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士·凯尔索和摩第麦·阿德勒合著的《资本家宣言》谁来介绍一下?

2024-05-13

1. 路易士·凯尔索和摩第麦·阿德勒合著的《资本家宣言》谁来介绍一下?

简介  人民资本主义是前美国商会会长约翰斯通为美化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一种资本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和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使小额股票广泛地分散在社会各阶层手中。资产阶级学者把工人持有少量股票的现象,粉饰为资本主义的“质变”,宣扬资本主义正在变成“人民资本主义”。  历史由来  马克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商会会长约翰斯通在《不受限制的美国》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人民资本主义”这个词,用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性质上的变化。由于股份公司既是筹集巨额资本迅速而有效的手段,亦是社会资本增殖的有利形式,美国在50—60年代曾大张旗鼓地在居民中间广泛推销小额股票,并在企业内部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这些措施使企业的所有权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变化。尤其是1956年2月美国新闻总署和美国广播公司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了“人民资本主义”展览会,宣扬“在美国人人都是资本家”的口号,并将这一展览作环球展出,在欧亚和拉丁美洲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人民资本主义论”鼓噪一时。美国作为“人民资本主义论”的发源地与传播中心,在50—60年代多次举行关于“人民资本主义”的学术讨论会,大力宣扬“人民资本主义论”。   理论论证  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人民资本主义论”的代表作是凯尔索和阿德勒合著的《资本家宣言》和《新资本家》。他们声称《资本家宣言》将取代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资本家的人数会越来越少,无产阶级终将起来革命推翻少数的资本家统治,建立起新社会的理论观点,已被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工人持股的事实所否定。凯尔索和阿德勒认为,工人持有股票就成为资本家了,股票就是资本所有权的标志,哪怕工人只拥有一张小额股票也是所有者,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增多,持有股票的工人会越来越多,总有一天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人都持有股票,那时人人都将成为资本家,因此,未来世界根本就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无产阶级的世界,相反是大资本家与中小资本家的世界。他们认为越来越多的工人由于持股而变成了资本家,现代的资本主义已经具有人民性,它同马克思所描绘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相反,已经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社会制度,而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已融为一体的社会。在凯尔索和阿德勒看来,一度被斥为剥削和压迫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化为具备一度为社会主义所夸耀的优点的一种制度,这样的社会是真正的无阶级的社会,达到了经济民主的理想,社会全体成员在经济上是自由和平等的。他们主张通过分散资本所有权,即以发行小额股票的方法,来制造新的资本家,由此来扭转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股权分散化就是一场意义深刻的社会革命,是轻松愉快的资本主义革命,是一种比无产阶级革命更为优越、比社会主义更为稳妥的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他们宣称,“人民资本主义”就是一个全民资本家的无阶级社会,“人民资本主义”是正当的资本主义,是纯粹的资本主义,这样的资本主义必然要使《资本家宣言》取代《共产党宣言》。     本质  法国第八大学政治学教授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乌托邦批判》杂志2001年第2期发表《人民资本主义是骗局》一文,对雇员股东制的三种形式——企业储蓄计划、养老基金、期权股份作了深刻分析,并揭示了人民资本主义的本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某些企业领导人极力鼓吹雇员股东制。他们认为,所有权的扩散在社会公正意义上是一种变革资本主义性质的静悄悄的革命。早在1979年,彼得·德吕克在谈到养老基金问题时就严肃地指出,“如果社会主义被定义为劳动者以这种方式占有生产资料,那么美国就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路易士·凯尔索和摩第麦·阿德勒合著的《资本家宣言》谁来介绍一下?

2. 哪里有路易斯凯尔索介绍?求大神帮助

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 经济学家 、 公司法 律师、投资银行家

3. 最先提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人是 a爱德华兹·戴明 b亚伯拉罕·H·马斯洛 c路易斯·凯尔索 d哈里

选c,员工持股计划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路易斯·凯尔索的民族资本主义和两要素理论(Kelso&Adler 1958;Kelso&Hetter1967),该理论的基本论点为,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因此劳动和资本应当共同分配财富。基于此,凯尔索认为,解决贫困危机,就必须坚持双要素财富观,即劳动和资本共同分配剩余资源。他提出了民主资本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产权原则、参与原则和优先原则。最后,凯尔索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通过形成大量稳定的“中产阶级”来解决贫困危机的有效途径。

最先提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人是 a爱德华兹·戴明 b亚伯拉罕·H·马斯洛 c路易斯·凯尔索 d哈里

4. 我国哪里首次展出2200本《共产党宣言》?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内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试运行。校区内不远处,北京红展马克思文献珍藏馆的“全球2200种中外版《共产党宣言》上海首展”,也将于5月5日到5月14日,向社会开启。此次参展的2200本中外版《共产党宣言》,共113种文字,其中超过100岁的版本就有165种。

在展区中,除了汉字版本以外,还有100多种其他文字。每一本《宣言》中几乎都沉淀着时间点滴,融汇为记载着追寻信仰、坚持斗争的历史。一本稍厚的展品引人关注。那不是单行本,而是一本名为《莱比锡叛国审判案》的德文版书籍,其中第97页到第119页为《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记录了1872年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叛国罪”的审判,《共产党宣言》作为推定“有罪”的证据,成为案件文件的一部分被刊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示的,还有可能是当年陈望道先生翻译中文版时候,作为参考的日文版本。除了普通文字版本的《宣言》,还包括中国盲文版本和德国盲文版本。来源:上观新闻

5. 职工持股计划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如下:
一、两因素论
任何一项具体的制度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员工持股制度也毫不例外。
员工持股制度的第一个理论依据是两因素论。美国是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鼻祖,也是目前员工持股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这一制度的最初设计师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公司与投资金融律师路易斯·O·凯尔索。他在其《民主与经济力量》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两因素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两大基本因素不外乎是资本和劳动。任何人都应当可以不仅通过劳动,而且通过资本获得收入,这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正常的社会,都应当保证这一权利,社会呼唤一种既能增长财富,又能促进公平的制度。1958 年他与摩铁麦·阿德勒合作撰写《资本家宣言》,从分析不同时期的资本、劳动因素对社会产出贡献比例变化入手,他观察了社会不同阶层对社会科技进步成果占有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建国初期,资本贡献率 10%,劳动贡献率为 90%;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资本贡献率上升到 40%,劳动贡献率下降为 60%,社会财富急剧集中到少数巨额资本所有者手中。美国半数以上的由个人持有的股票掌握在最为富有的 1%家庭手中。常规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封闭圈金融体系”,即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新财富主要集中于产权所有者。因此,工人在进入产权所有制之前,将永远被排除在圈外。
凯尔索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使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日益突出,产权的过度集中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政府试图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财富再分配手段来缓解因劳动者贫困而引起的经济衰退的方法已不再奏效。由资本的急剧集中和贫富差别迅速扩大造成社会的分配不公已成为美国社会潜在的巨大危机。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社会阶层贫富差距反而愈加悬殊,根源在于在制度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到资本主义分配的民主性,从而使资本参与分配获得比劳动参与分配大得多的收入。
凯尔索提出只有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或所有者,才能增强资本主义分配的民主性,真正协调劳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经济持续平稳地发展。
员工持股计划不同于单纯向员工推销部分股票的作法,它由本企业员工集体拥有企业的一部分或全部资产,外人不得染指,员工拥有的企业资产不是用现金来购买,而是用企业将来获得的利润来支付。美国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之初,影响不大,只限
于人数极少的小企业。1961 年美国凯尔索联合公司成立了员工持股计划发展中心,并创办了一家投资银行,为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票提供信贷。

二、人力资本理论

员工持股制度的第二个理论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内在地附着于劳动者体内,外化于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或经营活动,是指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的总称,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劳动者经过多年教育、培训而形成的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就像物力资本能够创造价值一样。它既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又是一种资本,是未来收入的源泉。
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因而是一种经济资源。人力资本又具有专属性,它专属于人力资本所有者本人。人力资本还具有封闭性,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其所有者会将其封闭,不使其发挥最大增值的效用。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既有同属性,又有异质性。同属性表现在二者都有资本属性,都能带来收益;异质性表现在两者的收益率是不同的。我们既然承认了劳动力是一种资本,那么就必须承认劳动者有人力资本的产权。人力资本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参与创造利润的人力资本理应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员工持股制度为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提供了契机。

三、企业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员工持股制度提供了第三个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一切企业都是一组契约的联合体,股东在出资后即丧失了对财产的直接支配权,而仅拥有股东财产权。股东通过民主选举组成董事会,然后由董事会任命企业的经理人员,企业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就掌握在经理人员的手中。然而任何契约都是不完备的契约,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的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正确地认识现实,更不可能完全预知将来的情况。
第二,信息的不对称性。经理人员和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手中掌握的信息比公司股东要详尽、全面。
第三,客观现实的变幻性。客观实际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企业契约在订立后,难免会出现始料不及的情况。既然契约具有不完备性,那么契约中没有规定的对企业财产的控制权和索取权就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根据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股东是公司财产的最终所有者,理所当然地享有公司财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公司董事是由股东选举的,所以董事是股东的代理人;而公司经理是由董事任命的,所以经理又是董事的代理人。透过层层委托代理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归根结底,经理是股东的委托代理人。根据代理理论,代理人应当为被代理人的最大利益服务。然而股东是公司财产的所有者,经理只是公司财产的经营管理者。股东和经理之间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追求的目标的不同。股东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经理则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亚当·斯密最早注意到这一问题,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就对支薪经理能否以股东利益为决策出发点深表怀疑。由
于自身利益的非密切相关性,经理在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时,可能产生懈怠之心,实施玩忽职守的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更多的在职消费、降低努力水平、进行超过最优规模的投资以提高其支配能力,甚至可能通过侵吞股东财产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代理成本便这样产生了。代理成本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价值损失,它等于代理人完全以委托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时,企业的产出和企业事实上的产出之间的差额。它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是导致代理成本的根源。
第二,委托人的监督成本,即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控,以使后者为前者利益而尽力所付出的成本。
第三,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即代理人用以保证不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成本和如果采取了这种行为将给予赔偿的成本。
如何解决代理问题呢?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设计了形形色色的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如奖金、津贴、培训、带薪休假,年薪制等等。无可否认,这些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作用,但是它们都无法解决经理人员行为短期性的问题。因为这些激励的方式,
都以企业利润作为衡量的标准,它们注重的只是量的增长,而无暇顾及质的提高。所以,它们都会导致经理人员行为的短期化倾向。员工持股制度就是要授予经理人员一定的产权,使其能够分享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而使经理人员的自身
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趋于一致。

职工持股计划的理论依据

6. 请问资本主义社会中,“员工持股”这一机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发展状况如何?

美国员工持股制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国会立法通过养老金计划,直接产生了利益分配和股票分红计划,掀起一次新资本主义的员工所有制运动。50年代后期,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付诸实践。70年代中期后,在双因素经济理论和分享经济论影响下,美国许多企业开始组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7. 为什么美国并购路易斯安那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仅次于独立宣言和宪法的实施

《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人诸如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继承和发展了孟德斯鸠的天赋人权学说和卢梭社会契约理论。
“1787宪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联邦制和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启蒙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另外《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独立的标志。美国的独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而“1787”宪法则体现了美国的民主与法制。

为什么美国并购路易斯安那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仅次于独立宣言和宪法的实施

8. 为什么说拿破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主义法典

拿破仑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式的杰出人物。但人们熟悉他是由于他的赫赫战功,而较少注意到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实际上,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后一点倒是更为重要的。他被流放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时曾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虽然都已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并制定颁布了《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和法律,但没有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民法典。在西欧,古代罗马法、地方习惯法、教皇的谕令、国王的敕令在各国内不同地区都享有法律效力;法院、封建领主和教会都有司法权。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旧法制的混乱与不平等不仅使资产阶级难以忍受,广大民众也非常不满。
  
   “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组织民法家编定、经法国立法院通过,于1804年3月颁布实施的。
  
   《拿破仑法典》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总则一章外,正文共有3编35章2281条。其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这是《人权宣言》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民法上的具体贯彻和反映。法典明确规定:年满20岁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在民法上都是自由平等的。这项原则否定了封建特权制,消除了等级差别,人人可以平等而自由地决定自身的行为。这就废除了旧法律加之于广大人民的各种政治歧视、人身束缚和苛捐杂税等,为资产阶级自由地经营工商业扫除了障碍,也有利于广大劳动者“自由”地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这对于确立和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和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私有财产无限制和不受侵犯。按照《人权宣言》“财产是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的精神,民法典对私有财产问题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依法典解释,“所有权是对物有绝对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如经营、获利、交换、转让、馈赠等等。若因公征用私人财产,则须给予公正而且事先的补偿。损害他人财产者须负担赔偿责任。法典还特别规定:“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可扩大到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所产生或附加之物。这种权利称为添附权。”这样就肯定了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合法性。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所有权的确立,为资产阶级自由地利用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进行经营、开矿办厂,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契约自由。契约是两个或两上以上的人的意志表示的一致,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法典规定:契约一经合法成立,当事人必须按照约订切实履行,非经订约人的相互同意或法律的制止,不得任意修改和废除。它保障了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机制的正常运转。
  
   当然,《拿破仑法典》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例如在调解劳资纠纷方面偏听资本家的证词,在家庭问题上强调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子必须服从等等。但这并不影响法典的进步意义。《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成文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法律”(恩格斯语)。法典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依据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把在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马克思语)。它以资本主义绝对的私人财产所有制代替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制度,使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生活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随着拿破仑战争的推进,《拿破仑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加上它是系统、完整、规范的成文民法典。对后来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再次,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后来拿破仑又相继颁布了《商法典》、《刑法典》,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