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个人经历

2024-05-15

1. 冯骥才的个人经历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 2000年出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5月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是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发起并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基金会旨在通过“民间自救”的方式,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汇聚民间的仁人志士,调动社会各界各种力量,抢救和保护岌岌可危的民间文化遗存和民间文化传人,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央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2007年担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2011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7月12日任2014年春晚艺术顾问。 人物成就《感谢生活》《挑山工》曾获法国“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

冯骥才的个人经历

2. 冯骥才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

个人经历: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2000年出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5月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
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是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发起并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央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2007年担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2011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7月12日任2014年春晚艺术顾问。

3. 冯骥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市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冯骥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4. 冯骥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冯骥才又是当代文化学者。近二十年来,他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致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天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

5. 谁知道冯骥才的生平经历?

冯骥才,出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在文学上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冯骥才创作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珍珠鸟》等,同时他也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冯骥才曾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

小说:	《神灯》、《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雪夜来客》、《感谢生活》、《神鞭》、《三寸金莲》、《怪世奇谈》、《炮打双灯》、《俗世奇人》(集)、《胡子》、《楼顶上的歌手》、《俗世奇人 贰》(集)


散文:	《挑山工》、《珍珠鸟》(集)、《捅马蜂窝》、《黄山绝壁松》、《逼来的春天》、《苦夏》、《时光》、《夕照透入书房》、《往事如“烟”》、《大年三十》、《致大海》、《民间灵气》(集)、《乡土精神》(集)

谁知道冯骥才的生平经历?

6. 冯骥才的个人简介?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拓展资料:个人经历: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2000年出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5月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
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是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发起并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央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2007年担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2011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7月12日任2014年春晚艺术顾问。
参考:百度百科-冯骥才

7. 冯骥才是哪儿的人?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冯骥才的祖籍是浙江宁波,父亲冯吉甫,浙江宁波人;母亲戈长复,山东济宁人;兄妹六人,排行第三,为长子。1943—1951年,住在天津市大理道115号,在此度过童年。1967年1月1日,与顾同昭在大理道松竹里2号结婚;11月,生子冯宽。1989年,父亲病故。

扩展资料:
2018年1月,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称号;8月,凭借小说集《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1月,出版非虚构作品《漩涡里》;12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小说书写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2019年4月,凭借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获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2020年5月,被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聘任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冯骥才是哪儿的人?

8. 冯骥的个人经历

2011年8月,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播出,本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书写了我们本已熟悉的历史,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是2011年电视剧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获第八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电视剧,搜狐网2011年度秋季推荐大戏,“2011乐视网电视剧盛典”年度最佳新人奖,“2011秋季搜狐影视盛典”最佳网络收视贡献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电视剧,第5届华鼎奖“十佳电视剧”,2011《综艺》年度人物评选“年度电视剧”,2011国剧盛典最佳男配角提名、年度最佳电视剧歌曲提名、“十佳电视剧”第二名,“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优秀电视剧奖,“2011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电视剧,2011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国产电视剧题材创新奖,北京电视台BTV金奖,“2011《综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年度军旅题材电视剧奖,2011年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礼题材创新奖,入选“中国电视剧工业二十年群英盛典”中国电视剧工业20年“百部优秀电视剧” 。2012年,电视剧《火蓝刀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大海军和海洋强国的目标。“三登央视”创下军旅戏之最的海军励志大戏《火蓝刀锋》无疑是这一目标的首个践行者 。相较于以往军旅剧,《火蓝刀锋》走出了一条新路。没有脸谱化的人物和严肃刻板的剧情,取而代之的是立体多样化的人物群像和青春诙谐、紧张刺激的剧情发展。比如该剧鲜活塑造了“忽悠大王”蒋小鱼、“孤傲军草”鲁炎、“彪悍勇士”张冲、“草原狙击女神”乌云、“战神”项羽等,他们性格不一,各怀绝技,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而“房产中介”出生的蒋小鱼更因接地气的草根蜕变引发网友共鸣,被公认为最幽默的励志偶像,“蒋小鱼行,我也能行。 ”同时,《火蓝刀锋》剧情节奏张弛有度,既有马尔斯国际侦察兵大赛、打击国际海盗犯罪这样惊心动魄的美剧时刻,也有蒋小鱼搞笑逗乐、“兽营”军人情这样的快乐感人场景。用观众的话说:“《火蓝刀锋》里有欢笑、有眼泪、有刺激,也有温馨,全剧无尿点。”而正是在这种轻喜剧氛围中,诸如“为祖国的大海流尽最后一滴血”等台词,被奉为经典语录,风靡网络。“我们没有高大空地灌输某种精神或价值观,而是通过鲜活人物和剧情让观众主动接受,自己感受到我们传递的中国海军‘刀锋精神’。 ”这部被誉为继《亮剑》、《士兵突击》之后的军旅剧拐点之作不仅开创了军旅剧多个第一,更以独特的“兵王成长史”创新弘扬了“刀锋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2012年9月首播至今,已先后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云南卫视、山东卫视、天津卫视等19家媒体轮番播映,在夺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在业界赢得极佳的口碑,先后荣获第25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一等奖、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2012年度观众喜爱的优秀电视剧奖。 2013年6月,电视剧《战雷》播出。跟诸多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相比,《战雷》有意把镜头对准了一群朴实无华的士兵。和冯骥的前作《火蓝刀锋》比,该剧叙事更加集中,且保留了个性化群像和热血兄弟情。许多评论界人士表示,敢于选择揭开拆弹工兵的神秘面纱,填补一直以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这一“空白”,《战雷》剧组相当有勇气。编剧冯骥表示,明知难度大也要做,其实就是源于一种责任。“提起上个世纪80年代那场保卫祖国边疆的军事行动,如今许多80后、90后都觉得非常陌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还能不能像前辈那样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勇敢地面对牺牲?我希望能借助《战雷》引起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自我审问。”循着让更多人铭记历史这样的创作期待,冯骥按照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史光柱设置了剧中的“林峰”一角。因此可以说,这部剧就是一部礼赞英雄、呼唤血性的正能量之作。2014年7月,一部没有明星,甚至主角就是动物的“反市场”之作《神犬奇兵》一经播出,立刻给观众和业界带来久违的惊喜。该剧根据冯骥长篇小说《特警犬王》改编,由冯骥亲自操刀担任编剧,自7月7日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以来,连续以全国网平均收视过2、市场份额6.5的成绩领跑,成为暑期荧屏上神奇的一股“新势力” 。自山东卫视二轮播出以来,收视率持续走高,不仅一直保持在收视榜前五名,收视率几乎比肩首轮播出的成绩。 《神犬奇兵》首轮播出后,网络的播放量就超过了7亿,而二轮播出也再次推动了该剧的播放量增长,截止到现在已经突破了十五亿大关 。专家认为,冯骥的《神犬奇兵》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孤品现象:“冯骥在《神犬奇兵》中的创新追求和孤品意识收获的成就就在于,创造的中国也是全球第一部的大规模、全方位、讲述一群军犬和众多官兵之间的故事的电视剧。冯骥把这个故事聚集在神犬和官兵之间,那种情同手足的细腻情感的电视剧。故事里面犬是神犬,兵是奇兵,人犬的精神感人至深。冯骥所写的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不可重复,这些神犬和奇兵就是不可重复,这样的人犬之情也是不可重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