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客户融资或融券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 啥意思

2024-05-13

1. 单一客户融资或融券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 啥意思

证监会的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其中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得到明确,即证券公司对单一客户融资或融券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券商接受单只担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股票总市值的20%,并按对客户融资或融券业务规模的10%计算风险准备。
《办法》将风险控制指标分为净资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个层次,使公司业务范围与其净资本充足水平相匹配。

扩展资料:
证券公司对单一客户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接受单只担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股票总市值的20%。
而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单一客户融资或者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接受单只担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净资本的30%。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全面降低了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业务时需要提取的风险准备金比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证券公司承销股票的,应当按承担包销义务的承销金额的10%计算风险准备;
证券公司承销公司债券的,应当按承担包销义务的承销金额的5%计算风险准备;证券公司承销政府债券的,应当按承担包销义务的承销金额的2%计算风险准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单一客户融资或融券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 啥意思

2. 券商自有融资不得超净资本两倍的规定是否对券商是利空还是利好

只是一个管控措施,谈不上利空或利好。现在券商的净资本已经很多,两倍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

3. 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一般指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交易(securities margin trading)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

融资融券

4. 什么是两融展期:展期就是可以延长借款期限吧?

两融展期是指有些客户融资融券快要到期了可以到券商申请延期。延期就是展期。
两融业务指的是融资融券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

扩展资料:中国证监会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修订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将《管理办法》 由证监会公告上升至部门规章;
二是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三是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监测监控机制,强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统计与监测监控职责;
四是明确监管底线,规定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六种禁止行为;
五是合理控制证券公司业务规模,要求其与证券公司的净资本相匹配;
融展期松绑后,允许客户申请合约展期或最多不超过两次,每次最多不超过6个月。换句话说,现行客户融资融券期限将从6个月扩展至最长18个月。
参考资料:人民网——证监会:证券公司两融金额不得超过净资本4倍

5. 证监会规定:证券金融公司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流通市值5%。我对这句话里提到的“余额”二字无法理解。

主要是根据一些财务指标进行风险控制 以下是粘贴的

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等业务之一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同时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等业务之一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亿元。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中两项及两项以上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必须持续符合下列风险控制指标标准:

  (一)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

  (二)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

  (三)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

  (四)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

  (五)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100%。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按托管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总额的2%计算风险准备;

  (二)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净资本/营业部家数)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

  (二)证券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0%;

  (三)持有一种非债券类证券的成本不得超过净资本的30%;

  (四)持有一种证券的市值与该类证券总市值的比例不得超过5%,但因包销导致的情形和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违反规定超比例自营的,在整改完成前应当将超比例部分按投资成本的100%计算风险准备。

  前款所称自营股票规模,是指证券公司持有的股票投资按成本价计算的总金额;证券自营业务规模,是指证券公司持有的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不包括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按成本价计算的总金额。

  证券公司创设认购权证的,计算股票投资规模时,证券公司可以按股票投资成本减去出售认购权证净所得资金(不包括证券公司赎回认购权证所支出资金)后的金额计算。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业务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证券公司承销股票的,应当按承担包销义务的承销金额的10%计算风险准备;

  (二)证券公司承销公司债券的,应当按承担包销义务的承销金额的5%计算风险准备;

  (三)证券公司承销政府债券的,应当按承担包销义务的承销金额的2%计算风险准备。

  计算承销金额时,承销团成员通过公司分包销的金额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公司签订书面协议认购的金额不包括在内。

  证券公司同时承销多家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发行期有交叉、且发行尚未结束的,应当按照单项业务承销金额和对应比例计算风险准备。

  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按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本金的2%计算风险准备; 

  (二)按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本金的1%计算风险准备;

  (三)按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本金的0.5%计算风险准备。

  第二十四条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单一客户融资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 

  (二)对单一客户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 

  (三)接受单只担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股票总市值的20%;

  (四)按对客户融资业务规模的10%计算风险准备;

  (五)按对客户融券业务规模的10%计算风险准备。

  前款所称融资业务规模,是指对客户融出资金的本金合计;融券业务规模,是指对客户融出证券在融出日的市值合计。

  第二十五条证券公司应当按上一年营业费用总额的10%计算营运风险的风险准备。

  第二十六条中国证监会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设置预警标准,对于规定“不得低于”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120%;对于规定“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80%。



一、财务风险量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借鉴国外券商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结合中国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几点策略:(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2)必须保证财务风险的可测、可控、可承受;(3)建立风险预算,实施风险预算管理;(4)以净资本指标为核心识别和评估总风险,以风险价值(VaR)模型计量和管理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以“压力实验”方法来作为VaR风险测度方法的必要补充;(5)规模经营与资产结构并重,业务发展与财务约束并重;(6)静态指标与动态监测兼顾;(7)风险防范和经营风险相统一。 
关于净资本: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与国际规则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完善,如特定长期负债如何计入净资本问题、预计负债(如应诉事项的金额)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或有损失没有扣减、对外担保未完全扣减等。净资本计算的真实和准确性非常关键,为实现净资本指标的核心作用,下文提到的净资本指标是在现有净资本标准上考虑上述因素重新计算的金额。
关于VaR(Vaule-at-Risk):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其风险管理技术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估,它考虑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性。VaR模型是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主要在欧美)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目前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公司和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
关于“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VaR值的最大优点就是能科学准确地预测在正常市场波动下,券商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大小。但是,VaR值方法也有缺陷,因为它无法预测到一些极端情形的出现,如股市的大起大落。所以,国外证券公司往往采用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压力测试”方法来作为VaR风险测度方法的必要补充,以检验券商在特别不利的市场行情出现时,是否具有继续生存的能力。实践证明,压力试验特别适用于那些不规范的新兴市场中的金融企业(如我国的证券公司)。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设计
1.证券监管部门关于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监控指标。
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中规定了对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监控指标,主要指标见表1(适用于综合类券商)。
表1 证券公司的风险监控指标
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 监管线 
1.净资本 =∑(资产余额×折扣比例)-负债总额-或有负债 低于2亿元 
2.净资本增长率 =(期末净资本余额/期初净资本余额)-1 下降20% 
3.净资本负债比 净资本/(负债总额-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 低于8% 
4.净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净资产 大于9倍 
5.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流动负债-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 小于1 
6.客户资金安全性指标 (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客户资金存款+客户结算备付金+交易保证金+受托资产) 大于0 
7.权益类自营证券比例 权益类自营证券成本/期末净资产 高于80% 
8.拨付下属机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期末拨付所属资金/注册资本 高于40% 
9.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例 期末对外担保金额/期末净资产 高于20% 


2.内部全面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我们认为,上述风险监管指标是非常宽松的,也不够全面,达标非常容易,且没有体现净资本指标的核心地位,不能真正起到识别和评估风险的作用。证券公司需在上述监管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上述风险管理策略,以净资本指标(调整后)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按照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原则,设计内部全面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证券公司内部全面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层次上的,反映整个公司整体风险状况,见表2。二是各个业务部门的风险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可进行实时监控。见表3。
 
表2   一级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 预警线(区域) 
一、资本充足性指标     
1.净资本额 =∑(资产余额×折扣比例)-负债总额-或有负债+特定长期负债-应承担的资产管理业务浮动亏损 低于净资产的60-70% 
2.净资本增长率 =(期末净资本余额/期初净资本余额)-1 下降10% 
3.净资本相对指标1:净资本率 期末净资本/期末净资产 低于60-70% 
4.净资本相对指标2:净资本负债比 净资本/(负债总额-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 低于20% 
5.净资本相对指标3:净资本充足率 净资本/(自营权益类证券净额+证券包销金额+非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协议规模+拆出资金+买入返售证券+其他风险资产) 15-20% 
二、资产流动性指标     
6.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资产总额-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 高于45-55% 
7.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流动负债-受托资金-代买卖证券款) 低于1.2 
8.现金流量指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 低于10% 
三、风险资产规模指标     
9.自营证券比例 权益类自营证券成本/期末净资本 大于1倍 
10.受托资金比例 承担风险受托资金余额/期末净资本 高于60-80% 
11.或有负债比例 期末或有负债/期末净资本 高于10-20% 
四、财务绩效风险指标     
12.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额/(期初净资产额+期末净资产额)/2 小于公司平均融资成本或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13.营业费用收入率 期末营业收入/期末营业费用 低于1.5 
五、资产结构风险指标     
14.长期投资比例 (期末长期投资余额—购买国债及金融债余额)/期末净本 高于20-30% 
15.固定资本比例 (期末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余额)/期末净资本 高于30-40% 


 
 
表3 二级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 预警线(区域) 备注 
一、承销业务风险指标       
1.净资本包销比例 证券包销总金额/净资本 高于60% 监管线为60% 
2.净资本单项包销比例 单项包销总金额/净资本 高于30% 监管线为30% 
3.承销股票毛利率 承销股票业务净收入/承销股票业务总金额 低于3%   
4.项目收入费用率 项目费用合计/项目总收入 高于30%   
5.失败项目费用率 失败项目费用/项目费用合计 高于10%   
二、经纪业务风险指标       
1.市场份额 当期股票基金交易量/两市当期交易总额 低于上年度水平   
2.客户保证金挪用比率 挪用金额(含T O)/客户保证金总额 大于零   
3.交易佣金率 当期交易佣金/当期交易量 (1)低于保本点佣金标准;或:(2)低于上年水平   
4.客户保证金变动率 期末保证金余额/期初保证金余额-1 低于-20%   
5.三方监管风险指标 监管账户资产市值/融资金额 低于120%   
6.经纪业务收入费用率 营业费用/营业收入 高于75%   
三、证券自营业务风险指标       
1.股票自营比例 自营股票成本/净资本 高于80-90%   
2.单只股票自营比例 持有单只股票成本/净资本 高于20-30% 监管线为不高于净资产20% 
3.单只股票市场份额 持有单只股票市值/该股票流通市值 高于10% 监管线为20% 
4.自营证券投资组合的VaR值 Var值 高于净资本的20%   
5、自营证券投资组合的压力测试值 ST值 高于净资本的50%   
6.自营证券收益率 (差价收入+期末浮动盈亏-期初浮动盈亏)/自营证券投入额 (1)低于资金成本;或:(2)低于市场指数增幅   
7.自营证券浮动收益率 单只自营证券浮动盈利/自营证券成本 高于10%   
8.自营证券浮动亏损率 单只自营证券浮动亏损/自营证券成本 高于7%   
四、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指标       
1.受托资产率 期末受托资产余额/期末受托资金 高于70%   
2.承担风险资产管理组合的VaR值 Var值 高于净资本的30%   
3.承担风险资产管理组合的压力测试值 ST值 高于净资本的50%   
4.受托资产市场份额 所管理客户资产投资于一家公司的证券的面值/该证券流通总量 高于10% 监管线为10% 
5.受托资产增值率 (本期实现增值额+期末浮动盈亏-期初浮动盈亏)/受托资金金额 低于预期收益率   
6.资产管理业务总或有损失占净资本的比例 (期末已实现未结算亏损+受托资产浮动亏损+应付客户收益)/期末净资本 高于40%   
7.受托资产损失率 (期末已实现未结算亏损+受托资产浮动亏损)/期末受托资产 高于15%   
五、资金营运风险指标       
1.股票质押贷款比例 期末股票质押贷款余额/实收资本 高于15% 监管线15% 
2.资金拆借比例 拆入、拆出资金余额/实收资本 高于80% 监管线为80% 
3.债券回购比例1 债券回购资金余额/净资产 高于50%   
4.国债回购比例2 债券融资回购未到期余额/自有债券标准券总额 高于80%   
5.现金留存比率 (期末现金余额+银行存款余额+结算备付金)/期末净资产 低于5%   


当然,确定指标体系及其预警界限,难免带有主观意向,需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检验,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使指标本身及其预警界限更科学、更合理。
三、财务风险指标的动态监测
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基础上,还必须建立风险监测系统, 这样才能完善证券公司的风险量化管理。
(1)风险状态设定:为综合反映风险程度并方便进行处理,可将指标值统一映射为百分数范围内表示的分数值。设定的风险状态有四种,分别用安全、基本安全、风险、较大风险表示,对应的分数范围:0-20、20-50、50-80、80-100,分数值越大,表示对应的风险越大。
具体做法为:对于每一个指标值,根据其在不同风险状态的预警区域上限和下限以及对应的分数段范围,按照线性映射函数:y=a2·[(x-b1)/a1] b2,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分数。(其中b1、b2分别表示某风险指标警界状态的下限及所对应的分数段的下限,a1、a2分别为该风险指标警界状态的上限与下限之差所对应的分数段的上限与下限之差,x为风险值,则y即为映射后的分数值。)
(2)风险监测框架: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风险监测系统,把一级风险指标作为一个系统,对每项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根据上述映射方法计算每项指标的风险分数值,加权平均后可计算出公司综合风险值;把二级风险指标作为一个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同上。公司综合风险值与实时风险值是互补的,前者是定期、静态的、综合的,后者是动态的、具体的,在风险评估和管理上要结合使用。

证监会规定:证券金融公司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流通市值5%。我对这句话里提到的“余额”二字无法理解。

6. 券商两融是什么意思?

两融业务指的是融资融券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总体来说,融资融券交易关键在于一个“融”字,有“融”投资者就必须提供一定的担保和支付一定的费用,并在约定期内归还借贷的资金或证券。

7. 券商两融是什么意思

两融业务指的是融资融券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总体来说,融资融券交易关键在于一个“融”字,有“融”投资者就必须提供一定的担保和支付一定的费用,并在约定期内归还借贷的资金或证券。

券商两融是什么意思

8. 融资融券的这项规则怎么理解?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中国股市的不理性再次上演,投资者也不在意所谓的利好是否真的具有支撑大盘的左右,近期从机构到媒体再到股评一边倒的喷多,感觉以前的大小非、中国经济经历的全球性危机似乎根本没存在过一样,对投资者来说也再也不是威胁了,只要未来继续出“所谓”的利好那投资者就会疯狂的介入搏杀,而利好的真实性和水分投资者根本不需要去验证真假,只要出就是利好,汇金公司增持200万股就成了重大利好(散户比它买得多多了),中国石油公司22日增持6000万股的消息就没人去关心该消息的全部真实性(当天大单买入一共才4100万股,加散户买入的所有买入也才5100万股,这6000万股怎么买的?)增持现在还只是个象征性的动作而且里面充满的虚假数据,只不过已经被大盘涨得没股可买这种心态左右的散户会去关心这些数据中存在的猫腻吗?美国降税在中国也成了重大利好(美国股市因为该消息而连续下挫),成了炒作理由难到投资者没想到美国之前承诺的7000亿救市资金降税后从哪里来本来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来抽取(现在是降税)。而美国最新的国会表决结果是该7000亿救市提案虽然最终通过但是失常却给了该救市措施最直接的答案,美国股市冲高回落高达100多点.这其实反应了该7000亿救市资金在风暴面前杯水车薪(最多只算短线利好).如果无法在现在将风暴刹住车,像雷曼这类超大型巨头破产可能也只是开始而已(美国已经暗示一家国际性保险巨头正准备申请破产,已经把这7000亿基本上抵消了).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并不像中国政府安慰中国民众的豪无影响,后续负面影响必将陆续显现出来,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而既然这次危机才开始破产公司的步伐就不会到这里停止后面可以预期还会有很多美国的经济巨头纷纷倒下美国哪里来这么多钱救市??所以中国政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然对中国股市的考验也才开始希望中国股市能够顶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吧.  �0�2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与游资的坚决做多形成鲜明对比,上周五大盘涨停当天基金买入36.832亿元,卖出70.692亿元,净抛出资金33.861亿元,而净买入最多的一类投资者为散户;周一,机构一天净流出资金随着大盘放巨量的同时放出天量,占主动抛盘的绝大部分。而QFII所在席位营业部竟全部为净卖出!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现在只能够用疯狂这两个字来形容了。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市场谣传节后将推出融资融券及T+0)(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该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如果节后无法兑现那等待中小投资者只有风险)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汇金公司持有工、中、建行股票所以该公司这次在二级市场象征性买入股票有托股价的嫌疑,因为该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银行为例如果现在不托股价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国银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时候可能还会被腰斩的可能,那该公司的利润可能继续大幅度缩水到成本价附近那该公司的战略投资就可以算是失败了以3块为例该公司如果不托股价,任由股价跌到2元那现在的3540亿市值可能缩水为2360亿,而这和该公司在股价最高时的10000亿比已经损失到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价是为了在解禁期到期后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抛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数人考虑的看好后市长期投资,这也是被市场逼的,而且股价也不会回到大多数人被套的位置,因为该公司就是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级大非”老百姓的钱继续被吸进去填补央行对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天文数字注资损失,而动用国家外汇储备用于国有企业因制度和机制的原因产生的亏损也遭到部分学者专家的质疑。)<该消息短线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后,该公司不承诺不抛售股票并长期持有,那该消息在未来可能成为重大利空,因为该公司可能给股市带来近8000亿左右的抛压盘,股市能够承受得起吗?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也不会是最低点. 而2270是这次反弹的第一压力位(已经突破),2500是第二压力位,如果在该点位大盘就突破不了开始扭头向下了。见好就收吧。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