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怎么就衰退了?

2024-04-28

1. 泉州港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怎么就衰退了?

元朝(1291年)时,在马可波罗的笔下,刺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泉州港兴起于唐、盛于宋,宋末元初到达顶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港这样的一个世界大港是经历了什么,现在退出历史的舞台。泉州怎样从一个重要贸易港口城市衰退。
简要过程是:元末明初期战乱;明清两朝的海禁;鸦片战争之后开放厦门。厦门取代泉州位置,泉州港最后没落。
元末明初期战乱
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这战乱主要是由外族引起。
再加上元朝实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泉州的汉族人受歧视和阶级压迫。
在平叛战争中和乱定之后,激起民族复仇情绪,致使许多在泉州的阿拉伯、波斯的商人、传教士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人士,遭受残酷的杀戮。
明朝统治阶级也乘机掀起排外风潮。
最后结果就是外商死的死,跑的跑,纷纷回国,不敢再来泉州贸易。使泉州港兴盛数百年的海外贸易几乎中断,直接导致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
明朝海禁
明朝建立初期,曾一度沿袭元朝的开放政策,继续鼓励和扩大对外贸易。
但是开放的局面并没多久,锁国政策在明朝官方意识形态中地位骤然攀升,实行海禁。
实施海禁政策之后,明朝的对外贸易受到严格的控制,即海外贸易全由官方经营,实行“勘合贸易”。尚与中国保持贸易关系的国家,以朝贡的方式与明朝政府进行官方贸易。但由于种种限制,海外贸易的对象大为减少了。
明朝实行海禁,造成一批依赖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迅速箫条,一部分以海外市场为依托的手工业生产相继破产,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这期间,泉州港所受到的冲击巨大。
在海禁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力下,沿海的商人不可能开展合法的商业贸易。所以依靠走私和“海盗”的组织货源和交易开始兴起。泉州港海外贸易萎缩的趋势下,安海港为基地的贩海贸私活动兴盛。
清朝海禁、迁界
清朝政府起初为了打压、隔绝郑成功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
之后,又进行迁界把濒海居民驱赶进内地。但是实际的隔绝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不了了之。清初迁界,是对泉州港走向没落的致命一击,是泉州的历史发展的一起重大事件。
在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之后,解除海禁。但后来又几禁几弛。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开放晋江蚶江港与台湾鹿港对渡贸易。泉州被限定为只与台湾通商,但是具有海外贸易传统的泉州海商,“走私”贸外仍很活跃。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殖民者在我国东南沿海猖狂走私鸦片,蚶江港和泉州港的其他支港,都成为烟毒走私的据点。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厦门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远洋航运多改在厦门港停靠,泉州港地位下降,沦为厦门港的附属港。
直到现在,厦门地位仍然有取代泉州的趋势。在国内的知名度,厦门仍然比泉州高。
厦门是经济特区,厦门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扶持和建设。厦门交通相对便利,旅游发展成熟,服务业相对发达。
另外泉州的港逐年的淤积堵塞,已经恢复不到旧时的样貌了。
而恰好因为泉州港的衰弱、泉州的衰退,泉州的古城区各个历史断面的文化和事物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的泉州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是一座有故事的老城。

泉州港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怎么就衰退了?

2. 泉州港为什么没落了?

泉州是中世纪著名的世界贸易港。但自明清始,泉州便逐步没落,昔日频繁兴盛的海港面貌不再复见。泉州港为何会由盛转衰呢?以下详述之。
 
1、排外风潮
 
首先,元朝末年,泉州发生叛乱,当地的色目人互相攻杀,波及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直至至正二十六年,这埸色目武装集团的叛乱才被平定。这场战乱,使泉州的社会经济更遭受到严重破坏。泉州港跟亚非国家的贸易活动亦无法进行。战乱中,本土居民对地位日高的外来者十分不满,故此又发生了排外风潮,许多外国商贾纷纷航海离去。这埸战乱使泉州海外交通遭到严重破坏,它直接导致泉州港的衰落。
 
2、市舶司南迁
 
其次,泉州市舶司迁移亦跟泉州港的衰落有着密切关系。宋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海外贸易,泉州市舶司员的认真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招徕外商来华通商,加强对出入港船舶和外商的管理。因此,市舶司促进了泉州港的发展,使它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继而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明代时市舶司隶于布政司。福建布政司设于福州,主管市舶司的官员常往福州,由于琉球贡使到福州比泉州更为方便。又因为琉球办理朝贡和贸易的多数是福州人,乘朝贡之机,回乡探亲访友。所以到了明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市舶司的设立,见证了泉州港的繁荣昌盛,而它的迁移则标志着泉州港的衰落。
 
3、倭寇为患
 
此外,明代初年,由于东南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太祖一方面为维持治安,一方面想改变元代的重商政策、恢复为传统的重农政策,实施了海禁。至清初,清政府从经济上封销郑成功,下令「迁界」,强迫沿海居民内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米不许越疆。」明清实行上述政策,破坏了泉州的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贸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可是,到明清时,这个国际性贸易大港却变成私商贸易港,可见海禁政策对泉州港产生的负面的影响。  
 
到了十五世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发展成为殖民主义国家。他们的东侵,使东西海上贸易受到干扰,阻碍了泉州的海外交通发展,加上倭寇对泉州地区的骚扰及破坏,泉州港遂逐步走向衰落的道路。
 
4、地理的变迁
 
最后,泉州港衰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地理的变迁。由于晋江流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到下流出海口,不断淤积。泉州港是快沉积区,每年平均沉积度为四点六毫米,使泉州港失去作为优良港口的天然条件。现今泉州沿海的部分地区,想当年便是万国旗帜飘扬的繁荣大商港。如今,港口依旧,却风光不再。想起来,真令人唏嘘不已。

3. 泉州港为何从繁荣走向衰弱?

黄山归来不看山,泉州归来不看闽!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是一座属于客人的城市

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

那些橘红色的骑楼已经泄漏了关于这个城市的过去。

穿行在古老的民居当中

不少楼房的红墙上都镶嵌着诸如“江夏衍派” “九牧传芳”之类的牌匾

这些似曾相识的地名,让我颇有几分困惑

今天的泉州城不少人祖上都是西晋永嘉之乱中南迁的中原人.

古书上曾有记载,“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虽然千年以降,他们早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着从中原带来的某些生活习性,还有他们不变的姓氏。

而那些镌刻在红房子上的文字正是他们的郡望之所。 

老房子精雕细刻非常精美,虽然岁月轮回,但是那些细节依然动人。

这些房屋当年都是那些贵族和望族所有的,但很多也是数易其主了,

那些房子的主人已经不在是那些牌匾的主人了。

所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今天泉州古居的真实情境了。 

虽然那些牌匾已经失去了承载一段信史的作用,

但是每一个懂得南音的人,依然承担着这样一个身分认同的作用。

因为这种独具特色的乐曲正是源于当年南来的中原人的行囊,

是当年中原宫廷音乐和闽南音乐的一种衍生。

入夜时分,独自去逛夜市的时候,在泉州文化馆边上看到了唱南音的台子。

台上有人横弹琵琶,有人竖拿洞箫,曲调悠扬婉转,

在泉州并不很明亮的夜晚颇有几分缠绵的意味

但要一小壶茶,一个人闭上眼睛去感受,从那些咿咿呀呀当中也能够听出一些心潮彭湃来。 

具体旅游路线:

一、市区东街(步行街)- 海交馆 - 灵山圣墓 - 蔡襄祠 - 洛阳桥 - 惠安石雕 -崇武古城(民俗

风情、海滩)

二、九日山 - 清源山风景区 - 开元寺 - 清真寺 

三、泉州天后宫 - 石狮姑嫂塔 - 虎岫寺 - 石狮市区购物 - 石狮黄金海岸渡假区 

四、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 - 灵源寺 - 龙山寺 - 东石寨 - 金井“看金门”了望台 - 深沪海底古

森林遗迹 

五、市区 - 高尔夫球场 - 官桥蔡资深古民居 - 郑成功墓 - 安平桥 - 郑成功纪念馆 

六、市区 - 施琅将军陵园 - 河市俞大猷民俗村 - 马甲仙公山游览区 -仰恩水上乐园 

七、市区 - 安溪乌龙茶博物馆 - 茶园风光 - 茶叶加工、制作 - 安溪清水岩风景区 

八、市区 - 魁星岩 - 百丈岩 - 仙洞 - 普济寺 

九、市区 - 九仙山 - 德化陶瓷博物馆 - 屈斗宫古窑址 - 陶瓷一条街

十、市区 - 肖厝闽林始祖 - 天湖岩寺 - 沙格灵慈宫 - 福建炼油厂

泉州港为何从繁荣走向衰弱?

4. 泉州海港的发展为什么会一落千丈?

看得出,你对泉州了解很多,所以会问这么专业的问题。

泉州港盛极一事,曾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但是在元代末期,出现了一个事件,

历上有说是:亦思巴奚战乱,使得泉州港大受打击。

后来的明,因有倭寇来侵,

再加上清代的禁海政策,

以及因为没有修缮,淤泥堆及,河床上升使得港口能力越来越差。

以上,大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若要详细了解,

建议了解:

1。亦思巴奚战乱
2。明代倭寇
3。清 海禁(禁海)
4。周边港口发展
5。刺桐港清淤




有机会,再一起讨论泉州!

5. 泉州这个城市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港的吗?


泉州这个城市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港的吗?

6. 泉州:这个略不知名的城市曾是中国第一大港,你知道吗?


7. 泉州这个不知名的城市曾是中国第一大港,你知道吗?


泉州这个不知名的城市曾是中国第一大港,你知道吗?