩子阅读。图书馆不是任何人的私人空间。如果你想背书或者教孩子读书,我建议还是尽量待在家里比较好,这样就不会有人打扰别人或者打断你了。你自己也不用小心翼翼,对自己对别人都好。我在图书馆的一举一动都不在乎,还老是发出噪音。其实不只是图书馆,还有其他安静的环境。有些粗心的人可能不太注意自己的动作。当他们坐起来的时候,他们会发出很大的声音。然后还会时不时的搬凳子,搬课桌,动作很大,会干扰别人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在图书馆搞歧视。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没有学历高低之分,也没有男女之分。对谁能进谁不能进图书馆的歧视和限制,真的会让人低头。就像一个新闻,一个男人把图书馆的女生赶走,说让她们待在家里,不要待在图书馆。这样的行为是最不能接受的。手机声音很大,在外面随便玩。其实在图书馆打电话是不礼貌的,因为没人想知道你怎么了,我想也没人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坏事。在那种环境下,一点声音都会很明显。一个人在图书馆里占据不止一个座位。现在图书馆人多,经常找不到座位,所以如果没必要多占座位,尽量少占座位。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秀恩爱。只做每日秀。图书馆里单身狗那么多,很容易受伤。关键是节目不安静。总会有声音打扰其他同学,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外面可以听到打情骂俏的声音。别人准备考试,你准备怀孕。当别人低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时,你把女朋友带到他们身边,可以让别人体会到爱情的美好,帮助他们重新相信爱情。当图书馆凳子被拉出时,不要向上拉。这会让你成为整个图书馆的焦点。所以现在我们也希望有这种坏习惯的人看到这个回答,能够改正。让我们一起创造和维护我们最美的图书馆。加油!

7. 为什么图书馆看书的人少

我是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学了有一年了,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可能肤浅了,本专业的大师们不要太在意啊~~~,,首先:
1.觉得图书馆之所以被冷落并不是什么服务做的不好,因为现在图书馆引入企业管理理论,把读者当成上帝,并为读者开展了很多有必要甚至很多没有必要的服务,而就算那些有必要的服务,也并没有很好的正中读者下怀。还有一些服务:如开发手机图书馆,虽然想法很好,但技术不达标,实际效果又比想象中的预期差太远,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最致命的是开展了活动而对活动的宣传还是非常不够,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事。
2.大部分图书馆资金并不充裕,而图书馆又是社会公益性质的一个机构,不能太商业化。
3.从读者方面讲:楼上的观点代表了很多读者的观点,去图书馆不方便,借书手续麻烦,其次图书馆的质量增次不齐,藏书不全现象也是十分普遍(虽然现在图书馆开展了馆际合作和馆际互借来弥补这些不足,但实际成效我也没见到有多大效用)。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人体力耗费那么大,朝九晚五,一周基本天天上班的人们哪有精力来图书馆消耗??!!就算要查个资料,我想大多人还是愿意坐在空调房间里上网去找,不会在出门挤公交,挤的一身臭汗,累的晕头转向地去图书馆了吧。
4.图书馆的竞争者和替代品多了,本来是只有书店一个主要竞争者,但网络很快成为了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竞争者,而且网络很明显对人更具有吸引力的多。这样一来,图书馆原本具有的馆藏资源丰富的优势,无疑就被大大弱化了。
5.对于一本你特别喜欢的书,你是愿意借书?还是买下它?如果是买下它,就去书店吧。
总结:我的专业课老师认为图书馆的资金不足是个大问题,但我个人觉得以上都不是最根本原因,最根本原因是图书馆失去了对原先读者的核心吸引力和必须性。而图书馆现在展开的那些服务,在我看来,都是些“小打小闹”,只能吸引少量看热闹的人,而吸引不来读者!举个例子:我们老师说某市图书馆馆长看到有人一大早来图书馆吃早饭,都感动。再举个例子:全国网民多少人骂马化腾,黑腾讯,可还是继续挂着QQ,打着CF。。。。真是为图书馆感到悲哀~~~
ps:虽然我是学图书馆的,但我也更愿意上网用手机,而不是去图书馆。

为什么图书馆看书的人少

8. 为什么图书馆很重要?

理由一:优越环境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作为市政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使是建设时间很久远的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上也不会落伍。宽大的书桌、舒服的恒温设施、干净方便的饮用水,有的还有软软的沙发,更重要的是,也有年轻的学生们、活泼的小孩子。看着他们读书,偶尔凑在一起谈谈最近的发生时事,或者讨论一个好的作品,哪怕是最近热门的电视剧,让人一下子感到与这个世界相连接了。
理由二:外文图书
一提到图书馆,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那就是看书的地方。当然,如果你抱着看免费畅销书的目的,尤其是阅读当下热门作品的心态来的话,你肯定多少是要失望的。除了部分文学名著,大部分最新的社科类图书或者观点比较超前的文献,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可能是没有的。
可是,与此相反,一些比较昂贵的工具书,比如字典、百科全书等,大部分图书馆却买的很全。我去过的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和厦门市图书馆都有外文书籍以及各类工具书。当然,大部分外文书籍是英文的,而且以小说(fiction)为主。尤其是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你想阅读外文的原著,是去买一本?大部分地方是买不到的,即使在Kindle上买电子版的,也是很烧钱的。更何况工具类书籍,动不动就上千人民币,问题是,你还不一定买的着。
理由三:电子资源
这是我重点要提的。在大学的时候,使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以很方便的搜索一些专业期刊文献,但是,离开了学校的集体出资源,单独购买这些文献都是要收费的。很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图书馆都购买了这些期刊的电子资源,只需要输入你的用户名和密码,就是可以很轻松地下载。
理由四:新闻报纸
有的人说,新闻到报纸上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旧闻。的确如此,但是报纸的价值往往在于独特的报道角度和新闻评论,这些资源是网上不一定都能搜索到,尤其各个国家的主流报纸文献,仍然以付费模式为主。另外,还有部分外文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