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题 某公司某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三年期长期借款200000万元,用于购买一台设备,设备已交

2024-05-14

1. 会计分录题 某公司某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三年期长期借款200000万元,用于购买一台设备,设备已交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长期借款 200000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半年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题目中借款金额可能写错了吧。

会计分录题 某公司某年4月1日向银行借入三年期长期借款200000万元,用于购买一台设备,设备已交

2. 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① 购进机器设备一台 价值10000元 以银行存款支付 ② 以银行

借:固定资产10000 贷 :银行存款10000
借:库存现金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借:固定资产20000贷:实收资本20000
借:生产成本40000贷:原材料40000
借:应付账款22500贷:银行存款22500
借:银行存款150000贷:长期借款15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000贷:银行存款9000
借:其他应收款5000贷:库存现金5000
借银行存款16000 库存现金 2000 贷:应收账款18000
借:短期借款20000 应付账款28000 贷:银行存款48000

3.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2000万元,增值税3

1、借:固定资产 2000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340
2、2012年折旧=2000*40%=800万,2013年折旧=1200*40%=480万,2014年折旧=720*40%=288万,2015年折旧=(432-20)/2*9/12=154.5万
3、借:固定资产清理 277.5
累计折旧   1722.5
贷:固定资产 2000
借:银行存款 351
贷:固定资产清理 277.5
营业外收入 22.5
应交税费-销项税额 51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2000万元,增值税3

4.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15.9万元购入AA设备,另支付运费3.6万元,设备预计使用10年,预计

A设备的入账价值:315.9万元+3.6万元+80*0.4632=356.656万元。

5. 购入工程专用设备一套,买价800000元,增值税136000元,款项一银行存款支付,设备

一般纳税人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0 贷:银行存款936000。因资金周转困难,前欠丁公司的货款260000元在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丁公司同意以D设备进行抵付清偿。D设备的账面原值为350000元,已提折旧86000元,已提减值准备25000元。另以银行存款支付有关费用2000元。按规定,本公司转让不 动产永久使用权,应视同销售不动产,须按其转让作价的5%计算交纳营业税。拓展资料:一、接受乙单位捐赠的生产用机床 4 台,同类机床的市场价格 每台为 50000 元,另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 共计 5000 元。 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有一台 B 设备未入账。该设备的 同类市场价格为 20000 元,估计价值损耗 12000 元。多出 B 设备的 原因待查。将一台闲置的 设备向丙单位进行投资。设备的账面原 值为 100000 元,已提折旧 30000 元,已提减值准备 2000 元。设备投资转出时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等共计 500元。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短少一台电子设备,该设备的账面 原值为 15000 元,已提折旧 6000 元,已提减值准备 3000 元。二、短,少电子设备的原因待查。 将富余的小汽车一辆变价出售。该小汽车的账面原值为 40000 元,已提折旧 20000 元,已提减值准备 3000 元。实际变价收 入款 15000 元存入银行,另以现金 500 元支付有关费用。按规定销 售小汽车所得收入应按 5%的营业税率计提应交纳的营业税 750 元。因资金周转困难,前欠丁公司的货款 260000 元在合同规 定的付款日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丁公司同意以设备进行抵付 清偿。设备的账面原值为 350000 元,已提折旧 86000 元,已提减 值准备 25000 元。另以银行存款支付有关费用 2000 元。按规定,本 公司转让不动产永久使用权,应视同销售不动产,须按其转让作价 的 5%计算交纳营业税。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固定资产增减的账务处理。

购入工程专用设备一套,买价800000元,增值税136000元,款项一银行存款支付,设备

6.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购入的设备,并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价款840000元(含增值税,

正解解析如下:
1、设备原值:840,000+160,000=1,000,000(元)
     该设备残值:1000000*5%=50,000(元)
2、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第一年:(840000+160000)*2/5=400,000(元)
第二年:(840000+160000-400,000)*2/5=240,000(元)
第三年:(840000+160000-400,000-240,000)*2/5=144000(元)
第四年:(840000+160000-4000,000-240,000-144,000-50000)/2=83000(元)
第五年:同第四年

7. A公司1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价款100000,并取得增值税注明的税款13000,银行存款支付。预计

您好,购买时候:借:固定资产---某设备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3000(我怀疑这个数据有问题,税率过高)      贷:银行存款                           23000【摘要】
A公司1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价款100000,并取得增值税注明的税款13000,银行存款支付。预计使用10年,期末无余额,其中生产部门生产产品使用预计40%,车间预计使用30%,行政部门预计使用20%,销售部门预计使用10%。分别按照年限平均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日并写出分录(注:年数总和法保留整数,只需写出前两年分录)
请输入文字【提问】
好的【提问】
您好,购买时候:借:固定资产---某设备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3000(我怀疑这个数据有问题,税率过高)      贷:银行存款                           23000【回答】
这个是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总和法写【提问】
不用记会计分录【提问】
会计分录,我自己会写【提问】
按照年限平均法:年折旧=10000/10=1000借:管理费用    200       生产成本   400       制造费用  300       销售费用     100 贷:累计折旧        1000  注:第一年和第二年做的分录一样【回答】
那年总和法呢【提问】
按照年数总和法:第一年:合计是55.第一年是10/55【回答】
折旧额=10000*10/55=1818【回答】
谢谢啦【提问】
第二年是9/55*10000=1636【回答】
你自己按照比例做折旧分录好吗?【回答】
我自己写会计分录太慢了。【回答】

A公司1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价款100000,并取得增值税注明的税款13000,银行存款支付。预计

8. 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已交付使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付运输费 包装费,借:在建工程包装费 在建工程运费 贷:银行存款 设备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外购固定资产的核算,外购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如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拓展资料:一、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商品或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使用固定资产而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的固定资产耗费。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在所考察的时期中,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也称为资本消耗补偿(capital consumption allowance)。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二、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合理分配的过程。固定资产模拟卡片式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折旧概念的产生即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